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吧


到哈佛大学
你可能会想到这本书
↓↓↓↓↓↓


然后你还会顺便
脑补出这样的画面
↓↓↓↓↓↓

别夸我说我很了解你
因为我也是这样被灌“心灵鸡汤”的
国内的各大鸡汤网站
经常用这些内容
来告诉国内的学生
国外顶尖大学的学生是如何废寝忘食
不过,公正点说
国内的学生也很刻苦
像这样子
↓↓↓↓↓↓
大家都是过来人
其中滋味就不多说

他们一点也不逊色于
国外的那些学霸
他们可以通宵苦读,
第二天神清气爽继续学习

为何国内学生都想往国外跑?
国内高精尖产业创新力为何不足?
首先,目的性太强    
国内:
        学习通过阶段性的选拔制度来筛选一部分学生进入下一阶段学习。
        由于师资力量的不均衡和对有效地通过下一阶段的选拔的考虑,最终大家达成了一致的共识,往名校走。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是名校好,等出了学校,往国企外企走。总之,目标一定要远大。
    国外:
        教育就更加注重兴趣的培养,小时候基本就是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父母一般都是支持的。
        我去佛州旅游的时候遇到了一名小学的老师,她正在做调研。她问我中国的小学生有没有作业,什么时候上学放学,一般都几点睡觉。在得知答案后她点点头,说道:难怪我班上的中国学生成绩那么好,其他小孩就知道玩。

        但是,中国的学生在做 project 和报告的时候总是那么的机械,并且话题没有新意。教育理念不一样,侧重点也就不一样了。
 其次,自发性不强  
 国内:
         学生很少有自发的对学习产生热爱之情的。
         一般都是在家长的陪同下从小就奔波于各类补习班,争取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小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就是好动,自然会产生一定的抵抗情绪,自然自发性也就一般了。
 国外:
        教育是由松入紧的模式,在尊重个人兴趣选择自主的基础上进行钻研。
        有了兴趣,觉得好玩了,自然会动手去做了,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然成就感就增加了,然后就更加促进其继续研究。这样的循环使得国外的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动手能力普遍的强于中国的学生。
还有,认识不全面      
国内:
        我们经常觉得我们的学习难度和强度都大于国外。
        有时候我们被灌输一种国外的小孩子到高中还搞不懂乘法表的错误信息,其实事情并不是这样,因为兴趣点的不一样。
        国外:
        学生并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似的往一条路上走,他们更多的将时间和经历放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上。
        有人对篮球感兴趣,只要基础课程达标,他照样可以上名校获得社会的认可。有人热爱写作,自然他并不需要对数学公式和化学方程式有多少的了解。
本文来源:“国人留学在美国”原创

喜欢我的文章就关注、分享一下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