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卖车收车# 美國買車加微信一手好車資訊價格適中品質保證你的北美買車顧問 (ps:有興趣的朋友加微信 沒有地區限制)

【广告联系请关注本公众号后留言即可,或发邮件致[email protected]

美国人的金钱观


最能反映美国文化本质的不是好莱坞大片,不是麦当劳快餐,而是强烈的捐赠文化
  王冲
  大选,要靠钱。有些大佬的资金来自华尔街巨富,而民主党候选人桑德斯的钱却来自升斗小民,平均每笔捐款只有27美元,正所谓涓涓细流会成江海。
  说美国人爱钱,美国人听了不会反对。其实,谁不爱钱呢?地球上的人能够摆脱金钱诱惑者少之又少。
  拜金不是美国人的专利,但美国人对钱的热爱却与众不同。中国古代的文人们喜欢自视清高,视金钱如粪土,视金钱如魔鬼,爱钱也不肯说,而清教徒的美国却把钱和宗教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了一起,在对金钱的热爱方面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绿色美钞的背面,印着“我们相信上帝”,金钱和上帝竟然以这种奇特的方式结合在一起,这在全世界独树一帜。爱上帝和爱金钱,在美国人眼里不是矛盾体,而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认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可华尔街的大亨们在做过虔诚的祈祷后,接着无所不用其极地榨取他人财物。
  美国人对金钱的热爱,在日常生活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毕肖普先生,我的一位老师,来自美国犹他州,大学第一节课给我们拿出一大堆美元的钢蹦儿,一美元的、50美分的,应有尽有。第一次见到美元什么样子,大家还是很兴奋地翻来翻去摆弄。下课时,老师让我们自己留着,大家又是高兴了一阵子。
  这位老师最有趣的一点是,照相的时候也喊钱。我们喊“茄子”,多数英语国家的人喊“cheese”,可毕肖普先生喊“money”,让人大开眼界——哦,错了,对不起,应该说让人“见钱眼开”。
  同美国人一起上饭店,除事先讲好谁请客外,都是各付各的账。如果你抢着付账,反而会使对方感到欠了人情,于心不安。在美国,如果有人和你说一起吃饭,千万可别想当然地认为他要请你,一定要记得带钱包。
  说起美国人对钱的态度,美国当代著名财经作家保罗·艾尔德曼有句名言极为经典。他说:“美国人的本质就是首先希望赚钱,然后用这些钱来赚钱,然后用许多钱赚许多钱。”
  美国人拼命工作、拼命赚钱的态度当然和对成功的渴求相联系。德国心理学家休格·爱斯特伯格说:“美国人很看重他挖到的金子,主要是因为金子是他的能力的体现……因此把美国人定义为物质享乐主义者而否认他的理想主义,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美国的商人为钱工作,伟大的画家为钱绘画,意义是完全一样的——都是对自己工作欣赏的标志。”
  美国人爱挣钱,但是不爱存钱。经典的故事是,一位美国老太太碰到一位中国老太太,两人都拥有自己宽敞明亮的住房,都感到很幸福。美国老太太说:“我28岁就买了房,一直住着,去年刚刚还清贷款。”中国老太太听了非常郁闷地说:“我省吃俭用,攒了一辈子钱,去年刚刚买了新房子住进去。”
  这个故事反映出中美消费观念的差别,也可以说明2007年的次贷危机为什么会在美国上演,即使穷人也敢于贷款买房子,他们零首付买房,想当然地认为房价会不停地攀升,最后实在还不起房贷,卖了房子也可以挣钱。于是,这些人被金融公司忽悠,金融公司再用同样的理论绑架银行、投行,当房价下跌时,这个资金链断裂,于是次贷危机爆发。
  次贷危机,说白了就是寅吃卯粮,层层担保,最终从虚幻的神坛上摔下来。买房子是消费,买车、买新产品,都是消费。美国个人消费开支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不过,克林顿时代后,布什大搞反恐,美国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都居高不下,中产们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不得不节衣缩食度日,远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挥金如土。油价高涨,纽约、洛杉矶等大城市的上班族纷纷坐起了地铁,拒绝开车,省油就是省钱啊!奥巴马治下的美国,中产阶级的日子也没好到哪儿去,贫富悬殊继续加大,这也给了特朗普笼络穷人的机会。
  美国人对钱很爱、很喜欢,但不是守财奴。到美国的人感到震惊的不是其物质享乐主义的爱财和守财,而是美国人的既喜欢赚钱又喜欢花钱。
  事实上,钱的主人留着钱,不过好日子,不慷慨地捐款给大串的慈善机构,不接济家里没钱的人,人们也会不喜欢。可以说,最能反映美国文化本质的不是好莱坞大片,不是麦当劳快餐,而是强烈的捐赠文化。
  美国各地活跃着许多民间基金会,他们的经费来源大多来自老百姓(603883,股吧)的捐助;而老百姓给教堂的捐款,更是一笔天文数字。
  在美国,个人捐赠占民间慈善总额的绝大部分,是非营利部门最重要的经费来源之一。捐赠绝非富人的专利,数据表明,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超过70%的美国家庭定期向公益机构提供捐赠。
  家庭年收入在5万美元至7.5万美元之间的中产阶级平均将7.6%的可支配收入捐给非营利机构,而年收入10万美元以上的家庭平均捐出4.2%。中产阶级和低收入群体的捐赠一般占到总捐赠额的50%至80%。可见,只要温饱有保证的人,大多每年都捐钱或从事义务劳动,这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既然这样,选总统这种和自己的未来息息相关的事儿,慷慨解囊一把,也就不足为奇啦。

海外百事通分类信息网『www.bristron.com』

海外百事通分类信息网『www.bristron.com』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