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留学几多愁,一厢泪水向东流。留学狗的悲哀你不懂,刚过完年,没回去的你们和回去了的你们是不是都逃脱不了尴尬时刻?来盘点最让留学党们心惊肉跳对话吧。

壹:QQ与往日同学瞎聊篇


“你那边几点?”
这个问题出现的频率大于等于“在吗?”,接下来有50%几率出现要求帮忙代购的对话。
“哇这么晚还不睡?”
……早上9点,我任性,我就不睡。
“你在哪个学校啊?”“*&&%*”
“没听过诶。”
 想表达的意思其实是“什么野鸡大学”吧。
“过年回来吗?”
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生活水深火热所以不过年啊!
“留学很贵吧,你好有钱啊。”
不,为了出国我把我们村儿的鸡蛋都偷来卖了。

贰:寒暑假与家人赔笑篇


“在美国吃什么,每天吃牛排吗?”
一百多年来似乎大家对【歪国人】的了解依然停留在吃牛排上。
“觉得适应了吗”
“恩,现在适应了”
这个问题年年问,还差一学期就要毕业时还问,话说这时候还没适应已经来不及了吧。
“老师都是外国人吗?上课都用英语吗?那都听得懂吗?”
老师是本国人,我是外国人……
全家一起看电视时最怕出现英语节目。
“这个你听得懂吗?”
“能”
“不看字幕能听懂吗?”
“能”
“你给翻译几句听听”/“说两句英语听听”
啊啊你们的问题怎么这么predictable啊。瞬间回到小时候被家长拉出来表演背诵唐诗场景有没有?!
“毕业后回国吗?”
剧情A:我想毕业留下——“不回来啊,我们都会想你的,爸妈怎么办?”
 剧情B:实习一阵就回来——“为了供你出国爸妈花了不少钱呢,能留下就留下吧!”
 对我来说一个很艰难的人生选择,其实你也就是随口说说吧。
“怎么不带个外国男/女朋友回来啊”&“谈恋爱还是要找中国人,外国人不靠谱,说离婚就离婚。”&“怎么还没有恋爱啊,是不是要求太高了?”
什么是要求太高?找个老实人将就过一辈纸就是你们的人生经验吗。

叁:专业&学校篇


“美国人数学差,到大学还在学解方程,你不是很轻松碾压他们啊?”——数学
是的我学的专业就是拿麻绳打结数一二三四五。
“人类学?人类学是干嘛的?”——人类学
“人类学是研究人体以及人类社会进化的。”
“哦这样啊。好的……所以,人类学是干嘛的?”
“出来要做体育老师的吗?”——运动机能学
你看我这小身板像吗?
“船舶学?你在学航海还是造船?”——传播学
其实我就是水手月亮本人。
“你考上了哪个学校?”
“圣母大学/北卡教堂山分校/天主教纪念高中/普度大学”
“你们要背圣经吗?穿那种传教士的袍子吗?是不是校内不允许谈恋爱?”

阿姆赫斯特学院
“啊?不是大学啊?相当于大专还是三本么?”
纽约大学水牛城分校
“不是本校啊?没关系,毕竟挂上名了,努力转进本校去!”
德州农工
“德州畜牧发达,去那学农好啊!将来回国建设新农村。”

四:代购篇


一想到这里我就要对朋友圈里代购的朋友们表示由衷敬佩,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能帮我带个新秀丽/rimowa的箱子吗?”
“托运箱子很贵呢。”
“没关系我打算好了,你把自己的衣服装在我箱子里带回来就好啦!”
 亲你好机智啊,可是开学的时候你这箱子还借我带走吗?
“帮我带个coach的钱包吧,打折的时候买,超过70刀就不要了。”
所以我还要帮忙盯住打折信息,然后驱车前往2小时车程的奥莱。
“最近开始注重保养啦,想买款好眼霜。鱼子酱和la Mer哪个更好啊?”
这两个牌子我都舍不得买所以不知道诶土豪!
“帮我买样东西吧,我要送客户,500刀左右,送30岁左右未婚成功女士,你看着合适的做礼品的东西就行。”
我!哪!里!知!道!什!么!合!适!
“帮我带levis的牛仔裤吧。尺寸我看不懂这个32L34W什么意思,你估摸我是什么码?”
心宽码,不知道大小也敢让我买。
“帮我带一支星你口红吧/帮我带个杀手包吧。”
星你口红是啥杀手包又是啥,代购还得关注百度搜索热点吗。
最后放出终极大杀招,留学党一定会被问到的、一个字都不会变的一个问题:
“在吗?有空吗?能帮我翻译几句话吗?”
答应下来之后你才发现自己太蠢了,100字是几句话,3000字也是几句话呢呵呵呵呵呵呵。
结语
留学生的孤独源于,国内亲朋没有看到完整的留学生活,亲戚眼里只有学习、吃饭找对象,朋友同学眼里只有旅游、派对和代购。能出国的我们是幸运的,可是生存在这样的认知偏差中,留学生时不时像中美文化间的双面胶一样,无论哪个世界看自己都倍感陌生。

如果你已经放假回国,这六件事上别作死!
出国留学,放假第一次回国的小伙伴们,回到熟悉的家乡有没有感到一些日常行为变得不再习惯了?很多在国外不知不觉养成的习惯已经深入到你的日常,但并不适用于中国哦!看看下面六条,有没有感同身受?…

1过路口的时候请提前看车!

在澳洲留学的小朋友可能要更加注意危险了,大部分澳洲人,车辆在遇见行人的时候都会主动停下,因为司机认为行人是弱势,容易受到伤害。这种现象在中小城市更明显,即使你闯红灯了,司机也会很耐心的让你先过。所以,尤其是回北京、上海的童鞋,车多人多,自己要努力学乖一点儿。

2出门要带现金!

都回来多日,还是老是忘记带钱出门?国内ATM可不像澳洲这里这么多这么方便,商店也没有PAYPASS可以一刷即走,而且在国内取现的安全度…你们懂得。所以国内可不是"一卡通天下"哦~

3别在公共场合议论身边的人!

在国外习惯了周围人都听不懂中文,对人评头论足总是肆无忌惮(我承认不是个好习惯)。比如看到那个女生裙子穿太短、或是小腿太粗一类的,总是想也不想就和朋友说。回国以后无意也说了几次,结果被人狠狠地鄙视了……

4话前要"三思"别太直来直去!

受国外的思维方式的影响,说话从之前的"超级为他人着想"到现在的"有话直说,不拐弯抹角",简直是大变了样。大家不要回来也做"个性直"的人--有什么说什么,该怎样就怎样,不知道不清楚说出来就好了,不会不懂得直接问,哪还那么多的"提前铺垫"呀。可是为此也可能会得罪不少人。乖乖,这确实得改改,人嘛,总是要为别人着想,这毕竟在中国哟!

5别没事儿给后面的人撑门!

不知为何,在澳洲养成了开门后就往后看有没有人在身后的习惯。这边的人喜欢为走在后面的人撑门,以示尊重。渐渐地,我们大家也入乡随俗,习惯了为别人撑门。但在国内大家可不习惯这种举动,你给后面的陌生人撑门,人家没准以为你要怎么着……

6公共场所上厕所记得带纸!

在国外真是从来没有主动买过卫生纸、餐巾纸、卷纸之类的东东--任何一个公共卫生间都会提供,于是回到国内的头几天,无数次地被困在卫生间里,那真是一个囧字了得!
-END-

via 无老师 
-关注“波士顿吃喝玩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