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需要”别人的能力?当你有需要时,你是如何解决的?情人,朋友,亲人之间,又有多少矛盾恩怨,因最初的开不了口而暗自滋长?
其实早在10年前,《大话西游》里的唐僧就说透了这个朴素真理:你想要,你想要你就说啊!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
我需要你,
但我就不直说!
最近一周,陈静都需要加班,她告诉了老公这件事,暗自希望老公每天都能来接自己。但第一天晚上别说来接了,老公居然连个关心电话都没有,就微信说一句“下班注意安全”,自己到家时他已呼呼大睡。第二天第三天依旧没有。第四天,陈静终于忍不住大发雷霆:“明知道我加班,你为什么不想着来接我?!”老公挺委屈:我以为你只是告诉我你要晚回家,我不知道你想要我去接你呀……当天晚上,老公早早就去陈静公司等着了,谁知陈静就是不接电话,自己赌气打车回了家。
________
过几天是琳琳生日,她老早就在饭店定了位置,打算跟室友兼闺蜜一起庆祝。但往年总是提前一天就送礼物的闺蜜,到了生日当天也没动静,而且一大早就出了门。琳琳很生气,也没打电话问对方,就退掉了预定,早早睡觉了。之后两天,闺蜜一直在说自己换的新工作如何如何,三天后才突然想起自己忘了琳琳生日,连连道歉,说愿意双倍补上生日礼物。琳琳只淡淡地说了句:不用了,忘了就算了。可之后见闺蜜真的就没再补礼物,她又暗自伤心了:说不用,你还就当真了!
________
别说陈静和琳琳作,这样的事,你我多多少少一定都干过。比如周刊君在后台收到的一个故事:
周末我饿着肚子,想和男朋友一起出去吃饭,然后打电话问他吃饭了吗?他说没吃,我说“我快饿死了,家里没做我的饭”,然后他说“那你出去吃点”,我顿时很!无!语!然后说“嗯啊,正准备出去吃呢”,他说“好”,就挂电话了。一定要我说你没吃饭咱俩一块出去吃,他才能明白?这样的事情好多,每次我都快气炸了,他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一定说所有话都说得那么直白么?!
看看,我们常常会对亲密和在意的人苛刻至极,当他们给不到我们想要的东西时,我们就开始愤怒、抱怨,继而冷漠、绝望。比如会要求老公秒回微信、电话,主动为自己做一些事情等,如果没有,就觉得他不爱自自己,不在意自己。其实所有情绪的爆发,都只是在发出一个声音:快来爱我。
________
可真是奇怪,我们明明那么需要被爱,却几乎从不直接说“我需要你来关心我爱我”,而要用一种反面的、推开的方式来表达。WHY?
对“要你在心口难开”
说不
每个人都有对其他人的需求,不管是情感上还是其他,这是一个事实,可又很难说出口。因为“需要”这个词包含着一个讯息就是:我是弱者。所以真的开口承认自己有需要,就意味着承认“我比你低”,那颗被“自尊”撑得满满的小心脏可就受不啦。
此外,中国人很推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我把话说得很明白,然后你才来满足我,那感觉就像被施舍了一样,因为你不是真的想满足我,只是出于某种义务或迫于压力才做的。
________
需要别人的人通常有这样一个逻辑:
我需要你
你可能不会满足我
你不满足我,的自尊心会受伤
我讨厌那个受伤的感觉
我不直接要,或者假装不需要。
从心理学层面来看,这个逻辑背后是一种深深的恐惧:我需要你=你掌管着我,你掌控了我,万一你伤害我,甚至抛弃我怎么办?So,So,So!出于对自己的保护,我的需要才不会直说呢,我可以不需要,也不会问你要!
可需要是实实在在的存在,怎么可能完全不需要,但需要时又各种别扭,搞得自己很不爽。怎么破?
1、承认自己是有需要的。
并看到需要背后关于“被遗弃”的恐惧。看见即解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遇到事时情绪就会少很多。
2、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满足的。
但同时允许别人有不满足自己的权利。因为没有人可以完全满足、理解、在乎、重视另外一个人,总会有照顾不到的时候。
3、强大自己。
保证别人满足不了的时候自己不会受伤。
________
内心强大有4种体现:
一是我们惯常使用的——愤怒。
但这只是看起来很强大,实际上我们通过愤怒避免了让自己显得比别人低的局面,事情不会发生什么本质改变,比如陈静对老公的大发雷霆。
二是假装不需要。
我得不到的时候,为了不让自己太难受,我可以告诉自己“其实我不需要”,这样也可以避免自己显得比别人低的局面,心理催眠“我很强大”。
三是修行到不需要。
很多心灵鸡汤都是这么说的:“爱自己,自我满足”,当然可以了,可人毕竟不是神,还是有需要别人的时候。
四是坦然地需要别人。
直接表达,需要别人与依赖不同,依赖是完全不相信和行使自己的能力,全部交付给对方来满足,于是“你不满足我,我就很受伤”,而需要只是“我表达是我的事,你能否满足是你的事”。
归根到底,可以“需要”别人,才是真正的强大,也是一种需要训练才能有的能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推荐阅读




-有意思大家族-
有意思网 | 中国新闻周刊 | AutoMan | 大人的玩具 |
开Fun | 反观 | 财迷 | 剧逗 | 百万庄的小星星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