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帝王生长于深宫内院中,操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由于皇帝与平民实在太遥远,民间传说的帝王生活大多是类似“拿金锄头耕田”的离谱想象,不是坐在金銮殿上接受三叩九拜,就是成天与俳优、嫔妃厮混在一起。那么,皇帝的一天到底是怎样度过的?现有历史文献对清代帝王生活的记载最为详细。
清代皇帝每天早晨寅正至卯初(4 到 5 点)就要早起。梳洗完毕后,第一个任务是去长辈处问安。康熙朝的请安时间较晚,约在巳时(9 到 11 点),而雍正之下的皇帝每日起床后就得赶往慈宁宫,向太后问安。
养心殿前殿明间内景。雍正之下的清帝基本都以养心殿为寝宫,早晨从此处出发前往慈宁宫请安
卯时至辰初(5 到 7 点)是上早课、进早膳的时间。清代皇帝十分重视文化教育,皇帝的早课称为“日讲”,每日由选定的大臣主讲儒家经典和《资治通鉴》等被认为有关国家治乱的典籍。
上完早课,皇帝才可以享用第一餐。与常人一日三餐的习惯不同,满清皇室只有清晨、午后两顿正餐。正餐的分量相当惊人:乾隆皇帝的正餐多时有二十几个菜。不过,宫廷菜谱样式固定、常年不变,皇帝总想在菜谱外单点。根据乾隆的膳单,他想吃的不过是猪肉韭菜烙合子、羊肉炒麻豆腐、炒鸡蛋、蒸鸡蛋糕、小葱拌豆腐、拌茄泥、豆腐脑、面片汤等家常小菜。
御膳房负责皇帝的日常膳食,后妃的膳食则有各宫膳房操办。故宫内有两处御膳房,图为养心殿附近的一处
用完了早膳,皇帝就该着手工作了。在小说和影视剧中,最著名的参政方式是 “早朝”:太监鸣钟击鞭,文武百官从等候的朝房鱼贯而入、三呼万岁,皇帝在金銮殿上接收百官叩拜,宣布“有本早奏,无本退朝”,然后对大臣奏上的政事逐一做出裁断。
但这种描写纯属虚构。历史上最近似的制度是清代前期的“御门听政”,但地点在乾清门的门洞里,而非堂皇的金銮殿。太监在门洞里架设御座,官员在门外向皇帝汇报政事,程序极为简单。
影视剧中的上朝镜头其实在现实中十分少见。在清代甚至一年都很难出现一次
御门听政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听部院各衙门官员面奏政事”,二是与大学士、学士一起集议处理折本,也就是那些皇帝觉得要再斟酌考虑而折上一个角的奏本、题本,都会拿到第二天的御门听政上讨论。
顺治时代,御门听政的时间在早课之前,百官纷纷表示过早起床影响工作,康熙帝才将之改到了辰时(7 点到 9 点)。嘉庆以后,皇帝渐渐懒惰,御门听政便逐渐废弃了。
御门听政只是例行工作汇报,重要的政事要通过召见大臣和批答奏章来解决。清代设置了许多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但都没有决定权,都需要请示皇帝最终定夺。早膳时,奏事太监就会把王公大臣的名牌递上,皇帝一边吃饭一边考虑是否召见。
另一项重要的政务是批答奏章。康熙、雍正、乾隆都亲自批阅奏章,时常工作到深夜。雍正是著名的工作狂,每天要阅看的奏折多达五六十件。他在臣下奏折上的批语,有的竟比奏折本身的文字还多。
雍正在田文镜的回奏上回复:“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
工作到午时(11 点),就到了午休和第二次正餐的时间。正餐用毕大约是未时(14 点)。如果皇帝不继续处理政事,就可以将下午作为休闲时间。皇帝的爱好各不一样。例如康熙喜欢标榜自己好读书,乾隆则以作诗泛滥著称。
不过,最热门的宫廷娱乐还是看戏。宫内每月初一、十五演戏,过年过节,皇帝、皇后生日也要演戏,往往一演就是十几天。皇帝平日想看戏还可以随时传唤演小戏。清宫内专门成立管理戏班的升平署,特建了一批大小戏台。乾隆帝热衷戏曲,为宫中添制了大批行头和道具,还将戏剧内容绘成册页,以便随时翻阅。
仿畅音阁而建的德和园大戏楼一景。慈禧酷爱看戏,德和园大戏楼系庆贺慈禧六十岁生日而修建
下午酉时(17 点),皇帝的娱乐基本结束,接下来有一顿小吃作为晚点。用完之后,就到了礼佛祭神时间。清宫内建有佛堂、道殿和萨满祭祀场所。皇帝日常供奉礼拜,还经常举行大型的祭典。源于满族传统的坤宁宫祭神是清朝皇帝日常的重要祭祀,皇帝几乎每天都要亲临坤宁宫。
皇帝在戌初时分(20 点)就早早就寝了。按照清宫规定,只有幼年皇帝大婚典礼后,皇帝夫妇才能在坤宁宫东暖阁洞房共居三天,其他时间都必须各住自己寝宫。皇帝不能到妃嫔宫里过夜,他要哪位妃嫔陪寝,就要在中午正餐时翻牌决定。被召幸的妃嫔当晚不再回到自己的寝宫,但也不能整夜与皇帝共寝,只能在寝宫旁的围房暂住。皇帝真正入睡时,只有随侍太监能留在身边。
位于养心殿后殿的皇帝寝室
尽管生物学自 20 世纪后半叶以来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生命活动是自然界最复杂的现象,我们的探索仍然刚刚起步,新物种每年都有发现,旧物种也不断在遗传和分子的层面上提供新的知识,其中不乏颠覆性的进展,这是我们经常调整生物分类的直接原因。
在 2014 年,我们新发现了一种独特的海洋生物,却无法将它纳入任何一个已知的门,现在暂时将其列为一个独立于所有门的“树状动物科”
中学生物里的腔肠动物门包括了栉水母,但是近 20 年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却发现栉水母与其它腔肠动物关系遥远,腔肠动物门因此废除,栉水母独立为栉水母动物门,其它旧成员组建了刺胞动物门
在直接原因的背后,是生物学已经发展为一门高度成熟的经验科学,我们的知识全部来自对具体生物的观察和操作,而要系统地组织和推广这些知识,就必须遵循不同物种之间的真实关系——也就是物种进化关系。所以我们在进化生物学上获得的一切新知识,都将影响到生物的系统分类。具体地,这主要是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与进化论高度整合的结果。
首先是这些新技术可以精确定量地比较不同物种之间差异,在最大的程度上消除了研究者主观因素导致的偏见,并大幅弥补了肉眼的不足。对物种层面的分类而言,许多曾被归为同一个物种的生物都被明确地划分为不同的物种,比如大猩猩被区分为东部大猩猩和西部大猩猩,而海月水母属的十几个物种在外观上完全一样,全靠基因测序才得以区分。
海月水母属的物种,它们是水族馆最常见的水母
对更高级别的生物分类而言,新技术让许多表观性状相似导致的分类错误得到了澄清,而且随着科研经费增加、跨国合作加强、检测手段革新,新的分类结果也不断推陈出新。
比如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鸟类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 Charles Sibley 利用 DNA 杂交颠覆了传统的鸟类形态学分类,组建了一个超级庞大的鹳形目,而 2014 年多国联合发起了一项鸟类基因组及演化生物学研究,发现这个鹳形目并不合理,将它更加准确地拆分为鹰形目、隼形目、鹈形目等多个单元。
2014 年最新做出的鸟类演化树,根据这一研究,我们发现长期混淆的“鹰隼”原来是两个完全不相干的类群,南方郊区常见的游隼和鹦鹉的关系更近,大型的鹰和鹫与猫头鹰关系更近
其次的,高级别的分类变革还体现了生物分类理念上的进步。在传统上,我们总是根据性状的差异将生物层层嵌套地纳入门、纲、目、科、属、种的框架中去——但这样的框架并不是事实,进化的图景更像一棵不断分枝的树。从 20 世纪 60 年代起,生物分类学越来越多地采用了系统发生的方法,一个分类单元只有包含了所有成员的所有后代,以及至少一个共同祖先的时候,才被视为最合理。
例如中学生物将被子植物二分为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这就是一个错误的分类,因为单子叶植物是双子叶植物的一个特化类群,二者不能并列。所以 1998 年颁布的《被子植物种系分类法》(APG 分类法)就根据分子生物学证据废除了旧有的双子叶植物纲,将之拆散为一个真双子叶植物类群和数个旁系群,再与单子叶植物并列。这个分类法 5 年左右更新一次,现在已经是第三版。

根据 APG 分类法第三版(2009 年)的被子植物系统发生关系,绿色标记的分类单位原先都被划分为“双子叶植物纲”
而动物界的物种数量是植物界的 20 到 30 倍,这类情况也要更加复杂多变,再加上大量的过渡物种化石不断出土,每年都有数不清系统发生学论文发表,可能触动公众认知的比如解散鱼纲,将其分为辐鳍鱼纲、肉鳍鱼纲和软骨鱼纲三个类群;将爬行动物拆分为蜥形纲和合弓纲两个类群,前者包括鸟类,后者包括哺乳动物;再将鲸目和偶蹄目合并为一个鲸偶蹄目,等等。
现存脊椎动物在系统发生学中的关系
此外,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还在最高级别的生物分类上引发了剧烈的变动。传统上我们将真核生物分为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三个类群,但是近 20 年的研究却发现现存真核生物的细胞远远不止 3 种类型,传统意义上的原生生物、原生动物、原生植物和藻类植物都被废除。
比如草履虫根本不属于动物界,而要被归入一个 SAR 超类群的囊泡虫中去;海带也根本不属于植物界,它属于 SAR 超类群的不等鞭毛类。
界级别生物类群一种可能关系
总的来说,在各个层面上展开的生物分类学研究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新成果问世,对于一般公众来说,要追逐这样的前沿无疑显得不切实际。但是我们仍然应该知道,这样耗费巨大人力和物力的研究并不是无事生非的瞎折腾:
首先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的使命是不断探索人类的未知,我们必须保证理论先于实践,才不至于在应用科学产生需求的时候措手不及。
其次生物分类学又的确与农林牧渔、医学、药学等应用科学有着直接的联系,比如农作物品种的育新和改良都日渐依赖与野生物种杂交,而许多作物品种由于长期驯化已经与野生祖先在形态上有了显著的差异,这就需要用进步的分子生物和基因组学查找它们最近的亲属。
又如在野生物种身上发现了有应用价值的化学成份,我们就有机会在它的亲缘物种上找到相同的成份,比如传统上的抗疟药物奎宁最初发现在金鸡纳树上,之后又发现同属植物普遍含有这种成份。
最后,分类学也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必要前提,因为只有明确知道生态环境中有哪些物种才有可能具体地采取保护措施,这在物种多样性极高的雨林地区尤其重要。
玉米和玉米的野生祖先,我们费了很大精力才确认了它们的关系
大象公会相信:每一个认真的提问,都理应得到毫不糊弄的回答。
每周四,我们都将在读者提问中挑出有质量的问题,奉上详尽且彻底的回答。
如果你还不知道这个功能,请在这里向大象提问:
若你的问题被选中作答,大象公会将送给你大象公会系列书籍签名版作为对你问题的感谢。
▼点击阅读原文,向大象公会提问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