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 TMTPost.com
TMT|创新|创业
钛度要点CEO靳岩都这么说:未来在线教育公司99%都会死掉,因为他们只看到了线上,却忽略了教育。极客学院是否可以”侥幸”成为那1%?
钛媒体注:资本寒冬这个说法在「职业在线教育」这个领域似乎并不成立。11月,美国专注于提供编程教育服务的Udacity获得贝塔斯曼领投的1.05亿美元D轮融资,估值达10亿美元(新晋独角兽);在国内,职业教育平台麦子学院、慧科集团先后宣布获得亿元级人民币融资。
然而,在线教育领域的创业公司堪称“生的快,死的也快”。本文分析的样板「极客学院」就是案例之一,“极客”这个小众化名称限制了其发展空间?曾经的美好生意为何被质疑?这是来自钛媒体编辑杨雪丹的报道:
互联网人才市场持续火爆,使得IT类培训成为在线教育领域的资本新宠。
不过,就在上周,一则坏消息开始传播:IT职业在线教育平台极客学院被曝“2年亏损1210万”,“两位联合创始人均已离职。”
对于一家仍在烧钱阶段的创业公司而言,亏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这则坏消息如此受关注的背景是:极客学院此前带着「国内IT职业在线教育的NO.1」的光环,如今,运营情况却遭到严重质疑,美好的生意为什么昙花一现?

曾经的中国版Lynda

Lynda这家创办了18年的公司,主要业务是自制内容、自有版权,他们自我定义为「内容提供商」,只有近百万的用户。然而,可圈可点的是,Lynda以多种语言制作了数以十万计视频教学指导资料,帮助用户学习“软件、科技、创造力及商业方面的技能”。
平台的规则是,用户每年支付最高375美元注册费,就能获得访问所以在线课程的权限。这家公司仅依靠自有资本就实现了 7000 万美元营收(当年全年营收 1 个亿),更是创造了A轮融资金额1.03亿美元的传奇。今年5月,Lynda被LinkedIn以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与Lynda模式类似,于2014年1月上线的极客学院也瞄准了IT职业从业者。平台上的所有课程内容都由自己团队聘用的专业老师来进行研发、拍摄、剪辑以及制作,每天保持着2到4门的上新频率。
在该平台上提供课程的教师大多来自互联网一线公司的程序员,更是不乏一些管理层。与Lynda一样,极客学院宣称自己的理念是“内容为王,课程和其背后的教研是一切的基础”。极客学院不参与视频录制过程本身,但会通过教研把控知识架构,并对讲师资质和视频质量进行严格审核。
另外,极客学院一开始走的就是会员制收费路线。每节课程从20元到400元不等,平均每天一块钱,甚至更低——这在国内动辄上千的课程单价中算一个异类。
极客学院CEO靳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付费模式是为了“建立门槛”、“快速的筛选出自己的精准用户”。
极客学院在2014年9月获得了来自SIG和蓝驰创投的2200万美元的B轮融资。当时其注册用户量12万,拥有300多门IT技术课程;在拿到B轮融资一年多之后,目前其注册用户超过200万,付费会员约10%,课程总数达到2000门左右,合作讲师500到1000个。
极客学院复制了Lynda的成功经验:
1、注重用户体验,在课程制作上有固定要求,保证产品体验一致性;
2、通过口碑方式获取流量,比如“7小时快速响应机制”;
此外,今年极客学院开始切入线下,探索与高校共建课程的模式,公开宣布“目前已经在教学的最上游端与一些大学院校直接达成合作”。
来听听互联网公司程序员们对极客学院做出评价:
“相比较,大量动辄上千的教学费用,极客学院在IT培训领域的收费确实有优势,”但在互动方面、用户社群交流方面还需要加强。

创始人离职、公司严重亏损,是被“黑”了?

那么亏损、创始团队分崩离析又是怎么回事?
根据媒体爆料,根据极客学院2013年与2014年年度企业年报两组数据图中,极客学院2年时间销售收入仅135万,亏损达1210万;两位创始人先后离职。
钛媒体为此在小范围进行了求证,联合创始人王鑫和李杰确实在年内先后离职 。钛媒体记者通过微信找到先前负责极客学院营销和推广体系的李杰时,他对于「爆料」事件并不知情。李杰回复称自己确实在6月中已离职,并希望保持低调,提醒记者将对话内容“当聊天,别外发”。
与此同时,极客学院CEO靳岩针对“不实报道”回应称:
第一,极客学院即将营收平衡,月收入增速超30%;第二,极客学院核心团队未有人离职。
“今年还有两位能力出众的合伙人加盟,而且其中一位合伙人为了加盟极客学院,关掉了自己之前创办的两家公司”。靳岩说。
李杰也在靳岩发表回应之后,在朋友圈发表了一些看法,“无意外的话,应该是有人把极客学院给黑了。这么干挺卑鄙的。”
此外,李杰还表示,
“我觉得产品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公开的都是大家可见的,没见光的肯定有见不得光的地方。”
“可是呢,似乎我在极客学院也不存在过(似是针对靳岩的回应内容——记者注),这样一来,我之前就是在一家不存在的公司里和一些人共事过。这就有点活见鬼。 ”
那么关于李杰的出走,他告诉钛媒体记者,离开极客学院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产品有差距”,他承认“在搭建了极客学院的营销和推广体系之后,后来(执行)的事情有些偏离了。”
由此可见,“团队出现问题”也非空穴来风。
无论消息的散播者是否是恶意,一家创业公司的问题由此浮出水面,也似乎有迹可循。
从极客学院的产品模式演进,可以看出其从「重流量」到「重收入」的转变:极客学院一方面通过订阅服务收费,另一方面通过为有就业需求的学员提供就业培训服务获得收入。从用户转化率和收入来看,极客学院从招生页面到付费用户的转化率最高可以达到50%以上。
显然,在资本寒冬下,融资企业的用户数和活跃用户数以及增长情况,不再被认为是重要指标。IT职业在线教育的玩家们也在纷纷回归商业本质,拓路营收。
尽管IT职业的传统线下教育模式受到师资成本、房租成本和获客成本的三层制约,直接导致难以通过规模效应获得更高的营收:公办的职业教育学院提供的也往往都是十年年的“陈旧”内容,并未涉及云计算、大数据等等新兴内容;高校的IT课程与企业需求之间也是存在鸿沟。根据相关人士的调查,在TMT行业,很多人的知识都是通过看视频、看教程获得,特别是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但是一些计算机专业公开课或在线课程,脱胎于高校,与一线的实际操作技能有一定差距。
但与此同时,在线教育的模式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能否通过有效降低成本结构来提供更有吸引力的价格、能否提供足够好的品牌来塑造优秀的口碑、能否在在线的模式下为学员带来高于线下的教学效果等等都在制约着在线教育各个细分领域的玩家们。
就连靳岩也曾表示, “未来在线教育公司99%都会死掉,因为他们只看到了线上,却忽略了教育。”
被黑与否其实已经不再重要,是否可以侥幸成为那1%或许才是极客学院应该重视的。(本文独家首发钛媒体,记者杨雪丹)
钛媒体相关文章 】
关注 钛媒体回复以下关键词获取更多内容
回复打水漂中国在线教育3年投进20亿美元,全部打水漂?

年度 T-EDGE 创新大趴,2015年末逼格最高的科技盛筵,点击“阅读原文”火速抢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