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摘自网络
生活在美国中部的一个小城,用咱们中国人的俗话说,这就是一个大村子。刚来不适应,去任何地方开车都需要10分钟以上的路程。我说的是那种从不堵车,出门就上州际公路相当顺畅通行的10分钟。
刚开始,叫苦不迭的想要逃离这个地方。但过去的一周,在纽约出差,才发现自己已然适应这个地方的舒适与安逸,对纽约的纷繁与喧嚣会有些许犹豫。直接体现在,过马路时所有人都闯红灯,只为抢那不知是否真的有效的一秒,而自己还仍在原地等待绿灯的到来。
一刹那间,突然内心自嘲般的一笑,想起那个有名的温水煮青蛙实验,生物的适应性有时真的很可怕。它会一点一滴的改变着自己,让我们在不经意间蜕变成另外一种形态。说了那么多,回到今天的主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感谢先贤的智慧,让我们经常在无助时,可以到历史的长河中找到答案。此处将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摘录于此,学生时代基础扎实的,估计还能背出来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网上看到一则消息,一位当大学老师的父亲,在孩子刚出生时,就写下了“距离高考还有6570天”。这可能是一则笑话,但对于创业者来说,这种忧患意识是我们选择这条路的第一天,就应该具备的,没钱、没人都是常态。要有忧患意识,但同时明白创业又需要打持久战,急不得,经常在这种自我矛盾中冲突着。
大城市的嘈杂与喧嚣,才会与之对立的见证着一个个奇迹的诞生。一直记得比尔盖茨的一句话“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以及马云那句“阿里巴巴要做一个102年的企业”。一直对他们话语里的数字感到好奇,后来查完资料,里面充斥着满满的危机感。
阿里巴巴要做一个102年的企业:阿里巴巴创建于1999年,加上102,到2101年,刚好跨越三个世纪。如果这样算,阿里巴巴发展的前三年,从1999年跨度到2001年,已然算是横跨两个世纪的公司了,但是这个戏虐的话,必须得再加上后面的99年,一路披荆斩棘,才会变成三个世纪。
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摩尔定律(由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 Gordon Moore 于1965年提出)指出,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的数目,每隔18个月就翻一倍。运用到创业上,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互联网公司及服务更新周期是18个月”,虽然这个时间在随着现在各种产品的更新迭代越来越短。
我们这代人,出国留学,和上一辈有很大区别,随着中国本身国力的发展,很多家庭都有能力将我们送出国门,这直接导致我们来到美国时,并不像老一辈人怀揣几十美金甚至几块美金,就踏上了这片土地。我们在读书期间甚至不用自己打工来养活自己,这也间接导致那种危机感在我们身上难见其踪影。但并是不拼,只是我们需要首先克服“安逸”这个问题。听起来天方夜谭,但的确,这是我们父辈在成家立业时不需要面对的问题,甚至对他们来说,这种“安逸”是他们对事业成功后的一种憧憬。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全文最后这句翻译成白话文: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可以一分为二的看,我所在这个小城,来读书上学倒是可行,但这种安乐宁静,虽不会导致灭亡,估摸着以后也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了。硬逼着自己做出决定,必须搬离这个地方。同样的话,也给那些在大公司工作一段时间,说积累足够资源的再出来创业的。所谓的“智者无惑 勇者无惧” 其实真正克服不了的恐惧,还是源于自己,要创业,现在就开始吧。
《福布斯》杂志最近首度公布亚洲50大富豪家族排行榜。奇怪的是,榜单之上并没有国民公公王健林,没有马云,甚至没有李嘉诚。仔细看看入选要求。入选的亚洲家族,其财富必须横跨家族三代,而且家族第三代成员于家族企业出任要职。中国俗话是富不过三代,可能的原因有很多种,从第二代开始的危机感荡然无存应该算是其中之一。
这篇文章算是自勉,并提醒自己不断前行。
更多创业日记:
人生短短数十载,借彼此之眼,看看世界

新浪微博:@日记本中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
关注日记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