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分享经济以Uber、Airbnb和更本土化的滴滴等方式融入大众生活时,它也正成为政府层面的关注焦点。在一个月前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就特意强调了分享经济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的巨大潜力——“通过分享、协作方式搞创业创新,门槛更低、成本更小、速度更快,有利于拓展我国分享经济的新领域,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作为一个1978年提出、2009年兴起、经历过热潮也被议论过“已死”的概念,分享经济得到中国政府层面的强调尚属首次。继“互联网+”之后,分享经济或许成为下一个万亿级风口?
经济
细说分享经济的概念&机理
分享经济也叫“共享经济”,指通过数字化第三方平台完成的两人或是多人之间的交换的经济交易模式,是能够让商品、服务、数据以及智慧拥有共享渠道的经济社会体系。分享经济不再注重物品所有权,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

分享经济的信任地图
广泛存在的分享经济实际上有三大根本机理:
第一,分享经济基于双重职能,实现了同一客户既是消费者又是卖家双重身份的整合。一个客户变成双重身份,客户价值就会大幅度提升,也让卖家的数量大幅度提升,覆盖的人群也大幅度提升。双方自动重新做了匹配和整合,这是商业再造的根本优势。
第二,分享经济的匹配过程通过一个平台动态完成。如果没有平台做到自由匹配,效率是非常低的。好的分享经济平台必定解决了两个问题:重构供需关系,提供了增量而不仅是改善了存量;重构人际关系,将被分割的、多层级的人际关系用信用再连接。
第三,完成社会资源的再整合目前,分享经济模式大多是通过更有效率的机器系统取代传统的人力分配系统对资源进行整合。
经济
分享经济为何快速发展?
分享经济企业为什么能获得成功呢?社会资源的再整合是分享经济能给所有参与者创造价值的关键。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分享经济将社会闲散资源利用起来,通过利用闲置资源获得效率,效率提升带来的自由就是进步的标志。从环境污染的角度看,分享经济并不创造更多闲置资源,对于环境保护起到积极作用;从个人利益的角度看,利用闲散资源的背后是个人利益的增加,并通过调配闲散社会资源满足更多的社会需求;从商业角度看,分享经济让小公司获得媲美大公司的组织效率,带来新的创业机会。
互联网产业为分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除此之外,分享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消费者、政府等社会角色和机构的推动支持。对政府而言,要意识到以前的政策可能已不再适用于新时代公司,应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去促进新兴分享经济类公司的发展。
同时,分享经济类公司除了在技术上提供保证之外,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通过借鉴不同的管理模式,构造出一个可以降低用户风险的组织架构。
经济
分享经济会影响哪些行业?
存在人力分配的领域,分享经济模式就有用武之地。能否让新系统比之前的旧分配系统更有效率,是分享经济模式应用于具体领域能否成功的一个标准。比如打车软件,如果系统实时定位效果很差,对接司机和乘客距离总是很远,那还不如路边打车体验来的好。再比如社交招聘,通过社交关系产生的招聘效率要比传统猎头更高才有价值。
目前在打车和租车领域,分享经济模式已经比较成熟。除此之外,中介行业、二手交易、快递行业、餐饮行业都有被分享模式变革的可能:
招聘领域。去年迅速崛起的社交招聘脉脉和Jobdeer,不论这些公司现在的体量如何,利用碎片时间、数据挖掘和算法分配提升招聘效率的趋势是必然的。

餐饮行业。有一家叫觅食的新公司是由前阿里巴巴高管创办的民间美食交易平台,哪怕你只有一道拿手菜也可以成为觅食上的私家大厨,让更多客户来检验自己的厨艺,同时获得收入。
快递行业。作为一个比拼人力组织效率的行业,分享经济模型很有用。除了优化内部管理流程,组织起社会上零散的潜在人力资源提供专业服务是一种弯道超车的创业方向。
二手交易。二手交易能让每个人多余或老旧的资源及时转让出去进行重新配置,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智能手机和应用软件广泛推广为二手市场激活创造了条件。很多公司去年已经进入二手车市场。

房屋中介。房屋拥有者和购买者、承租者将通过分享经济平台直接实现交易,省去传统房屋中介这个中间环节,提高了交易效率,减少了交易成本(中介费),因而会对传统房屋中介形成巨大冲击。
家政行业。家政软件是由IT系统取代人力中介给小时工排班。通过E家洁和阿姨帮等家政分享管理软件,小时工不用守在家政公司接活,更多的潜在家政从业者可以把自己碎片时间安排出去获得收入。
未来,大量民用产品将通过分享经济的方式再造,按照这样的思路去拓展,有无穷无尽分享经济的商机在我们身边出现,分享经济的势头才刚刚开始。
关于分享经济的两个展望
总之,分享经济代表更有效的生产力模式,它会逐渐渗透到更多的细分领域,而由人产生的管理和组织可能会逐渐被机器取代,不过人从由人构成的公司组织里获得自由的同时,可能也是走入机器“奴役”之路。
从组织角度看,大公司会越来越大,几个寡头公司围绕自身的核心业务建立庞大但具有开放特征的生态系统;小公司越来越小,生活在寡头公司的生态系中,无力颠覆巨头,但能有可能获得以前小公司所无法期望的利润和自由。

本文作者严冰,就职于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本文为JIC投资观察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