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随着日军突袭珍珠港成功,美国被迫卷入二战。为了进行战争动员,美国政府选中了海报这样一种容易张贴和传播的艺术/大众媒介形式。他们向社会各界征集海报创意,大量印制张贴,一时之间大街小巷,车站、戏院、餐厅、咖啡馆等等到处都贴满了各种海报。

其中最著名的海报,大概是上面这幅“We can do it”。当时由于大量男性应征入伍,产业工人急缺,美国政府动员女性到工厂做工,于是就创造出了“铆工罗茜”(Rosie the Riveter)这个戴着头巾、体态强健的女工形象。这幅海报在80年代被重新发现后迅速传播,并且被各种各样的社会运动借用进行演绎,如今已经是美国人最熟悉的艺术形象之一。现在美国很多旅游景点的纪念品商店里都还有相关的磁贴和明信片出售。
除了铆工罗茜,还有很多别的有意思的海报,我来盘点一下。
1、征兵海报
美国二战海报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征兵海报。比如下面这张海报,在我们的中学历史课本里出现过,最早在一战就开始使用了,二战时因为效果后再次大量印刷。海报上山姆大叔两眼直视,语气不容置疑,“我需要你加入美国军队”,让看的人直接感受到无法推卸无法逃脱的责任感。
同样是征兵,另一些海报则比较柔性,用美人计来诱惑。比如下面这张,“他自愿加入潜艇部队”,潜台词好像是说,只要加入潜艇部队,就会有漂亮姑娘投怀送抱,花姑娘大大的有……
这种类型的海报非常多,有些甚至比较露骨,带有情色的意味,但深受美国大兵喜爱,陪伴他们度过了军营里无数的漫漫长夜。

2、动员支持盟友的海报。
当时美国政府印制了大量动员民众支持其他国家的海报,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支持中国抗战的。这些海报说明了那时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实在是铁。
“帮助中国,中国在帮助我们。”
“中国,挺住。”
“中国在帮助我们,请尽你所能帮助中国。”
“中国的战争就是我们的战争。”
“中国——在我们的盟友中第一个和日本作战。”
“这个中国人是你的朋友,他为自由而战。”
“中国,第一个应战。”
“中国应该得到我们的帮助。”
“中国,站在我们这一边,一直和我们在一起。”
3、攻击敌人。
有支持盟友的,当然也有攻击敌人的。在这些海报里,日军都被刻画成丑陋不堪的形象,被比喻成老鼠,还被称为Jap这个歧视性的称呼。
4、其他类型。
二战时期美国的海报类型非常丰富,各种各样的宣传目的都有。比如一开始提到的“铆工罗茜”,是为了动员女性参加工作。
“思念并不能让他早点回来,找个工作吧。”
因为战时物资紧缺,所以需要动员大家把食物做成罐头储存起来,爱国就去做罐头。“我当然能做罐头,”在这里can既是“能”的意思,又是“做罐头”的意思,一语双关。
也有对士兵喊话,要他们在召妓时做好预防措施。



还有就是要提高警惕,不要随便轻信别人,透露军事秘密,“嘴不严可是要丢性命的哟”。

还有就是呼吁民众购买战争债券(war bond),为战争做出自己的贡献。有些用军人来做诉求的主体。“你买了债券,我们就能开这些飞机了。”

也有用老人孩子来作诉求的。“不要让纳粹的阴影笼罩着孩子的未来,快点买战争债券吧。”
5、凯迪拉克
当时很多商业公司都投入了这场战争之中,为反法西斯战争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以汽车公司凯迪拉克为例,这是他们印制的一批海报,展现了同仇敌忾的决心。
凯迪拉克用自己的技术力量,为军工行业提供了许多技术支持。在中国家喻户晓的飞虎队所使用的P-40战斗机,大量零部件都是由凯迪拉克生产的;击落山本五十六座机的美军P-38战斗机,所装备的引擎也是凯迪拉克生产的。
所有的伟大,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
新浪微博 / 微信 @假装在纽约

伸出你的大拇指,长按上图指纹,关注我
合作请发邮件:[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