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婴儿保健】微信号:zgyebj
来自公众号:育儿百科全书
编者:
如今,留学身份带来的光环已然大不如前。而留学生这个群体身上的负面标签却被越贴越多,其中这些“标签” 相当一部分是源于国内媒体并不客观的负面论调。遗憾的是,相比起其他少数、弱势群体而言,留学生的维权似乎更加艰难,毕竟在相当一部分国内民众看来——“这群含着金钥匙长大的人本来就嚣张跋扈,说你们两句不好的,听着就是,别无病呻吟了吧”。当负面评价的雪球越滚越大,我们希望从这一刻开始,能有越来越多留学生们真实的声音呐喊出来,去粉碎这些直接损害自身声誉的讹传。
一. 事件还原
文章的导火索是今年7月7日辽宁电视台播出的一期《老梁观世界》。这期节目以《中国留学生在美闯祸不断,无知者无畏?》为主题,在长达22分钟的节目中,充满了主持人梁宏达对留学生群体的蔑视和质疑

不仅如此,本期节目大量片段公然剽窃自就读于Indiana University杨毅同学两年前的课程作业,并在盗用过程中严重扭曲杨同学的拍摄意图,对所有出镜同学配上极为负面的解说词,且无马赛克或者其他模糊特效处理。
该节目组行为涉嫌严重侵犯视频制作者的著作权,侵犯出镜同学的隐私权和名誉权。目前,该节目视频已在辽宁卫视中播出,并获得超过20万的网络点击量。整个事件不但对当事人及其学校造成不可逆的恶劣影响,对整个留学生群体也是一次极大的伤害。
据了解,杨同学所拍摄的原视频是两年前为了课程所拍摄的一部纪录片,旨在反映身边朋友的生活方式。考虑到题材的敏感性,他未将电子档复制给任何同学,也未上传至任何国内视频网站,在YouTube上也是设置为private模式。如今,该视频在完全没有经过杨同学许可的情况下被使用,而辽宁卫视如何获取到该视频,我们不得而知。版权问题在国内被漠视已经并不新鲜,然而此次事件最讽刺的是:一个堂堂省级卫视通过不正当手段盗取一个留学生的作业,再将其用于声讨留学生在国外不遵纪守法,批评留学生们在道德、人格上有缺陷。
节目其中一个盗用片段将留美学生们周末最平常的一个聚会,玩UNO场面,直接形容为“中国留学生时常在美国聚众酗酒”。并且直接播放了数位印第安纳大学学生的脸部无处理大特写。
此外,视频中出现的留学生车牌号码、印第安纳大学校徽、密歇根州立大学以及其他数所加州高校的名称也统统没有经过任何模糊处理。而真实的情况是:视频中涉及的印第安纳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等都是美国优秀的公立大学;“聚众酗酒”的数位同学,包括杨同学本人在内,他们凭借优异的表现获得了学校的全额奖学金;而那位车牌号码暴露,在视频中三次脸部特写出镜的尹同学,也是一位GPA将近4.0,靠自己从高中开始外汇投资赚来的这辆“豪车”。
无疑,《老梁观世界》节目组在没有弄清事实的情况下直接为全体留学生贴了标签,忽视了新闻人理应坚持的客观公正真实等原则。其专业性我们暂且不提,此做法已经逾越了媒体的道德底线,不仅仅是一起单纯的侵权事件。
二. 留学生到底哪里错了?
回归到留学生群体自身来,该期《老梁观世界》对留学生们的刻板印象一句话即可简单总结:由于出国留学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好,他们丢掉了过去留学生艰苦学习的品质,并且染上了很多纸醉金迷的奢靡生活作风。那么,我们对这句“结论”一一拆开来进行分析:
“出国留学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好”
笔者并不打算当即否认这一点。毕竟对于留学美国每年至少约30万人民币的花销,的确需要在中国平均收入水平之上的家庭才能够承担。然而,如今在国外求学90后的父母辈大多数并不是从小就生活在优渥的环境中,他们在那个大时代下的艰苦环境中奋斗出了许多小人物白手起家的励志故事。
因此,“出国留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好”这个现实完完全全是基于他们父亲、母亲过去几十年的奋斗与努力。父母的辛劳让他们有能力为子女改善生活,我们心怀感恩,以后也必将回报,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这个群体被媒体声讨的原因?

“他们丢掉了过去留学生艰苦学习的品质”
持有这个观点的媒体从业人员想必并没有过亲身出国学习的经历,这一点确实不忍苛责。这时,我们来思考一下其他值得考虑的因素。比如,在留学生人数暴增的背后,美国高校接收国际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完全跟上,这导致了一个很直接的后果——每所学校对留学生入学的要求一年比一年更高。十年前,一个托福90分的高中生,无需SAT也可以申请美国绝大多数的大学;
而如今,托福100、SAT 2100成了不少中国高中生的标配,他们面临着来自美国高校对亚裔学生的“歧视性”高要求。而美国大学入学后的学习生活则更加残酷,笔者有幸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四个国家相继学习过,毫无疑问,美国大学是学习压力最大,也对学生要求最为严格的。
当然笔者还是要感谢节目组,把我们这些普普通通、年纪轻轻的留学生跟民国时期的留美大师们相提并论,甚至做比较,这样“高抬”我们的行为也着实不敢当。大师们一生的成就不是我辈这些还在高校学习、储备知识和技能的大学生可以随意比较的,但留学未必不是一个好的开始,我们几十万留学生中也未必出不了下一个大师。
“(留学生)染上了纸醉金迷的奢靡生活作风”
这个问题就更应该探讨了。每个人对于生活奢靡的定义不尽相同,由于物价、汇率等差异,很多在国内媒体眼中所谓的高端商品,其实在美国不过是人人能够负担得起的日常用品。其次,由于前文讨论提到的留学生家境相对优越,一些被国内媒体定义为“奢侈”的商品不过是在他们能够承担的合理消费范围内。一个在北上广年收入10万的普通女性白领衣橱里大多数都有价值数千、甚至过万的手包,而一个来自年收入百万甚至更多家庭的留学生,花更便宜的价格在美国买了同款商品,又犯下了多大不可原谅的错?
花费年收入十分之一进行奢侈性消费的部分国内民众不受人谴责,而花了家庭年收入百分之一不到的人被国内媒体扣上“生活奢靡”的帽子,这似乎有失偏颇。再退一步而言,部分留学生染上的这种生活作风又是从哪染上的?要知道,大多数留美学生生活的地方,可是一个方圆几十里连一个H&M都找不到的地方。笔者小心求证大胆推想,部分留学生错误的消费观念或许正是源于国内目前对金钱的过分推崇,导致物欲激增。媒体若想真改变这一现状,其实抨击一下国内存在的某些错误价值观才是治标又治本。
三. 部分国内媒体做到客观了吗?

纵观近几年国内媒体对一些特殊群体的报道,不难发现一个相似的规律:
  1. 对于能放上台面讨论的弱势群体,如:留守儿童、低收入人群,媒体不遗余力地渲染出同情、怜悯的基调,对该群体通篇偏向性正面报道;
  2. 对于不能放上台面讨论的弱势群体,如:同性恋、政策性利益受损人群,媒体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除非个别重大新闻发生,否则不对其进行专题报告或深度探讨;
  3. 而对于一些看似并不弱势的群体,如留学生、“富二代”、社会名人等人群,媒体往往极力着墨于这些群体的负面新闻,并将负面新闻发生的原因归结到这些人群道德、人格上的缺陷,进而产生刻板印象,影响大众对这些群体的客观认知。
由此看出,国内媒体对少数特殊群体的报道,还处于一种相对主观的阶段,“塑造偏见”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手法。高收入人群为富不仁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低收入人群犯罪率一样居高不下;有着父母关爱最终走入歧途的子女大有人在,而独立成长的留守儿童也并不都是人人成才;小部分留学生确实存在一些国内媒体提及的问题,而一些国内接受教育的学生也犯下过相似的错误……
从积极的意义上讲,通过媒体报道,一些少数群体往往能在媒体力量的帮助下得到社会更多的资源,媒体也可以通过这些报道来提高关注度。但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已经发现一些国内媒体的双重标准:对于他们认为的弱势少数人群,采取了同情心泛滥策略,着重于宣传被报道对象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而有意忽略了造成这种局面的真实原因;而对于他们定义下的“强势少数人群”,则高举“讨伐的旗帜”,揭短披露负面新闻成为了一贯伎俩。以传播信息为初衷的媒体报道已经开始逐渐变成媒体审判;长此以往甚至将会形成媒体暴力,这是包括本次事件中受害人在内所有人都不想看到,也根本不想经历的。
最后,在对当事人采访中,杨同学说的一番话引起了笔者的一番思考。他刻意回避了“个人维权”一事,将话题引向了“留学生集体维权”:
“作为此次侵权事件的受害人,我站出来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矫情地给电视台上一堂‘尊重版权’的课,毕竟在目前的中国,著作权维权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路。而与之相反,有些维权诉求却是可以相对容易达到的,那就是——我在此呼吁国内媒体请勿将留学生群体特殊化、极端化
其实,在本期《老梁观世界》的节目中,编导们运用了一个非常简单而粗暴的逻辑过去的留学生,因为穷,所以他们是奋斗的精英;哦,现在的留学生有钱了,所以就成了吃喝嫖赌的草包。可事实上,不管是他们口中所谓的精英也好还是废物也罢,这些都是50万在读留美大军中的少部分,更多的是一群在异国他乡过得并不比国内同龄人轻松,甚至加倍打拼和努力的普通人。
留学生并不是一个稀奇的新物种,请媒体给予更多的真实和客观,不要一次又一次试图用聚光灯来搜索一些不管留不留学、不管富有或贫穷的年轻人都会犯下的过错。留不留学,只是选择,无关人格”。
【婴儿保健】公众号zgyebj
愿您的宝宝健康成长
点上方婴儿保健加关注,点右上角推荐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婴儿保健观点,如有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本平台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