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婴儿保健】微信号:zgyebj
每逢夏天,许多宝宝胃口差,喜欢吃水果、饮料、零食,不愿意吃正餐。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体重下降,舌苔白腻,头发脱落。医学上将这种较长时间的食欲减退或消失,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情况称为厌食。
宝宝为什么厌食?
厌食1、饮食不当
厌食夏天,宝宝爱吃冷饮,可不要小看了冰淇淋和含糖饮料这些零食,它们可以让宝宝玩上小半天而不觉得饿。饮食安排不当,宝宝自然少了对正餐的食欲。
厌食2、活动少
厌食天气炎热,宝宝在室外的活动相对减少,身体没有被积极调动起来,胃肠道运作速度也随之减慢,食物在肠道里停留的时间延长,发酵过程增长,使得消化功能发生紊乱。
厌食3、免疫力低下
厌食研究发现,夏季是宝宝机体免疫力相对较差的一个季节,因为身体机能对于热的条件反射就是不抵抗,同时身体其他机能也消极怠工,会影响到食欲。
厌食4、出汗多
厌食宝宝夏天出汗较多,体内水分、盐分丢失较快,胃肠道活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导致食欲下降。
如何应对宝宝的厌食?
厌食1、定时给宝宝做健康检查,了解宝宝营养情况
厌食要注意宝宝的基本营养素。比如宝宝在疯玩后大量出汗,汗液带走了体内相当数量的钾,导致食欲不振。此时,应该及时给宝宝补充营养元素。
厌食胜战秘籍:定时给宝宝做健康检查,了解宝宝的营养状况。
厌食2、保持宝宝体内的水分充足
厌食宝宝身体内有70%~80%的水分,按体重计算的需水量是成年人的3倍左右。夏季,小宝宝出汗比较多,随着水分流失,胃里的消化液会减少或变得黏稠,导致胃口不好。所以,要保证身体机能正常运转,水分千万不能少。
厌食胜战秘籍:想到就喝,有时间就喝。在宝宝每次睡醒后,先给他水喝而不是给其他任何食物。
厌食3、让宝宝远离这些影响他正常食欲的东西
厌食婴幼儿身体各系统发育不完善,若吃过量冷饮,就会稀释胃酸,还会刺激胃肠道血管收缩,使血流量大大减少,食欲进一步下降,更加不想吃饭。高热量食物,如油炸类的薯条、炸鸡等,饱腹感强但无营养价值,这种高热量的食物,胃排空和消化都比较困难,需要的时间肯定要长,甚至吃一顿就能够一天不饿。
厌食胜战秘籍:防患于未然,家长要以身作则,尽量不在宝宝面前吃这些零食。让宝宝远离或少吃这些影响他正常饮食的东西。
宝宝厌食认识误区
厌食误解一:以为孩子食欲不好就是厌食
厌食医学上对宝宝厌食症的诊断有一个标准:
厌食1.厌食时间:6个月以上(含6个月)。
厌食2.食量:蛋白质、热能的摄入量不足供给标准的70%-75%;矿物质及维生素的摄入量不足供给标准的5%;3岁以下宝宝每天谷类食物摄取量不足50克。
厌食3.生长发育:身高、体重均低于同年龄人正常平均水平(遗传因素除外);厌食期间身高、体重未增加。
厌食4.味觉敏锐度降低,舌菌状乳头肥大或萎缩。
厌食5.一般的厌食时间应持续2周以上。
厌食由此可见,很多宝宝的饮食问题不能认为是“厌食”,更谈不上患了“厌食症”。
厌食误解二:偶尔不吃某种食物就是偏食
厌食宝宝偏食或不吃某种食物,有很多原因,如食物口味可能不适合宝宝;色泽不够吸引宝宝;又如有的宝宝初吃某种食物时吃得很少,父母就认为宝宝对这种食物不喜欢,于是就再也不买这种食物,久而久之,宝宝就形成不吃某种食物的习惯。
厌食我国大多数家庭膳食以谷物为主,宝宝吃的食物也往往受父母饮食习惯的影响,如果父母有偏吃某种食物的习惯,也会影响宝宝的食物结构。
厌食误解三:宝宝的食量理应越来越大
厌食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的食量会越来越大。如果宝宝今天吃得多一点,明天吃得少一点,也很正常。造成宝宝短时间内食欲欠佳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厌食1.宝宝患病时,如感冒,食量会有所减少;
厌食2.胃部着凉或吃了过多的冷食,也会不爱吃饭;
厌食3.因摄入过多食物或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导致积食;
厌食4.宝宝运动过后出现暂时性食欲下降,甚至根本不想吃东西。
厌食误解四:强迫与引诱是让宝宝吃东西的好办法

厌食当宝宝不吃饭或不愿吃某种食物时,一些父母往往采取强迫手段,用“填鸭式”的方式,把食物强行塞进宝宝嘴里。也有些爸爸妈妈,采用引诱的方法诱导宝宝进食,如“吃完了,妈妈带你去公园玩”,“再吃一口,爸爸给你买个玩具”。
厌食当宝宝不愿吃饭时,采取强迫的办法不仅不能达到目的,还可能助长宝宝逆反心理的形成与发展。有时候适当采取一些鼓励的办法,比如当宝宝吃得比较好的时候,表扬他几句,让他的心情得到兴奋,这对增强他的食欲有一定好处。但是如果经常用引诱的办法就可能失去效果。
厌食【小贴士】
厌食1、纠正不良的喂养习惯,如按时吃饭,不吃或者是少吃零食,夏天清淡饮食等。
厌食2、对于一些高热量的饮食应该适当限制,如糖类食品。
厌食3、吃饭的时候不要给孩子定任务,更不要训斥。
厌食4、领孩子多做一些运动,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
厌食5、用可爱的餐具吸引宝宝的注意,让他爱上吃饭这件事。
厌食6、如果上述办法行不通,建议饿半天,这样一般会有效,关键是看父母的决心。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婴儿保健公众号zgyebj
愿您的宝宝健康成长
点上方婴儿保健加关注,点右上角推荐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婴儿保健观点,如有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本平台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