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婴儿保健】微信号:zgyebj
孩子:挑战》畅销全球50年的儿童心理学奠基之作。作者鲁道夫·德雷克斯是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
本书帮助父母反观自己的育儿方式,并找到应对孩子各种“挑战性”行为的有效方法。
我们做不到一辈子保护孩子,也不想这样做。父母有责任和义务训练和培养孩子自己有勇气、有力量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家长能够给予的最好的帮助和鼓励,就是承认并相信孩子有能力应付。
对孩子过度保护1
  “约翰尼” 妈妈站在门口,呼唤正在半条街外玩耍的儿子。约翰尼没有反应。妈妈走过来:“你穿上毛衣吧,今天早上有点冷哦。”“没有,一点也不冷,妈妈。”“我觉得你应该穿上毛衣,我去给你拿。” 妈妈走回家里去拿毛衣给约翰尼穿上。
 这个过度保护的妈妈是在扮演高度权威的角色,她决定孩子是不是热、是不是冷,孩子只要接受她的决定就好了。长此以往,孩子就有可能发展出让妈妈不停为自己忙碌的“技巧”。
对孩子过度保护2
  七岁的吉米说:“妈妈,我们俩能不能去一趟商店买些东西?我们想摆个卖柠檬水饮料的小摊儿。”“不行,我不能让你们自己去商店。”五岁的马尔文也帮忙恳请:“妈妈,拜托啦,让我们去吧!“我现在没空,你们又太小了,不能自己去。而且你们需要买的东西太多了:纸杯、柠檬,还有好多东西。
  再说了,你们要把小摊儿摆在哪儿呢?”“院子前面,肯定会有好多人来买的。”“不行,我不同意。”妈妈设法让孩子们打消了这个念头。当俩孩子转身离开时,吉米用嘲弄的口气说:“哼,她就是怕这怕那。”马尔文点头同意。
  妈妈的确害怕,她担心儿子们一脱离她的视线就会出危险。她想保护他们不受任何伤害,这样的担心和恐惧很自然很正常,但是妈妈的行为过分了,在她眼里,到处都潜伏着危险,结果造成了她对孩子的过度保护。
妈妈想要保护孩子不受到任何伤害,这个愿望却有可能让孩子对自己产生气馁和无助的感觉,觉得自己必须依靠妈妈。这样的愿望,是妈妈错误态度的线索之一。
孩子从父母的行为中学到的是:
  明知道结果是不可避免的,还是要继续斗争,不论怎样都要继续。最后当一切努力都无用,孩子会非常容易产生愤怒和怨恨——不仅对父母,也对生活本身,对生活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而愤怒和怨恨。被宠坏的小孩就是因为生活不如意而发怒的孩子。
  让生活顺从自己的意愿,这是个多么可怜而注定无效的意愿!更加不幸的是,当孩子长大成人,不能再做被宠坏的小孩,这种态度却已经成为他们的基本生活观。当我们对孩子溺爱,试图保护他们一辈子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送给他们一件“性格礼物”:认为生活令人愤怒,而自己只能无助地暴躁。
为了避免给孩子带来这样可悲的错误,我们必须明白,我们不是全知全能的,但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孩子用合适的方法和态度面对生活。
  首先,我们要审视自己面临的情况是什么。然后,找出答案:“这个问题可以怎么解决?”即使年龄很小的孩子,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引导,对让人不安的情况进行理性分析。孩子们的脑力其实非常发达,父母引导他们好好使用吧!
婴儿保健公众号zgyebj
愿您的宝宝健康成长
点上方婴儿保健加关注,点右上角推荐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婴儿保健观点,如有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本平台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