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企业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表现越来越受到重视。ESG作为一种评价企业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方面表现的框架,已成为投资者决策的重要参考。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法律体系的完善对推动ESG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2023年的修订,特别是第二十条的规定,为公司在ESG方面的实践提供了法律基础和指导。本文将探讨该法条的内容、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公司法的修改促进ESG的整合与发展。
一、第二十条的内容与意义
《公司法》2023年修订版第二十条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应当充分考虑公司职工、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社会公共利益,承担社会责任。国家鼓励公司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公布社会责任报告”。这一条款的修订强化了公司社会责任的法律地位,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鼓励公司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社会的贡献和对环境的保护。
1. 法律层面的意义
从法律层面来看,第二十条的修订明确了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应当考虑的社会责任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职工权益、消费者权益、环境保护等。这为公司在ESG方面的实践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有助于推动公司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良好治理方面的努力。
2. 社会层面的意义
社会层面上,第二十条的修订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鼓励公司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社会的贡献和对环境的保护。这有助于提升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度,增强企业的品牌形象,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ESG与公司法修改的结合
1. 环境温度
在环境方面,此次公司法的修改鼓励企业采取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和运营模式。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响应这一法条:
绿色办公:如选择环保的办公设备和材料,减少纸张和能源的使用。
可持续供应链:如与符合环保标准的供应商合作,确保原材料的可持续来源。
减少碳足迹:如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优化物流和推广远程工作等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 社会维度
在社会方面,公司法的修改强调了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履行这一责任:
公平劳动实践:如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提供公平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机会。
社区参与:如积极参与社区建设,通过慈善捐助、志愿服务等方式回馈社会。
消费者权益保护:如确保产品质量,提供准确的产品信息,维护消费者权益。
3. 治理维度
在治理方面,公司法的修改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的治理结构。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提升治理水平:
透明决策:如建立公开透明的决策流程,确保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声音都能被听到。
风险管理: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预防和减少潜在风险。
合规经营:遵守所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企业的合法合规运营。
三、挑战与机遇
尽管公司法的修改为ESG实践提供了法律支持,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如何平衡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如何确保ESG措施的有效实施、如何量化ESG成果等。同时,这也为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如通过ESG实践提升企业竞争力、吸引负责任的投资、增强企业的社会影响力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23年修订)第二十条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在法律层面对ESG的重视和推动。企业应当积极响应法律要求,将ESG理念融入到公司战略和日常运营中,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还能够在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和社会对ESG的期待不断提高,企业在ESG方面的表现将成为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林静
林静律师,系本所合伙人、“双碳&ESG团队”负责人。拥有十余年为政府机关、国有企业、房地产公司等提供法律服务经历,在企业合规、国资监管、投融资、预重整、税法等方面积累丰富经验。2021 年 8月起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致力ESG、绿色金融、碳资产管理与开发、综合能源管理、碳交易等的研究。在双碳领域主要可提供如下服务:
1.国企及规模以上企业合规/ESG合规,包括:
(1)帮助企业建立包含ESG合规在内的大合规体系;
(2)协助企业开展合规、ESG风险管理;
(3)协助企业根据环保、资本市场等的具体要求完成ESG信息披露事宜等。
2.协助投资公司对拟投资标的开展ESG尽职调查;
3.协助企业提升ESG评级结果;
4.完善ESG与董监高责任管理。
5.零碳园区/工厂/校园等政策咨询、项目全过程管理;
6.能源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形式政策咨询、架构设计;
7.(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机构节能减排项目全过程法律服务;
8.绿色金融体系下金融创新/企业融资。
电话:13626453341
END
作者 | 林静
编辑 | 建纬品牌部
精彩回顾
本微信公众号所发布的资讯或文章仅为交流目的,不代表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出具的任何法律意见或建议。如需转载或引用该等文章的任何内容,请注明出处。任何依据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而作出的作为或不作为的决定及因此造成的后果由行为人自行负责,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及文章作者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果您需要相关法律意见或法律服务,欢迎与本所律师联系。
你的分享、点赞、在看
就是对建纬最好的鼓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