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IT 桔子
作者丨吴梅梅
编辑丨Judy
封面图来源|文心一格
美国知名的创业者、风投家 Elad Gil 曾基于融资周期做了一个预测表,他认为 2024 年将是大量创业公司加速死亡的一年,因为很多没有足够收入的公司上一轮融的钱差不多快花完了。
看开年这形势,没准还真被他说中了——
2024 开年仅两个月,一级市场上的坏消息就接踵而至,可能是「坏事传千里」的缘故。细数下来,今年已经有数十家公司有倒闭的迹象,或者正在死亡的边缘线徘徊。
这其中,相对知名度或者热议度较高就的有几个。
  • Linux 中国社区:创立于 2003 年的老牌第三方技术开源社区,将无限期停止更新和运营。
  • 高合汽车:创始人之前失联,最近出来道歉了,说翻身窗口期最多还剩 3 个月,其会积极争取投资/收购的机会。
  • 天涯社区:网站去年已经没法访问了,但老板还想着「复活」天涯,过程也是一路坎坷。
  • 百科名医:曾是医疗科普界的「扛把子」,被字节收购 3 年后惨黯然离场。
  • 驴妈妈:公司已停止线上运营,账号和域名已被封,公司在积极与各方沟通方案。
  • 虎头局:继去年已经关停多家门店和电商平台后,被供应商申请破产。
此外还有:
创新药领域的联拓生物准备申请退市、关停,博际生物申请破产清算;
教育领域的大学生考研考试在线培训机构考虫正在办理退费和清算,在线 K12 教育企业三好网被申请破产清算,移动端官网显示「因相应双减政策,公司不再提供学科辅导业务」。
旅游、医疗、教育、新能源汽车、餐饮,这波关停倒闭涉及各行各业。
不止新经济企业,传统的厂子也有倒闭的,比如深圳龙岗一家经营近 30 年的老牌港资玩具厂「达琦华声电子」,曾为美泰、仙霸、TOMY、迪士尼等全球知名玩具公司做过代工,2016 年公司人员规模接近千人,今年 1 月突然宣布停工停产。
据悉,一些以代工为主 OEM 玩具制造企业正在逐步撤离深圳,转向内地或东南亚等经营成本更低的地方。
海外方面,也有多家独角兽、上市公司倒闭了,包括在线设计领域独角兽 InVision 决定在 2024 年底停止设计协作服务(含原型、DSM 等),美国生物科技上市公司 NanoString Technologies 正在申请破产保护。
对一个行业而言,企业破产、倒闭、搬离、创立,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并不稀奇;但对于创业者和员工而言,这些却为人生旅程中重要而关键的时刻,意义也更加深远。
部分 2024 年倒闭公司名录,更多可查看 IT 桔子死亡公司库信息
尽管我们这个社会对失败的容忍度太低,但个人认为失败并不可耻,失败仍值得尊敬。
当然,关键是,应当在失败中成长、学习,而不是一味地重复失败。
排除疫情等外部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变化,我们聚焦于项目自身,以几家典型的企业为代表,具体地剖析他们为什么会走向倒闭之路,并引以为鉴。
字节跳动收购的百科名医网团队及业务解散
据《健闻咨询》报道,字节跳动此前全资控股买下的百科名医网,在今年 1 月已停止运营;百科名医网原有的 5 位联合创始人、原有的医学编辑团队,几乎全部离职,仅剩几位人员还在字节体系内任职,参与抖音医疗内容的审核等工作。
百科名医网的几位创始人,有人已移居海外,有人做起了某知名风投基金的 LP,有人重新创业。打开百科名医网官网,其页面只剩一屏文字版的介绍。
这笔收购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正式发布,这个政策的发布让巨头入局医疗的野心更加「合理化」。
在 2020 年,字节以 5 亿元的价格收购百科名医网,医学科普也是字节搭建医疗体系的第一块拼图,也是巨头跨入医疗领域的敲门砖。2021 年初,品牌升级整合为新的小荷医典。
小荷医典产品主打专业科普,由医生编辑审核内容,然而这类一板一眼的医学文献阅读门槛太高,对普通读者不够友好,受众人群非常有限;于是,字节将医疗科普下沉到抖音化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了从科普到问诊的医疗路径。
「本质上,医学科普是一种信息,它不是商业模式,只是商业模式里的一个环节而已。」某资深互联网医疗从业者认为。
WebMD 是全球最值得学习的医学专业内容输出平台,也是百科名医管理团队想学习的对象。2016 年 WebMD 实现营收超过 7 亿美元,其中来自药械企业的广告和赞助收入达到 5.6 亿美元,占比达到了 80%。
然而,国情不同,国内的政策环境决定了医学科普平台无法参照美国 WebMD 的商业模式——在中国,处方药不能面向公众做广告宣传,这条变现路径被彻底堵死。
目前,多数互联网医疗公司或者大厂医疗科普产品都在通过互联网问诊、其他方式来变现。只不过,这种方式确实也远离了百科名医网的初心,离大众、商业化更近了一步,但离专业、科普更远了一点。
总之,互联网+医疗这条路还需要漫长的时间摸索验证。
但无论何时,对于创业公司或者是大厂的新业务新项目来说,自身创造收入的能力比任何一切都重要。
天涯社区重启计划失利,被申请破产
近日,天涯社区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一则破产审查案件,经办法院为海南省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天涯社区被申请破产审查相关词条引发关注。终本案件显示,该公司未履行金额超 1.1 亿元,未履行比例超 98%。
事情开源追溯到 2023 年 4 月,因拖欠海南电信千万服务器费用,天涯论坛被断网。天涯社区创始人、董事长邢明称因资金问题导致暂时停摆。
而后,天涯开始上演各种「自救」的动作。
去年 5 月,天涯社区前执行总编曾发起「七天七夜,重启天涯」直播义卖活动,希望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筹集到 300 万元的资金支付电信机房的费用。
活动一度得到了大量网友和天涯前员工的支持和参与。其官方海报显示,重启天涯直播义卖于 2023 年 5 月 28 日 20 点开始,连播 7 天。
然而,这场义卖活动收效甚微。据传,该直播间连续工作 168 个小时,只筹到 20.4 万元,完成筹款目标额 300 万的 6.8%。
老板也没有完全放弃。再后来,天涯创始人邢明透露于元旦后开启官方直播,并于 2024 年 3 月 1 日(天涯社区 25 年司庆)正式重启天涯平台。
就在前几天,3 月 1 日深夜,天涯社区在其官方微博公布了《关于天涯社区业务重启、网络平台恢复访问进度及新天涯计划的公告》。
公告显示,公司计划采取引入战略投资、恢复广告业务、启动社交电商平台及大力开展会员增值服务等方式筹措资金,在确保数据安全合规的前提下,在 2 个月内,即 5 月 1 日前恢复天涯社区访问。
同时,恢复后的新天涯平台上将开辟天涯神贴付费专区(99 元),提供更为全面、完整、原汁原味的天涯神贴服务,并动态更新。
天涯真的会复活吗?复活后又会恢复昔日的荣光吗?
作为互联网考古级的产品,天涯社区曾鼎盛于古早期的朴素中文互联网时代(文字交互为主),到如今的境地,让人感叹惋惜,却也毫不意外。
外界普遍认为,天涯的没落也是必然的,主要原因是从顶峰时至今仍没有跑通一条健康、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也没有及时抓住时代的红利变现;而这与时代环境(国内在线社区商业化不成熟)、创始人的性格/管理风格等因素关联。
创新药企的窘境,在美上市 2 年后的联拓生物关停
2024 年 2 月,LianBio 联拓生物发布公告,决定出售剩余管线、裁员、退市、终止经营。
IT 桔子查阅 LianBio 官网公告显示,联拓生物计划在 2024Q1 裁员 50% 以上,或者裁员 50 名全职员工;预计裁员工作会持续进行 2024 全年,并到年底结束。同时,公司还会保留部分核心管理层人员,以便处理相关事宜,处置公司剩余资产使其价值最大化。
据联拓生物预计,大部分关闭工作将于 2024 年底完成,包括履行现有协议下的过渡服务义务以及逐步停止当前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而彻底解散预计将在 2027 年上半年完成。
在逐步关闭业务的同时,董事会还宣布派发每普通股 4.80 美元的特别现金股息,总额约为 5.28 亿美元。
据公开资料,联拓生物于 2019 年成立于美国,由专注生命科学领域投资机构 Perceptive Advisors 牵头;公司确立了「License in(授权引进)」的商业模式,即与国际领先的生物技术企业进行合作,进而向中国及亚洲等主要市场引入医药产品。 
2021 年 11 月,成立 2 年的联拓生物带着 9 条管线迅速在纳斯达克上市;发行市值为 17.28 亿美元,募集资金共计 3.25 亿美元。
联拓生物引进的多款产品中,用于治疗有症状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 Mavacamten玛伐凯泰)是最接近上市的一款药物。
2020 年,联拓生物从美国生物药企 MyoKardia 处引入了 Mavacamten 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和泰国等市场的开发和商业化独家权利。2023 年 4 月,Mavacamten 新药上市申请获中国药监局受理。
不过,2023 年 10 月,联拓生物却选择将 Mavacamten 的相关权益出售给百时美施贵宝BMS)
2023 年 12 月,联拓生物再次向强生旗下的药企杨森转让了放疗增敏剂 NBTXR3 在大中华区、韩国、新加坡和泰国的开发及商业化权利。
除此之外,公司还拥有 6 条自其他合作方处购得的管线,也将停止研发和寻求出售。
将最具有商业化前景和接近临床的药物转让,或许是公司面临持续亏损和现金流的压力。2020 年至 2022 年及 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没有营业收入,净亏损额分别为 1.40 亿美元、1.96 亿美元、1.11 亿美元、0.70 亿美元。而联拓生物重 BD 轻临床的团队配置,使其管线推进不及预期。
SEC 备案文件显示,截止 2023 年 10 月,年内申请破产的美国上市 Biotech 企业数量有 28 家,已创下十年新高。
在创新药行业艰难的情况下,近期,有国内部分 Biotech 企业选择「卖身」跨国药企,包括阿斯利康已就对亘喜生物收购大厂最终协议;信瑞诺医药被诺华集团收购,整体并入诺华中国。
无论开启创业或倒闭关停,都是每个创业者和团队做出得理性的选择。
有的人虽然海底沉船,但他们曾经冒险探路打通航线,仍然,值得尊重。
推荐阅读

暂缓 IPO 后,今年前两月 IPO 数同比减 40%——近十年 IPO 行情观察

国资新能源汽车品牌获 80 亿元融资;人形机器人公司融资近 7 亿美元丨IT 桔子周报

资本投票过后,那些融资过百亿元的公司现在咋样

VC 的钱都流向哪里之新区域结构:江苏融资活跃度首次超越北京、上海

九成投向新公司,阿里巴巴 2023 年的投资之路越走越宽

沪上阿姨获亿元新融资;欧莱雅再投资国产香氛品牌丨IT桔子周报

新年新发现—— IT桔子还能这么用之「IT桔子的n多用法」

微信又双改版了,如果不标星,容易错过我们的推送,也无法看到封面图片。还请点击星标,及时接收每篇新鲜出炉的推文,我们期待与你的每一次见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