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吴彦祖发出了一条这样的微博——
我很支持多样性。但一个号称“你可以成为任何人”的亚裔芭比设定却是一个小提琴家或者熊猫医生?那更像是“你可以成为你的亚裔父母希望你成为的任何人”吧。这要么是个非亚裔用刻板印象瞎搞的,要么设计这个的是个背负了代际创伤的亚裔。
起因是芭比娃娃最近推出新系列“You can be anything(你能成为任何样子)的玩偶,包含多族裔特色及职业。
在亚裔新职业中,最近新出了两款芭比娃娃,一个是小提琴家,一个则是熊猫的护理员。
显然,这与You can be anything并不相关,甚至是一种深刻的“亚州式教育”的刻板印象。
其实,不管是在西方人的眼里,还是亚裔自己人的口中,我们都不断被定义,被刻板化,甚至在被这种刻板印象反噬…
PART.1
吴彦祖发文质疑亚裔芭比“刻板印象”
吴彦祖的这篇推文在网络上引起了大众的热议。有很多网友都表示看不懂,为什么熊猫医生和小提琴家就是亚裔的体现了?这到底是刻板印象还是过度反应?
其中反对声音不小,认为他是矫枉过正——
有网友认为这太难伺候了!
潘达是为了表示是“中国”...还有华人跳出来反对,真是有病。
有网友热心解答:亚洲面孔+熊猫竹子这样的典型亚洲元素,基本上就能确定是代表亚裔,甚至是直接指向了华裔医生、小提琴家这样的亚洲卷王经典配置,更是让刻板印象拉满!
有更加了解国外生活的网友也解答了为什么小提琴会被认为是一种刻板印象。大概是因为来自亚裔的留二代三代们大部分都要从小培养超高的音乐特长,小提琴就是最热门的一项linlin作为一个亚洲词汇常见反应也常被用来阴阳怪气
不少网友纷纷赞同,表示这简直就是对东亚文化一无所知的体现。
亚裔可以做任何人,也可以是农场主、咖啡师,为什么非得是律师医生甚至兽医呢?不少网友从中品出了浓浓的针对意味。甚至娃娃的设计本身都和经典款芭比看起来不太一样,像是亚洲专属一样,高颧骨高额头。
但也有一些网友觉得这些刻板印象可能来源于现实当年第一代去美国留学的那些人确实可能都是这样苦过来的,成为了医生律师这样社会地位和收入齐飞的中流砥柱,才在美国站稳了脚跟,有了如今的留二代三代。
而且即便是现在,美籍亚裔小孩学小提琴的尽头可能还是做牙医…毕竟在大多数亚裔父母眼中,赚大钱或许才是留学的第一要义。在脱口秀的舞台上这是个段子,但是在现实中也是一个心酸的事实。
即便是一开始希望孩子追寻梦想的母亲也会希望最终收获一份赚大钱的好工作,这既是亚洲父母对子女生活质量的关心,希望孩子能过得平稳幸福,但同时也是亚洲孩子最大的束缚之一,无论兴趣爱好如何,最终却总是殊途同归。
所以所谓的刻板印象,既有如熊猫、竹子这样纯粹是外界赋予的离谱印象,也有国人在外逐渐给他人留下的印象,比如卷乐器、追求名利等。除了亚裔芭比以外,在其他地方,亚裔也一直被刻板印象包围着。
PART.2
被定义下的“亚裔”
01
常见的刻板印象
首先,在欧美市场上流行的亚洲模特形象总是具有一些并不典型的亚裔特征。之前超模吕燕爆红网络之后也引来了不少网友的不接甚至攻击,不理解为什么外国人就喜欢这种长相,是不是只有这样才符合他们印象中的亚洲人?
当然,后来也有很多人表示吕燕的脸十分高级,逐渐get到了她的颜值,但是仍然,吕燕明显不是中国人眼中的国民美女,其颜值还是见仁见智。
2019年,知名时尚杂志VOGUE美国版在官媒上分享了中国女孩Qizhen Gao的一张照片,同样瞬间引发网友对西方时尚界刻板印象和文化多元化的讨论
图片旁边的配字称:这位叫Qizhen Gao的女孩“带着一种独特的吸引力”。但是中国网友并不买账,觉得这张照片不仅没有还原美貌,甚至比起女孩社交媒体中的其他照片,有恶意丑化的嫌疑,也违反了模特的一些基本原则。
当然,也有人很认可女孩身上自信的美,认为高级脸不高级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对美的多样性的接纳和包容
除了时尚界,影视剧中的亚裔形象往往也有或多或少的刻板印象存在。由动画改编的电影《花木兰》一经放映口碑扑街,让网友们直呼迪士尼还是在拍“想象中的中国”
“花木兰浓妆”
“花木兰为什么住福建土楼?”
“巩俐眼罩”
“李连杰傅满洲造型”
从预告片中寥寥几个镜头释出至今,国内观众对于《花木兰》服化道的质疑就从未停止。
迪士尼电影《花木兰》
看来国外的导演实在是不怎么了解我们亚洲人!
在世界电影史乃至舆论场上,很多时候中国的自我表达都处于失语状态。真实的、正统的内容传播不出去,过时的刻板印象便占据了主流。
在过去,好莱坞影史中的中国形象要么是封建落后与愚昧的代表,要么就是极富神秘色彩的高能人设。
爱迪生公司早在1895年就拍摄了喜剧短片《中国洗衣店场景》Chinese Laundry Scene)。片中华人作为被警察追逐狼狈逃窜的洗衣工登场,正投射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黄祸论”(Yellow Peril)在西方社会的广为流传。
科普时间——黄祸论
是殖民主义时期美国和欧洲殖民主义国家对亚洲族裔、尤其是对华人具有偏见的语汇。“黄祸论”的传播,为白种人对黄种人的歧视和排斥赋予了正义性与合法性。
这种思想折射到电影中,表现为唐人街的犯罪高发,以及华人反派形象的层出不穷,其中最具知名度的当属头号恶魔“傅满洲”,在书中他被描述为“是一个又高又瘦,高耸肩膀,长着竖挑眉,留着两撮下垂胡子,面容如同撒旦,穿着清朝官服的邪恶博士”,掌管着一个十恶不赦的组织。。
傅满洲
而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迅速崛起,西方电影对于中国人的形象更偏向正面化,但仍未脱离“生搬硬套”、“强行植入”的范围,有的强行加上中式场景、中国元素,有的一定要在队伍里插进个中国配角,但对于中国文化的内核却始终难以把握好。
在奢侈品中,也有很多所谓的中国元素。有人说“中国风是一种很玄的东西”,而在此背景下奢侈品牌年年出新丑似乎也不奇怪了,一些大牌的春节限定更是成为了大家的笑料。比如某年的Burberry走的暗黑贺岁风,让人笑出猪叫…
02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刻板印象?
究其原因,西方从来傲慢,他们用我们,却不想还原我们真正的样子;他们拍我们,却不想了解我们背后的故事;他们想要赚我们的钱,只是徒劳的标记上汉字。
马可波罗的游记中,中国是个“遍地的黄金绸缎”和”纵横的亭台楼阁“的地方,皇城的讲究和奢华让欧洲贵族们神魂颠倒。可以看出,西方人眼中的“中国风”,从诞生之初就与真实的中国无关,它更像存在于西方人想象出来的异国情调。然而,数百年过去了,这些印象非但没随着时间改变而更替,反而愈加根深蒂固。
(元素混杂的Nike球鞋)
著名设计师约翰·加利亚诺就曾坦言,在他亲自前往中国之前,唯一了解中国的渠道就只有好莱坞电影。而如我们之前所言,电影恰恰加深了刻板印象。
除此之外,以奢侈品牌为例,中国本土设计师缺少话语权也让中国风难以准确传达到西方。曾经和我们时尚地位相似的日本在80年代通过川久保玲、山本耀司、三宅一生为主的日本先锋派成功闯进巴黎时装舞台,赢得了名声,更颠覆了西方人对东方美的传统认知。
相较之下,中国设计师对中国元素暧昧的态度也让中国风缺少了发声筒。一些走在前面的设计师反而不会刻意“显摆”中国元素,例如Uma Wang只是通过廓形与细节处显示其东方含蓄,张达的作品更像是继承了西方极简设计美学的衣钵。
(张达的设计)
PART.3
我们自己定义下的“亚裔
有时候,刻板印象的恐怖在于,限制我们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
比如,最近热度再显的“哈佛女孩刘亦婷”,全网都在唱衰她“伤仲永”了。
刘亦婷,这位哈佛女孩,曾经因其卓越的学业成绩和出色的综合素养而备受瞩目。2000年,恐怕没有几个家庭不知道《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火得一塌糊涂的书(小编家里也有一本)。这本书一经刊印出版,就在极短时间内突破了200万册的销量,是中国家长鸡娃的圣经。然而,近来她的现状引起了广泛关注,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她的人生轨迹。与曾经那位学富五车、前途无量的哈佛女孩相比,刘亦婷的现状似乎变得更为真实和复杂。
毕业后,她最先进入的是著名的波士顿咨询公司工作,曾提出过有名的“波士顿矩阵”。这家公司为全球提供商业战略咨询,据说我国的华为也曾是它的客户。其后,她离开波士顿咨询,短暂供职于百事和一家对冲基金公司,后来自己主动退出,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但创业不太成功。至于现在,据说刘亦婷已经成为了一名律师太太。
有人说,她伤了自己的仲永,这句话折射出了社会对于成功人士的期望和评判标准。在众人眼中,哈佛女孩似乎应该过上光鲜亮丽、高不可攀的生活,才能算是对得起自己曾经的拼搏和努力。这种期望不仅来自外界的观望,更是内心深处的自我压力。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将成功与完美画上等号,而一旦有所差池,就会引起极大的关注和议论,近期也有不少人在讨论刘亦婷现在到底算不算成功。
其实,刘亦婷虽然现在并不是跻身首富之列的大富大贵,但也至少衣食无忧、生活美满,大多数网友还是力挺刘亦婷,觉得小镇女孩走到这一步很不容易了。
这种讨论也引发了对社会价值观的思考——
为何成功常常被局限于一种单一的标准?为何我们要为自己和他人设定那么高的期望,而不允许彼此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有所起伏和选择的空间呢?
或许,重新审视哈佛女孩刘亦婷的现状,正是一个提醒,让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成功与幸福的关系,摒弃过于刻板的定义和评判。 
除了刘亦婷之外,当今社会中被定义最多的群体之一就是“女性”。这个定义涵盖了各种各样的标签和角色,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多元期待和观念。
新时代下的女性刻板印象
我们在网上冲浪时,常常听到女权(田园女拳)、娇妻等词汇,基本上都含有嘲讽的意味。常常说两句话,就被贴了个标签,比如“媚男”、“厌女”等。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大婆教”和“嫡庶神教”,爱美的女孩子经常被说“服美役”,还有“性缘脑”等等。
更可怕的是,这些标签通常来自同性的倾轧。
这个时代有数不清的标签,人们仅从一两句话就给一个下了定义。
更可怕的是,这些标签通常来自同性的倾轧。
这个时代有数不清的标签,人们仅从一两句话就给一个人下了定义。
PART.4
留学生也是重灾区
作为留学生,被“刻板印象”定义仿佛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对于国内网友,我们的IP就是原罪,仿佛出了国就是“不爱国”。我们留学生仿佛个个都是成绩不好,还每天开party、炫富,没事儿就吃米其林餐厅,去网红景点拍照打卡的富二代。而此时我们也只能在心里为自己叫冤,那些掉的头发熬的夜,你们是没看见一点儿呀!
对于外国人来说,亚裔留学生有一种“书呆子”或“学霸”的刻板印象。这种看法可能是由于亚洲国家在国际学科竞赛上表现出色,以及亚裔学生在留学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勤奋。亚裔留学生也可能被简单地视为“英语不流利”的一类人。这种印象基于语言障碍的普遍存在,但却忽视了许多亚裔留学生在语言能力上的不同水平,以及他们可能在其他领域取得的出色成就。
PART.5
不被定义的人生
最后,我想说——
我喜欢“人生是旷野”这句话。它在保留了世界和生活隐藏的危机和苦难的情况下,认可了我们芸芸众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和机会。
如果说“轻舟已过万重山”里是一种又走过艰难一程的庆幸和松了一口气的豁然,那“人生是旷野”就是从轻舟上下来之后继续的征程。
对我们东亚人来说,上岸这件事儿本身就挺难的。
这个世界我们只来一次,吃想吃的饭,见想见的人,看喜欢的风景,做喜欢做的事,你不一定非要活成玫瑰,你愿意的话做茉莉做雏菊,做向日葵,做无名小花,做千千万万!
风不被定义,你也一样。
文by | 小L在加油
加入Panopath粉丝群,一起畅聊你的留学生活,还有最新鲜的留学资讯与留学大瓜与你分享哦~我们擅长聆听 也期待分享

添加小助手
留学不迷路

你怎么看待吴彦祖的这篇微博?
你认为这是刻板印象吗?
你在生活中遭遇了哪些标签?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看法
别忘了点赞,在看,分享到朋友圈哟~ 
关注【Panopath过来人公众号
后台回复“观点”
即可获取相关文章~
往期推荐
留学生的恋爱有未来吗?
谷歌华人夫妇血案,“网传自杀”变谋杀,有毒的“名校生恋爱”原来不止“包丽案”
上海更新“海归落户”高校名单,快来看看有你吗?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联络删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