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疫情下的民办摇号,让国际化教育走到了拐点。

"

公民同招,超额派位,影响了潜在家长对于国际化教育的信心;

对义务教育课程的收紧,要求参与会考中考,影响了老师的预期;

还有学前教育普惠政策,对双语学校的生源也有一定的影响。

"
沪上最知名也最热门的民办教育集团之一的协和教育集团总校长卢慧文校长,提起今年的“难”,叹了一口气。
卢慧文

上海协和教育集团总校长

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协会常务副会长


作为上海民办教育的领头羊之一,卢校长对于国际化教育的认知一直领先于时代。

早在2016年国际化学校刚起步之时,她提出“中西融合”课程的三大阶段,让我们至今都记忆犹新。



第一个阶段叫做“鸡鸭同笼”

学校里有中外管理团队以及中方老师和外国老师,但在一开始基本互不相干,各干各的,跟课程和教学的融合还很远。



第二个阶段叫做“盖浇饭”

就中外教师共处一片天空,我看到你的优点,你也看到了我的优点。以课堂教学来说,中国老师有很多控班的技巧,外国老师特别想学;外国老师形式多元,强调合作,中国老师也觉得很好,大家互相研讨。

你还是你,我还是我,但是因为我学了你,我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第三个阶段,走到了文化融合阶段

当一所学校有能力将外来的模式化为自己的行为,并进行这方面的课程改良及拓展,才可说进入了深层的融合阶段。我认为课程的本土融合发展,是未来的国际化民办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因为这才是最终你能够立足于世界学校之林、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戳此看原文:卢校长说:知行合一是学校和家庭教育最大的挑战


 
走到今天,协和已经是沪上第一个集齐了IB、美高AP、A Level和加拿大BC课程的民办教育集团。校区间协同动、错位发展,走在实现育人初心的路上。

今年的各种变动,大家普遍都很焦虑和迷茫,被各种“炸弹”炸得乱了方寸。
为此,“爸爸真棒”特意邀请了卢校长,聊一聊她这半年的观察和思索,期待能找到方向。
卢校长看来,疫情、摇号、国际形式是危,但家庭和学校也能找到“机”——果年轻人锦衣玉食地在象牙塔里面成长,面对的最大困难是“考试能不能再提高几分”,恐怕很难在成年后去担当这个国家或者这个世界的领导者
 
01 。

疫情让选择国际化学校的家庭想得更明白

  • 第一,国境暂时关闭,航班纷纷取消,未成年小留学生在求学之地面临困境。这在某种程度上动摇了家长的国际教育的信心

  • 第二,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外国人的入境政策收紧,外籍教师在今年9月份新学年开学之前能否足量入境会面临挑战。近期是招聘季,各学校争夺中国境内的存量外教有一定程度上的非良性竞争。

  • 第三,因疫情带来的整体经济形势的下滑,对家长群体性的学费支付能力或者预期的未来支付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这些外部因素对于学校内部影响很大。

△美国确诊新冠超过300万,全球共计超过1162万。

国际化学校更注重人际之间的互动,如果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都要保持一米以上的人际距离,只能单人单桌授课、单桌吃饭,会对学校的工作,对校园文化产生影响。

要知道,国际化学校的传统优势领域并不在于中小学阶段的在线教育,而是如前文所述,优势在人际互动、师生交往,协作完成项目制的学习等。

一旦因疫情需要,要做较长时间的纯粹在线教育,从理念到实践积累都显得不到位。

△确实在网课刚开始的一两个月“吐槽”和“退费”的呼声很多

但危中有机,危去机来。

首先,由于疫情和一些其他因素的叠加,不少在海外完成本科、研究生教育,甚至一些从高中就出去的海归年轻人,选择了回国做老师还有一些小留学生也会考虑留在国内接受国际化的教育。

最近一段时间,海归老师求职和海归学生的插班生报名,是一个上升的势头。

其次,部分家长看到了国外留学道路的风险,对留学产生了一定的疑惑,这反而要求家长想清楚“为什么要让孩子去留学”,而不是如过去那样随大流。这样一来,选择国际化学校的学生人数可能会减少,但含金量会提高。

△”爸爸真棒“调查显示,摇号下插班需求增多

同样,疫情之前很多人觉得国际化教育、双语学校需求大,因此一窝蜂地冲进这个行业,良莠不齐。疫情会倒逼准备更充分、初心更纯粹的一些举办方留在这个行业里。

这样的一种大浪淘沙的结果,会使这个行业的含金量得到提高。

02 。

越是不确定性,象牙塔少年越需要硬实力和软技能 

疫情等暂时性的技术层面障碍,并不影响对未来趋势的整体判断。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一些全球化的倒退,是我们原来所熟悉的这种类型的全球化的暂时的倒退。但全球化是不可逆的趋势,它必然会以一种新的方式在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找到自己的平衡。

面对未来,我们的年轻人需要更宽的视野、更综合的素质、更坚韧的意志,他们更需要成为有思辨、善合作、可以解决问题的未来一代。

如果年轻人锦衣玉食地在象牙塔里面成长,面对的最大困难是“考试能不能再提高几分”,恐怕很难在成年后去担当这个国家或者这个世界的领导者。未来越具有不确定性,我们对年轻人的硬实力和软技能的双重培养,越是重要。

那么,怎么样才能培养硬实力和软技能兼备的学生呢?从日常的学校的工作上来讲,就是“评价会引导实践”,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评价,倒过来会推动什么样的教学和培养的方式。

比如除了成绩外,注重学生在学校里的过程性评价:

参与过的各类活动,能够彰显学生的兴趣和热忱的领域,从事社会公益或其他学生自己认为有价值、值得去付出时间和精力的活动,以及个人陈述和师长推荐。

统考制和申请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每个人应根据自己和家庭的情况以及外部环境的情况,在不同的升学方式当中去做出一个选择,但我们不能期望用A打法来获得B结果。

03 。

疫情外多种因素叠加,国家化教育走到拐点 

除了疫情以外,我们教育大环境的一些叠加因素,也让大家感到一丝寒意。

▷第一,公民同招,超额派位,影响了国际化学校的潜在家长预期。

这个政策的初心是“平均生源、推动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这大家都是理解的。但是具体到一个一个的家长,本来想要让孩子读民办双语学校的,因为不知道能不能摇进,可能就不去冒这个险。

因此,我们每所学校,在未来的招生季和日常的推广中,还是要想出各种有效的方法,能够和自己的目标群体有更深入的沟通,使得大家不因为这种预期的下降,而减少对我们的选择。 

△从2018年上海首次实行小学公民同招起,民办学校开始降温,当年民办小学,报考人数骤减近50%,报录比从4:1逐渐稳定在1.4:1,至今已经比较稳定

▷第二,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对课程、教材、校历、考试政策收紧,影响了国际化双语学校中外教师的预期。

作为校长,管理人员和举办方,我们对于这些政策出台的本意以及它引导的办学方向是很清楚的,但具体到一个一个的中外教师,他们的预期受到影响,也现实存在。

原来,相对来说,在国际化教育当中,课标和教学材料之间是弹性关系:坚持课标,在课程学习材料的选择上有自由度和灵活性,教师有更高的选择权。

在校历方面也会根据中外老师协作教学的需求做出一些灵活的调整。考试政策原来基本上只需要顾及国际升学通道,现在会考中考都要参与。

这些叠加因素影响了中外教师对这份工作、对行业发展的预期。

▷第三,学前教育普惠政策的冲击。

学前教育普惠政策对我们这类学校的生源输送也产生一定影响。

原来,一些高端的民办幼儿园毕业生的教育需求,跟国际化双语学校的匹配程度比较高。现在,如果民办幼儿园更多地走向普惠,那么双语国际化学校的生源也会因此显得更加零落。

△尚音新修了一个运动场,孩子和老师们兴奋地拍了一系列“创意图片”

04。

 面临挑战,教育者更需要走得更快更稳 

学校在课程与教学层面的应对之策,总体而言就是:“扬长补短”!——发掘国际化双语学校的特长,明确定位,满足家长、孩子的选择性需求。

▷第一,是更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关注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选择、差异化的资源,正是国际化学校学校的优势。那么学校应该把自己的长处充分地发展起来。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以多年的积累,为每一个学生找到更匹配的资源。而关注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选择、差异化的资源,在课程上选择性、个性化就是国际化学校的亮点,一定要坚持。

△协和在疫情期间,也进行了一些列关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讲座

▷第二,课程设置更宽广,体验人生的真实。

只是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学生毕业后就能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种种挑战吗?

显然不能!因此,学校要有更宽广的课程——内容上,不局限在考试科目,方法上,不局限在单向灌输,而是通过更具体的体验感的课程教学,让学生知道将来在社会所面临的事情、人、挑战,是很不一样。

受到挫折、体验失败,这都是人生和社会的真实,学校的课程能否为学生提供体验这些的机会?

▲青浦协和的危机干预培训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疫情当中,我们都体验到信息传播的错乱和纷杂。

有的人没有追问信息来源是否可靠的意识,有的人容易被情绪带着走,有的人没有区分事实与观点的能力,有的人缺乏基本的逻辑推理的能力,还有的人缺乏恰当的表达能力,出现了上纲上线、给别人戴帽子的乱象,虽然学校教育不应背所有的锅,但审视借此契机审视我们的课程,会发现信息检索、逻辑推理和恰当表达,是需要被继续加强的。

△协和学生针对疫情的先关辩论比赛

▷第四,要更加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培养孩子的毅力和韧性。

从中西融合的双语学校出去的孩子,希望他们是人群当中身心更为健康平衡,毅力、韧性方面更能够有足够的体现的一群孩子。

在课程建设当中——不仅仅是“学科建设”,这些方面的一种注重都是为了孩子的软技能,需要每一个学科做出努力。在师资上,基于当下的情况,尤其需要我们在海归教师当中,去发掘和培养中学的理工科、以及小学和中学当中的音乐、艺术、戏剧、运动等科目的人才。

因为这些领域,是国际教师相对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协和教科获SPBCN大赛高中获全国冠军

▷第六,学校信息技术层面的优化,且要兼顾前瞻性和实用性。

作为民办的双语学校,在信息技术的迭代、更新上有自己的长处。

  • 一方面,我们要对前沿的教育信息技术有敏感性,有魄力和资源去把它拿来为我们所用;

  • 另一方面,又不能太迷信最前沿的信息,特别是最前沿的外国的信息,因为它在学生的培养当中,很有可能实用性不够。因此,我们要做的是针对自己校情的优化和革新。

比如,把已经经过筛选的资源,有序地储存在学校系统里,便于可持续的长期使用;找到最适合自己学校或区域的一个技术平台,继续稳定地使用下去,成为以后学校发展的一个助力;在对在线教学效果、学习效果的测评上,尝试并储备更多的工具。

最后,我相信,国际化的双语教育,是基础教育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质量做得好的,能够坚守初心的,一定能够也被家长认可。

疫情下,对国际化学校的成长速度要求更快。我希望未来的协和既要“顶天”也要“立地”——“顶天”就是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接受的评价要参照国际标准。“立地”就是学校要符合当地的居民和社区的需求,成为受欢迎的学校。

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你还“在看”吗?

有细心的朋友发现,微信推送现在不按时间排序了。如果大家还希望和从前一样,每天准时和“爸爸真棒”见面,可以这样做:

第一步:在下面点个“在看”;

第二步:按下面方法给我们星标,成为我们的“常读用户”,就能每天第一时间看到“爸爸真棒”的文章了。你的喜欢对我们很重要,期待再次按时见面!



别忘记点赞和在看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