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黛西
"
姐妹们,📚当当双11大促悄么声地开始了。
这几年肝过很多绘本书单了,这次整理精选了往期书单中参加优惠活动的书,可以在这里👇选你喜欢的。
当当优惠码会在10月20日24点失效,距离活动结束不足36小时了,想要买书的姐妹们可能要手快。
这几年当当的羊毛越来越不好薅了,小伙伴弄来的优惠码一定要珍惜,下单时结算就可以啦。
 300-160优惠码 
KMKAHK
ZQUDXM
 300-130优惠码 
TTUXBY
KTBDQC
 300-100优惠码 
R9RBWZ
PDUCXS 
JVYBPD
"
-------我是正文分割线------
前阵子,我写了篇文章说,娃放学后需要“傻玩”时间。
因为学校生活属于“秩序性活动”,符合社会对孩子的要求,但不符合儿童天性。
所以放学后,需要一段自由的“非秩序活动”时间来平衡一下,对娃的身心健康有益处。
昨天收到一个姐妹的私信:
黛西,后续来了。
我给了娃1个小时的自由时间,然后他自由地看了1小时电视。
所以,德国长大的小孩都不爱看电视ipad吗?
那肯定不是。
在德国的餐厅里看一圈,娃们都抱着ipad看得可带劲儿。
记得三年前饼饼3岁时候,我跟人说,“屏幕时间越控制,越失控,你看我就不怎么控制,娃自觉得很!”
后来打脸了。
如果我完全不管,她能窝在沙发上看一下午电视。
▼ 这么专注的脸,只能是在看电视。。。
当然了,我仍然还是相信,最好的控制是自控。
但问题是,咱们养的是娃,不是圣人。
别说几岁的娃了,大人闲着都很难不碰手机,所以将心比心,别对娃的“自觉”抱太高期待。
任何自由都有边界,今天就分享5毛钱的,怎么让娃的“自由”不变成“电视自由”。
1. 要管,但不是硬管
很早时候,队友就给娃规定了固定的看电视时长,设置了个timer,时间到了自动关掉。
无数次了,在屏幕黑了的那一瞬间,家里瞬间鸡飞狗跳,感觉熄灭的不是屏幕,是娃的整个世界。
时长管控有个问题,经常一集看到中间,娃正紧张最后剧情如何发展呢,咔,掐了。
那感觉如同百爪挠心,只能让娃对电视ipad更渴望。
我经常说,不要没事儿给娃设置这种考验人性的挑战,人生已经挺不容易了,放过娃,也放过自己。
后来,我在“控制屏幕”上做了五个改变。
🍪 一是放下“屏幕时间”的执念。
把“计时”改成“计集数”,根据不同动画片每集的时长,说好了每天看完几集结束。
算下来看电视时长和之前差不多,但娃的接受度明显更高了。
最后一集开始播的时候,她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不会感觉幸福走得那么突然。
🍪 二是把“关掉”这个动作交给娃。
很多app都有“播完x集自动关掉”的功能,确实很省心。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娃也少了对屏幕的“掌控感”。
一边想让娃自觉、学会自控,但一边又不愿交出去“控”的那个按钮,这本身就是矛盾的。
🍪 三是把规则变成“约定”。
让娃一起来讨论决定每天看几集,取决于不同动画每一集的时长,常看的几个动画片都提前商量好。
娃参与定的规则,自然更容易遵守。
每次她不想遵守的时候,我就会提醒她:记得我们的约定哦。
是的,这是一种约定,不是大人自上而下的发号施令。
🍪 四是不拿电视ipad当成“筹码”。
有一次我在中餐馆吃饭,邻桌娃在餐馆里上蹿下跳,妈妈喊她,你别到处跑了,快点坐下,不然今天别看ipad了!
男孩没听。
过一会儿妈妈又提高音量喊他,你的手都洗过了,别到处乱摸!
男孩继续该干嘛干嘛。
后来妈妈放大招了,回来坐下!现在!否则这周你都不要看ipad了!
这就是把ipad当成“筹码”。
如果一不小心就会失去看电视玩ipad的机会,那真不难娃把电视ipad当成宝贝。
容易失去的才更显得珍贵。
🍪 五是把屏幕时间“日程化”。
对于大致认识钟表的娃来说,可以和他们说好,每天具体几点几分打开电视。
固定一个具体的时间,不仅可以避免娃一没事儿就去摸遥控器,同时也让给他们传递了一个信息:
看电视是日程的一部分,时间到了自然可以看,没有人会想方设法挤压剥夺限制我看电视的时间,所以也就不容易对电视产生一种稀缺感。
饼饼开始看电视的时间,我们约定的是在5:30,吃晚饭前半小时。
到时间了,她自己打开电视,遥控器就放在沙发边上,没人藏来藏去,也没有设置儿童锁。
由于“看电视”是和一个具体的时间点强绑定的,所以不到这个时间,她也不会去碰遥控器。
到点了打开电视,看完约定的集数,自己再拿遥控器关上。
当然了,她有时候也会去试探我,看了三集后说,哎呀,我忘了这是第几集。
没关系,这就是为啥在吃饭前半小时看电视,就算她“忘了”几集,这时候饭也好了,得关掉电视去吃饭了。
魔高一尺,道高一尺一。
总之基本原则是,你知道你在管控娃的屏幕时间,但娃看上去主导权在自己的手里。
2. 放手,但先要准备好环境
我接饼饼回家后,有时候手头还有工作要忙,就让她自己安排事情做。
有时候忙完一阵儿,发觉外面静悄悄的,静得让我有点心慌。
提心吊胆地去查看她在作啥妖,经常看到了这种岁月静好、宛如摆拍的画面。
遥控器就放在眼跟前,但她不开电视,而是坐在那儿翻书。
不是因为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是因为我一直致力于在家创造一个“可以放手的环境”。
如果你希望即便放手了,娃也能主动选择读书而不是看电视,那就让书在家里随处可见。
尽管我家有两个大书柜,完全可以收纳进去家里的全部书,但我宁可空着几层,也不会把书都收进书房。
我在饼饼最喜欢窝着的沙发,采光最好的角落留了一片小空地,放上她喜欢的书,这样在她游荡半天不知道干啥的时候,就可以翻几本书看,而不是惦记着ipad电视。
我们刚搬家那会儿,还为这件事和队友吵了一架,他觉得已经给我俩做了两个大书柜,怎么还要占客厅这么好的位置放书?
因为对孩子来说,绘本收纳的意义不是整齐,而是让书随处可见,触手可得。
3. 要榜样,但也要放过自己
前阵子和朋友吃饭,他说为了娃以后不对手机上瘾,他们夫妻下班回家到孩子睡觉前这段时间,说好了都不看手机。
不得不说,佩服,我也承认自己做不到。
每个人的工作性质不同,我的角色是没有“下班”一说的,避免不了看手机。
但我也不认为自己给饼饼做了个“坏榜样”,更不会因此感到愧疚。
人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事要做,当娃的榜样不等于必须和娃做一样的事。
我小时候学习的时候,我爸妈要么在客厅看电视剧,要么出去跟人打牌,但这并没有让我长大变成了一个喜欢看电视剧,喜欢打牌的人
咱们小时候,爹妈都没看过手机,但这也不妨碍咱们现在天天抱着手机抠。
等咱们的娃长大了,手机又成了淘汰过时的老古董,那时候又会出现新的让他们上瘾的东西。
无解。
我所理解的“父母榜样”,是在高维度大方向上影响孩子,比如你做事认真负责的风格,你对热爱事情的坚持,你终身学习的精神,你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是个混沌系统,孩子也不会是任何人的“复制品”,在小事上给予自己宽容和松弛,在我看也是“榜样”的一部分。
黛西
📍🛒 黛西自用好物,本周截团!
📍📹 你可能还喜欢看
📍📖 你可能还喜欢读
姐妹们,为了咱们不失联,⭐️星标「天赋一饼」,常来看我聊个5毛钱。
看多了就会发现,在这个“娱乐至上、内容已死”的互联网上,还有人在努力输出好内容。(疯狂暗示说的就是我)
📍📖 点图收藏五年干货
很多新关注的朋友问我有没有读者群。
一直有的,欢迎来【黛西姐妹大本营抱团养娃,抱团成长。(目前没有抱团剁手,所以群里没有客服,团购售后问题在店铺找黛西客服哈)
不开打赏,喜欢请转发+在看+点赞❤️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