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朋朋          编辑 | 范志辉
黄色的塔吊徐徐旋转,将一只粉红色的抓娃娃机降落在城市里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远处是冷静克制的高楼林立,近处是颓圮生姿的烟火气。
这是汪苏泷第10张个人创作专辑《21世纪罗曼史》的动态海报。繁华都市遇上浪潮招待所,抢眼的粉红色遇上灰蒙蒙的城中村,魔幻的抓娃娃机遇上现实的烟火气,矛盾在碰撞,反差在拉扯。
然而,矛盾与反差也体现在汪苏泷身上。许多人点数着汪苏泷在综艺节目中的幽默、风趣、高情商,以至于忽视了汪苏泷始终在探索“音乐人”标签背后严肃、真诚的表达力和迸发的创作欲。
从三年前酝酿开启新阶段的《大娱乐家》开始,到2022年一年之内两张高质量专辑《联名》和《21世纪罗曼史》,在快节奏的时代浪潮面前,汪苏泷和幕后的大象音乐团队以强大的制作和创意能力将专辑打造成了一件件艺术品,再次向行业和市场呈现了优质内容的价值。
21世纪罗曼史
当代人的幻梦一场
随着《21世纪罗曼史》中的歌曲逐首释出,#汪苏泷新歌发疯文学#成为微博上热议的话题。
“再吃颗电池吧,妈妈”、“迷笼练习逃走,巴甫洛夫的狗”,歌词乍看之下不知所云,然而循着歌词听罢整张专辑,会发现“发疯”只是歌曲在创作上修辞手法,向主旨探寻会发现整张专辑都是在论述着一个又一个严肃的时代议题,投射出这个世纪中每个普通人的命运与爱,最终由“罗曼史”这个概念来统领和呈现。
例如,新专辑释出的第一首《告别前要跳舞》,Synth Wave与House Music风格的融合,形成自由而热烈的听觉感受,与副歌“不如就一起疯吧,不如就一起蹦吧”有极高的适配度。不禁让人回忆起在经济大萧条时期,重新爱上歌舞电影的历史,在萧条和危机面前反而更应当充满了能量,纵情欢唱、尽情舞蹈。
显然,这首歌踩准了当下年轻人的情绪共鸣点。就像不少网友所言,“这不就是我当下的精神状况吗?在不确定中放纵、在不确定的局势和不稳定的未来中享受当下。”作为新专辑的主打曲,《告别前要跳舞》顺势登上了新浪十大音乐。
而在第二首上线的歌曲《恋爱动物》中,曲风摇身一变换上Disco的复古感,歌词犀利地用“巴甫洛夫的狗”调侃爱情像不经思考的条件反射,用“控制煤气灯罩”指代着亲密关系中的控制与服从。
在这张专辑中,汪苏泷既与李焯雄、小寒、Mac Chew这些华语乐坛的金牌词作者和制作人合作,还与王乐仪、吴嘉恩Blackie Wu、Jinx周、鹤这豹脾气、LEONAKA等擅长不同风格的创作者们碰撞灵感。在众人的通力合作下,专辑像是一部记录当代人情绪的志异小说,在“疯”和“怪”的外衣下,藏着一种别样的人文关怀。
当代人在自我封闭与敞开心扉中摇摆,这被记录在《软体人生》中;当代人在恢弘的大时代中小心翼翼地追梦,这被记录在《大我年代》中;当代人常常因为社恐在人群中无所适从,这被记录在《讲话是闭嘴的时候》。对于这个时代的深切洞察,也让《21世纪罗曼史》在豆瓣上收获了8.6的高分(开分9.3),六成以上的听众给出了5星满分。
除了歌曲的听觉呈现,这张专辑的视觉表达也让人眼前一亮。肇始于《恋爱动物》官宣海报中的梦核风泳池,到《为什么难过一直在重播》官宣海报中的重重叠叠的弹窗,再到《全城热恋》末世感和《告别前要跳舞》MV中的地下俱乐部派对,这些小众的美学风格冲击着主流流行音乐的审美惯性,却与专辑中歌曲光怪陆离的气质显得格外相得益彰。
与此同时,这种属于《21世纪罗曼史》的独特视觉风格也成功打破了线上与线下的壁垒。专辑封面中半悬在空中的粉红色夹娃娃机落地在线下八个城市的“罗曼快闪”活动中。
身处在抓娃娃机中的是整个专辑视觉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意象——高饱和粉色的塑料模特,各地歌迷通过抓夹将人体模特打捞出机器,像是对于这个时代人与人的关系进行一次全新的体悟。同时,这些粉红色的人体模特也是汪苏泷音乐的一个具象化意象,它们就像音乐一样,在时代的浪潮中经过塑形、打磨、上色,直到某天被珍爱的人打捞起。
用大象音乐集团总经理李思睿的话说,他们在城市中人为创造了浪漫,并且惊喜地看到了大家乐于参与其中,表达自己对于浪漫的理解。
为此,汪苏泷还在北京798艺术区为《21世纪罗曼史》策划了同名概念展,在展览中不仅将凝集了八个城市罗曼记忆的抓娃娃机搬进来展厅,同期还展出了在八个城市中参与浪漫、表达浪漫的歌迷们。
值得一提的是,在展览现场现场不仅有人造海滩,新歌放送区有多个电话造型的互动装置,拿起话筒可以完整的听到专辑的10首单曲,用听筒来听音乐的巧思,又何尝不是一种浪漫呢?
事实上,汪苏泷和大象音乐的诚意就在于此。
在保障整张专辑音乐品质的基础之上,通过线上的视觉设计、线下的装置艺术,将《21世纪罗曼史》变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品,进行的主题内容式创作,进而演绎出当代人的幻梦一场。
选择真诚的音乐
选择坦诚的表达
在近几年,伴随着很多出圈的综艺节目,观众看到了汪苏泷情商高、亲和力强的人格魅力,往往忘却了他作为一名音乐人,身上一直以来的“不安分”。
在汪苏泷音乐生涯的前期,互联网音乐刚刚拉开序幕,面对行业既定的唱片权威,那些清新的泷式情歌在二进制的空间里开疆拓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成为他们对校园时代无法忘却的记忆;而在汪苏泷音乐生涯的近一个阶段,汪苏泷打破的是流行音乐的速成和惯例,此时他将对于音乐、个人乃至整个时代的思考、观察融入到自己的音乐创作中,以更具现实感的创作,更大胆地尝试,也更真诚的表达。
“汪苏泷是一个内生型的创作者”,李思睿如此评价道,“他自己在慢慢成长,从20岁到30岁,我们能在音乐中看到他明显的成长轨迹。”
在2010年,20岁出头的汪苏泷以蓬勃的创作力推出了一首又一首单曲,表达偏个人化,但极其赤诚。行至2022年,经过十二年的沉淀,过了而立之年的汪苏泷也自然而然去探索更具现实性的表达。
在豆瓣上,《21世纪罗曼史》下有一条仅仅只有五个字的热门评论——“继续撕标签”,这背后其实是一个歌手的破立进化之路。
近三年,汪苏泷先后发行了三张专辑《大娱乐家》、《联名》和《21世纪罗曼史》,大致属于音乐生涯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的过程,他逐渐撕下了“泷式情歌”的固有标签,转而开始关注“时代情绪”。
当年在访谈节目中谈及第一张EP《慢慢懂》时,20岁的汪苏泷评价说,“它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可能不美,它可能不精致,但它有很多能量”。如今,透过这三张专辑,我们可以看到30岁的汪苏泷对自己音乐的更高要求:它要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全新开端,它要美得独特,它要精致,它还有要更大的能量。
所以,在很多人看来汪苏泷变了,是因为在他的音乐成长得有深度、有厚度、有立体感。
“深度”表现在那些愈加引人深思的专辑概念。在《大娱乐家》中,综艺中的戏谑调侃和音乐上的严肃表达,成为汪苏泷的一体两面。在2022年,他一鼓作气完成了两张高质量的专辑,第一张《联名》由汪苏泷写给十组女音乐人,将一样的匠心加成上十种迥异的风格和气质。第二张《21世纪罗曼史》更是织就成这个时代的叙事歌。
在概念和主题之外,汪苏泷也在用自己愈加成熟的创作和制作水平,增加着音乐的“厚度”,给歌迷带来更加丰沛的情感体验。
例如,单曲《大娱乐家》中浓墨重彩的华丽摇滚与惊鸿一瞥的管弦乐;单曲《娱乐世代》开篇一段合唱,奠定了全曲音乐剧的风格基调;单曲《恋爱动物》更是把70年代的复古Dsico和根源Funk,以及80年代的Europop电子舞曲,再加上2000年的Nu-Disco融合在一起。汪苏泷说:“复古又未来即是当下”,将“新”与“旧”都贯通,成就时下汪苏泷对音乐成熟的理解和诠释。
在幕后,汪苏泷和大象音乐会以歌曲为原点,将视觉、听觉、交互活动多个维度向外延伸出坐标轴,构建出一个有着汪苏泷属性的审美空间,完成了在专辑上“立体感”。
从《大娱乐家》这张专辑开始,汪苏泷和团队就在探索“专辑”这一载体的更多可能。
在预期的计划中,《大娱乐家》会在巡演中搜集观众的人声作为采样,实验性地完成音乐人与歌迷的共创。然而,当巡演未能如期举行后,汪苏泷在剧场中举办了线上演唱会。团队为演唱会设计了“楚门的世界”这一主题,始终对着镜头扮演“楚门”的汪苏泷为大娱乐家的内涵增添了几分悲情的意味,悲喜交织中,观众将音乐会脑补出了电影的故事线。
同样真诚的,还有专辑《联名》的周边企划。作为专辑制作人,在每一首发行预告中汪苏泷都亲自弹琴并录制成电影感的视频。在歌曲正式发布时,都配有一个独特的手账封面,手账的制作过程则被拍摄下来作为歌曲的预告。每一份手账都由一份特殊的材料制成,每一份特殊的材料则都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女歌手和所演唱歌曲的气质。
而在这一次的《21世纪罗曼史》中,以粉红色的塑料模特为线索,线上线下全部被串联起来,搭建起一种别样的浪漫场景。
可以看出,从《大娱乐家》到《联名》再到《21世纪罗曼史》,汪苏泷将音乐作为一件多感官联动的当代艺术品来呈现。“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汪苏泷在强调自己创作的完整性、内容的完整性、审美的完整性,进而实现音乐表达的完整性。”李思睿说。
大我年代
好音乐坚持小我
《21世纪罗曼史》这张专辑的最后一首歌,是由香港作词人小寒写的《大我年代》,歌名虽为“大我”,讲述的却是一个个“小我”逐梦的故事。小寒与汪苏泷在创作上的一拍即合,大概是因为在构思《21世纪罗曼史》这张专辑时,汪苏泷恰好在重读《红楼梦》。
“我们这个项目一开始的代号叫做 ‘大时代’,我们想要讲述这个时代,《红楼梦》给了汪苏泷灵感”,李思睿告诉音乐先声,“《红楼梦》看似写的是个人的情爱,实际上写的是背后一个大的社会和时代,于是汪苏泷也决定从小的地方落笔,最终形成《21世纪罗曼史》。”
正如专辑的官方概念先导片所说,“所谓的21世纪,不过是‘我的世纪’,只因为我们活过、爱过,21世纪才有意义”。在大我年代,关注到每一个小我的命运与爱,让汪苏泷在音乐领域中形成了自己最坦诚的表达和坚持。
当然,这也离不开汪苏泷背后的大象音乐集团团队对音乐人的尊重、对创作自由度的尊重。“我常说制作完整的专辑是一件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的事情”,李思睿调侃到,但在对于汪苏泷对于专辑近乎传统和老派的坚持,大象音乐选择了无条件的支持,“对于汪苏泷来说,专辑是最合适的表达载体” 。
好在,大象音乐一直以来有一个共同成长的制作人矩阵,而这近十组制作人团队作为大象的有机组成部分,也让制作能力成为了大象音乐的核心能力。李思睿之前开玩笑说,“大象应该是制作人对艺人比例最高的音乐公司”。
在强大的内容制作班底支持下,2022年,大象音乐制作了汪苏泷两张专辑、李润祺一张专辑以及其他国风垂类的专辑,共出品专辑/EP共15张,累计发表歌曲共200余首。而且,这些专辑都完全交由不同的制作团队分别完成的,技术人力资源配置乎没有互相交叉的部分,力求为每一张专辑独特的风格和气质保驾护航。
在音乐大爆炸的时代,好内容也离不开好的运营支持。据李思睿介绍,看似截然不同风格的两张专辑,其实同属于同一个运营团队,“两张专辑又几乎同时开工,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主题风格完全不同,全流程都需要截然不同的逻辑和处理。”
为了提供运营效率,大象音乐也进行了相应的组织创新,大胆地打破了之前部门间的分工区别。比如,重建了任务小组和工作流,让企划、经纪、宣发、视觉人员同时进入项目,互相交叉推进,而不再是按职位职能硬性分工,不再是接力式的流程。
如此一来,既能让组织内部互相刺激,还避免了各个环节的重复劳动,在制作团队的有力支持下,项目的完成度反而是超预期的,“比如两张专辑的平面视觉都做到了创新和让人印象深刻,汪苏泷今年做的娃娃机的线下快闪、北京的艺术展,这些也都是团队内部充分刺激出来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工作量不是简单的翻倍,而是翻到了三四倍,挑战还是巨大的。”李思睿分享道。但在大象音乐内部,从构思到执行,整个团队始终保持比较高频的节奏去产出创意,而不是套路式地去重复现有的宣发手段,最终拿到了很好的反馈,从专辑企划到宣发营销都玩出了新意。
在采访中,李思睿自嘲说:“大象音乐并不会做音乐营销。”在他看来,大象音乐并不会将市场反馈前置去干预音乐人的创作,而是给予音乐人更大的自由度去遵循自己的心意和灵感来创作,让音乐作品自然生长。“大象是一个以音乐人为核心的团队,我们更多的是服务音乐人,而不是服务音乐作品。”
事实上,在当下国际唱片公司都已经开始拥抱流量热歌、不再坚持完整专辑企划的时代,像大象音乐这样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去打磨专辑的音乐公司算得上是异类。但这也让大象音乐从行业的浮躁中沉淀出好内容,用李思睿的话说,就是“找寻作品本身的规律,就律是尊重人,尊重创作,然后通过大象音乐的制作能力与创意能力,去把这个东西呈现出来。”
换言之,在音乐行业的传播媒介、市场环境变革的时代大潮中,大象音乐也一如汪苏泷的创作理念,在默默地坚持着那个“小我”。
也正因如此,汪苏泷才能在大象音乐的支持下一年完成两张高质量专辑,并借由团队的助力将专辑完整的审美和设计构想付诸现实,让大家看到了一个持续迭代的、与从前截然不同的汪苏泷。
当汪苏泷的音乐巧思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情绪共振时,我们会发现,坚持小我,有时也能引领这个大我时代。
2022年大象音乐集团大事记
1、1月1日,大象音乐正式更名大象音乐集团,公布旗下音乐厂牌大象无形、大象有风、大象无双,并启用全新视觉VI
2、5月20日,大象音乐集团与腾讯音乐娱乐TME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3、5月23日,大象有风推出厂牌合辑《第一场梦·良辰》,收录旗下音乐人董真、李常超(Lao乾妈)等原创新作;6月13日,发布第二张厂牌合辑《第一场梦·逢时》,收录旗下音乐人王敬轩(妖扬)、 司南等原创新作。
4、7月4日,大象无形旗下双栖音乐人王敬轩发布春日EP《之一》
5、8月13日,汪苏泷夏日歌会「大娱乐家」线上直播音乐会,观看量1亿
6、9月23日,汪苏泷首张概念创作集《联名》全专上线,合作十组女歌手,同名纪录片上线
7、9月26日,大象有风厂牌国风音乐学院选拔环节启动
8、10月8日,大象无形旗下音乐人李雨发布全新专辑《出窍》,并展开全国livehouse巡回
9、11月4日,大象无形旗下原创音乐人李润祺发布首张个人专辑《777》并举办专辑同名巡演
10、12月12日,汪苏泷第十张个人创作专辑《21世纪罗曼史》全碟上线,期间举办广州、重庆等八城罗曼快闪落地活动,在北京举办专辑同名概念展
先声话题
话题内容:你觉得,在这个被流量裹挟的时代,还要必要坚持做完整的概念专辑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和看法,我们将会在本周发布的文章推送内,从所有留言评论中,挑选3位读者,分别赠送18.88元、8.8元和6.6元红包。获奖名单将在每周日的“先声周报”栏目中公布,请保持关注。
长期招聘音娱产业记者(实习/兼职/全职),不问出处,能力说话,待遇从优,详情请后台回复“招聘”。
排版 | 宁斯琦
音乐先声工作室介绍
音乐先声,即专注音乐产业,先发未来之声。怀抱对文字和产业的敬畏之心,我们致力于在信息过载的时代,通过对国内外音乐产业案例、现象的研究分析,拆解背后的逻辑、规律和趋势,持续输出深度干货,争取领先行业半步。
目前,音乐先声在虎嗅、36氪、钛媒体、界面等核心平台累计发文超1300篇,获得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20年度最具影响力作者,内容穿透力、行业影响力居音乐垂直领域第一位。
往期热文
腾讯音乐网易云字节音乐Spotify
洗歌刷量盗版黄牛非法乐币版权PUA
播客区块链NFTWeb3元宇宙虚拟偶像
罗大佑丁太升宋冬野五条人毛不易庞麦郎
数字专辑中文说唱内娱饭圈网红乐队
- 关注我们,收获最新产业洞察 -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点击下方“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