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学子】3050
9年国际视角精选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陈屹视线】教育·人文·名家文摘
周末在孩子上了大学的父母群里,看到一串有趣的讨论。
关于一个被网友好评如潮的“了不起的妈妈、了不起的儿子”的视频。
母子骑行照片截图来自视频号《九天九天要上天》
然而,这些至少都进入中年的爸爸妈妈,以理性的视角,就年轻的母亲带着十来岁的儿子,骑行西藏的壮举,给予了作为旁观者的警示。
首先祝贺视频里展示母亲勇于冒险、孩子勇于挑战,母子俩相伴,战胜坎坷,胜利完成了西藏骑行之旅。
对于他们的挑战成功,如同上千留言的网名,不仅赞赏还有钦佩,因为实在太难了,甚至可以说,很危险。 但是,如果许多人带着小孩也纷纷前来尝试,那么正是本文要阐述的要点。
恕我直言,无知者才无畏!
为了更真实来呈现父母讨论现场感受,为了保护隐私,笔者删去讨论者的姓名,只保留其有参考价值的对话部分。
如果没有这些爱心父母有理有据的分享,其实,背后潜在的风险,笔者也不了解。本文将把能给读者带来启迪部分精选出来,借鉴参考!
(谨此感谢分享智慧的爸妈:晖·琼章·北美渔夫·舒心·Lobster·XJ·ZW等)
这个小男孩以后能成大事,我知道骑行川藏线到底有多艰难!
那么小的孩子,肺等器官还未发育完全,就被为拍视频噌流量当网红的妈妈拉到四千多米高的川藏线骑行,承受着由高原反应,可能会造成的肺部损伤,更不用说易出事故的交通,另外还有可能致命的恶劣天气的危险。
感觉还是有点狠心!
这种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冒险行为,实在不应该提倡。
肺嘛,应该没有问题,但是高强度的运动还是要适度。人的适应能力很强,希望一切都好!
这个母子最大的挑战在于take the risk(冒险行为)即使风险很低的情况下。但是,如果能够承受这样的风险,那么完成这样的一个目标,也应该是收益多多。
这个当妈的有点儿不顾后果。小孩不是因为受苦受罪而成长,超限度的生活环境对大人、小孩都是身心的摧残。
孩子未成年前,父母不应该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特别是体力方面,不能超限度。比如当年的知青上山下乡,透支的体力劳动.... 就给那代年轻人带来了很多当时根本没有料想的后遗症。
当然现在有的孩子如果生来就处于超限度的生活环境里,只能尽力改善他们的处境。
对于意外降临的苦难,人们应该勇敢面对。但不宜有意自寻苦难去承受,那不成了受虐狂吗?
教授所言极是!海拔4千多米的高原,空气含氧量只有内地的60%左右,正常人呼吸都感困难。让一个未在高原地区长大的内地十岁孩子,在这样的高原上骑自行车爬坡,那种运动强度能小吗?怕是对小孩子的身体有损害!
从这个虎妈的视频看,她很讲究拍摄的角度,故事性,趣味性,有些孩子的动作明显是经过事先排练才能完成的。所以不禁让人怀疑这位虎妈不是为了锻炼孩子,为孩子好,而是以标新立异噌流量......
听了诸位父母的解说,还真后怕!视频评论区都是赞,如果效仿多了,可能会有想象不到的意外,特别在需要急救的时候 ….
确实如此!一般内地人到达海拔3000米高原时,会出现某种高山反应,4000米以上会更加厉害,严重的会导致大脑缺氧或肺水肿在几小时之内死亡。在这种高度上应尽量避免运动,保持平静,而不是费力蹬车爬山。
这个虎妈视频中也承认她的十岁孩子至少出现过两次高反,而她只是紧搂着孩子说些鼓励的话(其实这一点用也没有)。试想万一高反严重,在这人迹罕到没有医院的山上,这位单身女人如何应付?
视频的评论区和弹幕一边倒地为这母子点赞,却无一人提醒其潜在的危险。真若有人效法起来,堪忧啊!
关于高反导致死亡的事例,参见:
https://sichuan.scol.com.cn/m/gzxw/201612/55785429.html#
我对这位虎妈与孩子的身体状况不够了解,所以不评论他们在高原骑行之事。但是高原反应因人而异,有些身强力壮的运动员会有很强的高反,而一些平时不怎么运动的人却没事。
另外就是不要太突然地从平原地区飞到高原地带,马上运动,最好是有几天的时间让身体逐步适应高原,开车就比乘飞机好一些,因为可以分几天的时间逐步到达高海拔。
你们不分享,真的不知晓其中的要害!也许对许多人来说,不会发生任何事情,但只要发生一次,对某一个家庭来说,就是大山压倒!
这时一个插播视频出现了
《一家8口自驾被困荒漠,其中4个老人2个孩子!网友怒了:怎么想的?》
广东一家8口人被困在附近的冷湖荒漠失联,接到报警后,海西州公安局第一时间部署海西州茫崖市公安局、大柴旦行委公安局分别从冷湖、柴旦方向展开搜救,警航支队做好飞行准备。
茫崖市公安局迅速对车辆偏离公路及被困大致区域进行分析研判,派出8名民警,驾驶2台警车,携无人机、卫星电话,以及必要补给、应急物资后立即前往搜救。
经过驱车、徒步5个小时搜寻..... 与此同时,茫崖市公安局继续派出5辆越野性能较好的警车、20名民辅警,调动1台装载机,会同消防救援、医务人员火速驰援。
大柴旦公安派出的14名警力同步分区域在相关地界进行搜救。
经过民警18小时救援,8名广东籍游客全部被找到。茫崖、大柴旦两地公安机关共投入50余名警力参与搜救。
被困的一共8个人是一家人,两个成年人年龄都是40多岁,他们的父母和叔叔婶婶四个老人都在60岁以上,两个孩子一男一女,10来岁。
这次旅行的目的,是走火星公路到火星营地玩。
这类不负责任的自驾乱游遇险者真是即可怜又可恨!无端耗费国家的财力物力,还给救援的民警带来危险…… 唉!
我们上次去夏威夷爬三姐妹峰(Mt Olomana trail), 政府部门在步道起点立了个大牌子,上面历数近几年爬三峰时摔死的人,还是有点威慑效应的,至少我看了以后就没敢去爬第三峰,因为摔死的大多是在爬第三峰时出事的。
上面这个就是爬第三峰。
人还是多种多样的,一定程度的冒险也是正常、健康,甚至是需要的。
即使日常生活也是有风险啊,否则我们生活不是寸步难行?
文明的进步也是需要具有闯劲的人!
主要是事先应多做些功课,根据自己的能力做决定,否则就是无知者无畏。
那是,完全同意。即使哥伦布麦哲伦captain Scott 他们这种冒险也是经历评估的very calculated,显然,西方人把这样的习惯与态度,传承下来了。
我们在夏威夷时,看到新闻上说,用于近年来紧急救援费用不断增加,夏威夷州政府在考虑要向被援救者收取first responder fee (救援费用) .
你们家在学生时代就有运动健将的素质,听说你和家人每年都去国内外爬山,经验可谓丰富,尚这样事先做好功课,不冒无谓的风险,对自己负责,也不给社会添麻烦。这种既勇于探索挑战自己,又理智谨慎的态度, 真是值得我们学习。
无论前期多少准备,潜在危险都会存在的。
说的都对,生活中一点风险都不尝试,未免太孤燥无味了, 但决不盲目冒险。关键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决定,而且在任何计划中都要想想万一出了事怎么办,任何一次出行都应该有一个plan B。
父母们正面、反面的讨论,还是相当理性和积极的,最最重要的是,大家关心的是危机意识和生命安全的防护。
每次看到这样的悲剧发生,就扎心的疼。

去年一位喜欢徒步锻炼的父亲,在一个晴空万里的秋天,进入了离家不远、风景如画、走过无数次的麻州山区。何曾料想,下午突然狂风暴雨袭来、傍晚气温进入零下,一天后,当救援队员找到他时,这位几个孩子的父亲,已经不幸离世。
美国密歇根州沃什特瑙县警长办公室当地时间2021年6月16日周六发布消息:在银湖(Silver Lake)发现一具女性遗体,经确认,死者为密歇根安娜堡分校的中国女留学生王菊涵(Juhan Wang,音译)……
悲剧的消息已经被蔓延开 ....
拥有4所名校学位、23岁的留学生王菊涵(Juhan Wang 音译),6月12日周末,与一位男性朋友前往离学校3小时之外的旅游圣地、在湖边玩立式桨板时失踪,她的尸体第二天才被发现。
其实那时她刚刚完成了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造船和机器人双硕士学位,并且以全优的成绩毕业。留美之前,她已经拥有两所都是985的名校:南开大学经济金融系、天津大学土木工程学士学位。
原本可以前途无量的她,只因周末一次郊游,而不幸身亡。
留学生溺水身亡不是首次
而就在2020年6月在美国肯塔基州坎伯兰湖(Lake Cumberland)景区,也有两名中国留学生溺水身亡。
肯塔基州的坎伯兰湖是一处著名的旅游景区,每年夏天吸引大量的水上和户外运动爱好者。这两名学生分别叫关涟和邢晓奇(音译),是美国俄亥俄州迈阿密大学的本科生,也是23岁。
两名男生和另两名女生结伴驾驶游船在湖区游玩,在湖中心他们下水游泳,但这过程中游船发生漂移,这两名男生试图抓住游船,却消失在湖面,两名女生被救起,而两名男生的遗体几天后才被发现。

警方公布的一位遇难者邢同学照片
银湖(Silver Lake) 和 肯塔基州坎伯兰湖(Lake Cumberland)水域从数米到几十米深,表面平静的水域是假象。“有时候大风会使得浪潮变得更加汹涌,把游泳和运动者卷入更深的水域。”
每个节假日到来,许多游子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好好游玩休息。但是,美国人烟稀少的美景地方很多,如果出现意外,第一时间的救援,会更加难上加难。 
结语
本文始发缘由来自一位年轻妈妈带10岁儿子骑行西藏的壮举视频,在此我们无不对母子永不言弃的精神而点赞,同时,再次声明,本文内容绝非来评判此举的正确与否,而是直言不讳的发出另外一个声音,其目的在于强调:安全、安全、再安全!
有的故事不能效仿、
有的风险也不被知道,
在大自然面前,
我们不仅渺小,
而且还要有敬畏之心。
让我们且行且当心,
有时
天堂与地狱之间,
只有一步之遥。

延伸阅读

学子】近期发表


喜欢就点“赞↓↓↓↓↓↓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