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常爸

来源:常青藤爸爸(ID:ivydad_ivydad
鲁稚的阳台  编辑
电视剧《平凡之路》更新完了,但围绕它的各种讨论,不知大家都看了没?
这部电视剧主要讲述的是一群年轻律师的奋斗历程,男一号是郭麒麟,因为长相讨喜,性格接地气,让不少观众都挺喜欢。但我先注意到的却是剧中的男二,一个名叫舒一南的高材生。
舒一南的妈妈是企业高管,爸爸是知名律师。因为家境优渥,舒一南从幼儿园开始一路名校,并顺利成为牛津大学法学硕士。
为啥注意到他呢?因为这个求学路上一路绿灯的学霸在进入职场后,着实混得有点惨。
他往顶级律所投了简历,自信满满参加面试,果然顺利拿到了offer。但他不知道的是,其实他爸妈早就和律所达成了交易,自己的面试只不过是走个过场,不管表现多差,入职都是板上钉钉的。
但更让他没想到的是,父母和律所的交易横生枝节,以至于律所的领导迁怒到舒一南身上,直接宣布他不被录用。
阴差阳错之下,舒一南去了一家小律所,原本以为他的到来,对其他人是“降维打击”,没想到舒一南在职场的发展也并不顺遂,尤其在男一号潘岩(郭麒麟饰)的比照下,被父母捧着长大的舒一南,性格上的很多问题更是暴露无遗。
在舒一南和父母的相处模式中,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父母一直说“不管你,你自己决定”,看似自由民主,却在暗地里各种操作,左右孩子的选择。
比如舒一南的工作爸妈暗地里操作,再比如舒一南每天穿什么衣服,都是由妈妈来决定的。
一想起自己都工作了还不能决定穿啥衣服,简直是太窒息了。
从小到大,舒一南都是个乖宝宝,爸妈也对此习以为常。但经历一系列挫折后,舒一南的反骨也长出来了。
为了摆脱爸妈的控制,他决定自己出去租房子住,还有了暗恋对象。但事实证明这没啥用,他的同事是谁、工作有没有问题,爸妈暗地里打听得明明白白,甚至还私自调查了他暗恋对象的家庭情况。
嫌女孩岁数大、嫌人家父母闹离婚,百般挑剔下,舒一南妈妈还假借工作的名义和儿子的领导来了一次堪称名场面的谈话:
妈妈:我们做父母的也在反思,我们到底是哪里做错了,我们一直是很尊重他的,我们跟他讲平等。
领导:您是想让他交女朋友还是不想让他交女朋友?
妈妈:肯定是要交的,就怕交到不合适的。
领导:我多打听打听,咱们严防死守。
妈妈:我们不是那种家长,我们不干涉他的婚姻,但就怕他掉沟里。碰上个好女孩,知书达理的,还行。万一碰上个坏女孩,我们家一南这辈子不就被毁了吗?
领导:……
不夸张地说,这个片段我看了3次笑了3次。一边全方位监控儿子的一举一动,一边高举平等和尊重,千方百计证明自己是个开明的、有文化的妈妈……行为与言语截然相反,这样的妈妈,真的很难说她讲平等啊!
这个场景,让我想起几年前看的一个ted演讲。
大部分家长都在假装平等
演讲者是知名教育工作者李崇建先生,他曾问过很多老师和家长一个问题:
你们愿意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吗?
几乎所有的老师和家长都表示“愿意”,毕竟现在的主流教育观就是要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但接下来李崇建先生讲的一件小事儿,就让所有人沉默了。
妈妈问女儿:中午你想吃什么?
女儿:不知道,随便。
妈妈:不要不知道,你说了就带你去吃,什么都可以吃。
(《你好再见妈妈》剧照)
女儿:妈妈,什么都可以吗?
妈妈:什么都可以,你说吧!
女儿想了半天说:妈妈,我要吃盐酥鸡。
妈妈:妈妈说了好多次了,盐酥鸡很油不健康,换一个别的好不好?
女儿又想了半天,说:妈妈,我要吃布丁。
妈妈火冒三丈:中午吃布丁,不是给你说过中午要吃正餐吗?
……
明明许诺了孩子可以自己做决定,结果当孩子做出决定后又各种指点纠正。
如果接下来女儿说:“我不说了,你决定吧!”
妈妈可能还会说:“我这么开明,都让你自己选了你还不选。”
说实话,我要是这个女孩,内心估计都要崩溃了,这委屈可不比窦娥受到的冤屈小啊!
不仅仅是家长,老师也常常有这个问题。
李崇建先生去学校演讲,完毕后老师会问孩子:“李崇建先生的演讲,好听吗?”
这个“好听吗”是允许孩子自由回答的吗?
显然不是!
如果有孩子说“不好听”,老师就会说“那是你没好好听”。
承认吧,绝大部分家长压根就做不到真正的平等和民主,也做不到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因为他们总认为孩子会做出坏的决定,总认为自己替孩子做出的决定会让孩子的人生更顺畅、更光明。
但事实真的会如父母所愿吗?
做决定,是认识自己的第一步
李崇建发现,很多孩子在抉择面前,最常问的一句话是:
“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或者
“我不知道自己要选择什么?”
当他们谈论自己时,常常给人一种谈论陌生人的感觉,好像压根就不是他们认识的人。一个人为什么不认识自己呢?一个人为什么会无法确定自己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呢?
(《明天,妈妈不在》剧照)
当他看到那个妈妈不允许女儿吃盐酥鸡、看到老师不允许孩子说“不好听”时明白了:
不曾被允许决定穿什么、想什么、做什么的他们,也慢慢失去了感受自我的能力。
中午要吃大米还是面条,今天要穿裙子还是裤子,明天是去公园还是游乐场……这些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小决定对孩子来说意义非凡。因为每做出一个决定并付诸实践的过程,也是孩子构建自我的过程。
自我,就是自我意识,是自己对自己状态的觉知。
如果一个孩子能够做出决定并得到大人的尊重,那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有力量、有影响力的,他们会因此建立自信心和价值感。
如果一个孩子做出了决定并为这个决定负责到底,那么孩子就会被教导出责任感。
如果一个孩子相信自己可以为自己的决定负责,那么他就会在过程中想尽办法、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解决问题,挖掘自己的潜能。
当一个孩子有自信、有价值感、有责任感时,他就会更愿意诚实地面对这个世界、面对他人、面对自己,也会更真切地认识自我,构建真实的自我认识。
在讨论这个话题时,好几个同事都表示自己小时候就是缺了这门课,导致现在很后悔当初做了不少很傻的决定,有些错误的决定甚至影响到了自己的一生。而直到现在,一旦遇到需要做抉择的时候,就各种犹豫彷徨、不知所措。
每个人做出的选择里,都藏着人生结局
人的命运,从来就不是一出生就被规定好的,也不是由自己的运气好坏所决定的。所谓的“命运”,其实都是我们一次次选择的结果。
毕业后是去大城市还是回老家?先成家还是先立业?选自己更爱的还是更爱自己的那个人?找工作是要挣钱多加班多的还是挣钱少但压力不大的?有了孩子以后,是让他去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每一个选择看似云淡风轻,却都隐藏着命运的巨变。
如何做出选择,真的是人生重要一课。想不清楚逻辑关系,搞不明白轻重缓急,就很有可能做出错误的选择,留下遗憾。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不仅不能事无巨细剥夺孩子“做决定”,更要从小培养他们“做决定”的能力。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原本可以成为培养孩子做决定能力的好机会,却因为家长的种种错误操作而被滥用、浪费了。
(《虎妈猫爸》剧照)
如果想让孩子今后在大事上当机立断,就要从微小琐碎的事开始练习。
一件件小事上的决定,影响的将是孩子一生的命运走向,不会做决定、不给孩子练习做决定的机会,最终伤害的是孩子自己。
我们常说父母要学会放手,其中的重要一环,就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出处:常青藤爸爸。该公号由哈佛、耶鲁大学毕业,在世界顶级投行工作多年的奶爸运营,旨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往期回顾
当我放下高标准和控制欲,做个不焦虑的妈妈,儿子的叛逆和厌学全部消失了
上野千鹤子谈家庭:重要的是爱,而不是控制
你喜欢控制孩子,是因为控制不了自己
怎样识别你身边的控制型人格

加入家庭教育交流群
请加微信 biyuntian334455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