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预约“新榜和ta的朋友”系列直播!
AI会不会替代内容创作者?
上周四,商业媒体人刘飞在“新榜和ta的朋友”视频号系列直播中从产品视角分享了一些观察,“头号AI玩家”视频号也进行了同步直播。
先来认识一下刘飞。他目前正在和“文化有限”播客的主播超哥一起做品牌“三五杯茶”,他负责产品。一方面他长期保持内容输出,在公众号“刘言飞语”分享互联网相关的产品和行业观察,还有两个播客账号——“三五环”和“半拿铁”,都是关于商业或者科技的内容。
在做产品经理之前,他曾在阿里和滴滴任职高级产品专家,出版了两本书:《从点子到产品》和《产品思维》。
另一方面,他还有一个身份是哈工大的计算机硕士,研究的就是NLP方向,所以这次AI内容爆发之后,他感觉非常兴奋,因为跟自己当时学习的内容和一些项目串联起来了。
因此,刘飞从产品和内容的视角出发,结合自身对AI技术的理解,分享了AI与内容创作者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他聊到了目前对AI的常见误解、AI取代人工的关键因素,以及作为内容创作者的反思和自省。
以下整理自刘飞在直播中的分享自述,内容经嘉宾本人确认。  ‍
PS. 欢迎关注“新榜和ta的朋友”视频号,查看直播回放,预约AIGC系列直播。

常见误解一:

AI只是泡沫,不用关心

首先要提到一个很常见的误解,就是“AI只是泡沫,不用关心”。

这也是当任何一个领域方向的任何一个话题火了之后,我们经常能看到的一种说法。因为刚开始火的时候大家都很兴奋,都愿意关注,但是AI这一次确实有点太火了,感觉所有人都在聊,而且一聊就说它又要改变世界了,又要改变每一个行业了,很容易让大家联想到之前的Web3,或者是再联想到之前的互联网+,AI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神奇?
很多人质疑说AI目前只是泡沫,GPT也没有那么神乎其神,大家不用担心,现在可能都是资本、一些互联网创业者吹出来的概念。
但实际上,我觉得这确实是一个误解, AI整个行业里面你可以说它存在泡沫,但是AI本身它不只是泡沫。
接下来我们看一些例子。
比如像这张图,是我用Midjourney最新的版本V5.1画的,你能感知到这幅图里的细节已经刻画得非常细致了,很像是一个摄影作品。之前很多人说AI画手完全不行,你看图中她的手也相对比较准确了,还有之前很多AI画的人物,总会给人感觉有所谓的AI感,但是你会发现现在这个AI感也在慢慢消除。
我们再看这张图,比较有视觉冲击力,大家可能觉得不像是一个AI靠拼凑能生成的,至少在两个月之前,我们都想象不到AI能把光影画得这么好。
还有这几个不同的场景,比如我可以用AI做手机壁纸;做工业设计的基本原型、概念设计,拿它去做3D建模,甚至未来能够在工厂直接生产;海报设计它也能非常好地完成。
我觉得哪怕你不是一个设计工作者,不是很了解设计行业,你也能一眼都看出来,这些生成的结果已经到了基本可用的地步。
之前网上流传的一张图很有意思,过去的公司对比现在的公司。
左边Discord是国外类似微信群的一个社交工具,右边Midjourney是现在非常主流的一个AI绘图工具,它搭建在Discord上,你跟频道里的机器人对话,就是在画图。
Midjourney成立至今,差不多一年左右时间,一直都是借用Discord的产品,目前有600多人在维护,融资5亿美金,现在年营收已经突破1亿美金了,但员工数我们从最新的官网看只有十几个人,就把这个公司搭起来了。
所以这是一个AI在某些领域能真正落地的案例,并不是泡沫。Midjourney本身并不是拿AI作为噱头、仅供娱乐的一种玩具,实际上它能解决非常多具体的场景。
我之前听朋友说某一个公司是做游戏的,老板确实已经在要求设计团队的AI参与的比例不低于50%,后来他们也成功用Midjourney做到了。游戏里的很多平面设计不需要复杂交互,可以用AI批量一次性生成,比如说头像框、宝箱样式。
再比如说有博主分享用Midjourney帮模特换衣服,你可以把不同的衣服放到AI模特身上,这意味着电商行业可能也会有非常大的变化。
虽然Midjourney不是专为具体的场景设计的,它还会存在一些缺陷,可能画的衣服不准确,但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垂直领域的产品在解决这个问题了。AI能批量、快速、低成本地生成非常多的模特图,这是它最有优势的地方。
在平面设计上,AI已经能快速落地,其他的内容其实也都在产生涟漪,可能大家会慢慢感知到这样的变化。
比如说在职场方面,我们可以直接使用ChatGPT去写各种文案材料,只用自然语言的交流就可以让AI帮你完成文字相关的很多工作。最近微软发布的office全家桶的Copilot,被称为助理或副驾驶,这些AI功能可以快速地帮我们完成一些辅助工作,同时,国内钉钉、飞书也都发布了自己的AI产品。
那么现在的AI和过去的AI到底有哪些核心的区别?
行业普遍认为这一次AI令人吃惊的地方在于,它已经有了相对基本的推理能力,会对某些行业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像美国的报税体系很复杂,要找律师报税,但现在AI就可以帮你处理这些数据了。
其次是整理能力。比如AI可以帮助内容创作者结构化地梳理信息,快速提供答案。
我认为以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最有价值的不是知道很多知识,而是基于推理和整理的能力,它可以用理解自然语言去寻找、处理对应的信息。未来很可能我们跟App之间的交互,会从UI交互设计页面,变成NLP自然语言交互。

常见误解二:

AI无所不能,要干掉人类了

第二个常见的误解就是,AI是不是无所不能的?AI是不是要干掉人类?现在的AI怎么这么像一个真人,越来越接近科幻片里有自我意识的存在了?
目前的大语言模型,是学习大量的语料训练出来的,不光是ChatGPT,包括AI绘图的模型,它并不是通过自我学习去认知这个世界的,而是通过大量现存的人类创作的内容。
所以大语言模型就像一个熟读全世界所有图书馆材料的3岁儿童,脑海里有很多基本的知识,聊起来头头是道,但它其实从来没看过天空,并不像训练小孩一样在跟世界的真实交互中学习成长,它只是试图从海量知识中抽象和总结出来一些东西。
从这个基础原理来看,AI还有很多事情做不到。
1. AI还做不到精确捕捉需求
了解AI的朋友都知道有个概念叫prompt,指输入AI的关键词、描述词。目前AI还很难精确地去转化需求。比如我想画一个很酷的橙色猫头鹰过生日,这句描述AI不能完全理解,它画出了橙色猫头鹰,但很难抽象地理解“酷”,所以我要转化成很多描述词,告诉AI我到底想要什么元素。
prompt engineer就是做这个需求转化的自然语言工程师,他的核心价值一是让AI理解人的需求,二是根据输出,判断是否达到标准,继而继续迭代。我觉得这跟古典产品经理很像,所做的事情都是发掘需求,持续迭代。
2. AI还没有真正的逻辑
语言模型是基于统计而不是规则的,所以它会在某些方面有缺陷,比如无法准确完成比较复杂的逻辑运算,无法获取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况,只能参考语料。
这会导致AI对很多事情的理解和推演可能会出现问题,但是也带来了新的机会,就像刚才说的在需求转化上存在限制,那么垂直领域搭载的小模型就有机会了。
大家普遍相信未来会有各种各样垂直领域的AI产品,包括面向创作者的,不同平台可能都会有自己AI工具来帮助用户创作。其中不仅是语料不同,可能还会有大量不同的规则、功能、交互,这些都是未来可能会发生变化的。
3. AI还做不到与真实世界的交互
这会带来很现实的问题,可能也挺有意思的问题。AI没有肉身,没法替代人要做的一些事情,比如第一个问题,AI没法开会,但开会是现在绝大多数业务的核心步骤,你要在开会的时候去理解、协同方各方需求,要察言观色,AI只能完成相对确定性的任务,目前做不到这种沟通协作。
第二个问题也是大家开玩笑说的,AI目前没办法背锅,没法为决策和结果负责。
第三个问题,AI没法观察,不能与他人共情,或识别抽象的问题等等。
所以AI并不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同时也并不是泡沫,但是AI肯定会洗盘很多行业的生态,这些行业不是说未来都交给AI去做了,或者全是机器人,而是AI一定会让这些行业的生态发生剧烈的变化。

AI是否会代替你,

最重要的是成本

接下来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也是今天我们最主要的一个话题——AI会不会替代你?
不管你是内容创作者还是其他的职业,AI会不会替代你,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什么?我认为是成本。AI当然可以做得很好,但是如果说AI做得好的前提是要花更多的钱,或者说效率反而更低,最后AI取代人工也并不一定成立。
我简单拆了三种情况,分别预示着三种不同的结果,你可以就自己所在的行业领域,对应看看属于哪一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比较乐观的,使用AI替代工作的时候会发现这部分的成本是偏高的,再加上迁移成本之后,它会大于全是人工完成的成本,那就不会有老板去选择这么做。这部分从业者相对比较安全的。
第二种情况是AI替代一部分,因为加上迁移成本后,总体成本是小于全人力的成本,这就说明有一部分工作可能慢慢就会被AI替代。一部分人可能会失业,一部分人可能会调整转变自己的工作方式。
第三种情况是最悲观的,AI可以替代全部人力或者整个工作流。这个行业可能会面临比较大规模的洗牌,出现较大的人员波动,这是比较危险的。
看这个公式你可能会感觉很抽象,是不是大家对于成本的认知不同的话,可能会有一些不同的结论?我觉得不是,其实这就是一个能算出来的账,都是非常具体的数学的账。
拿AI绘图来举例,比如原来要绘制一个头像框的原画,假设画师需要两小时画好,已经算比较快了,画师的月薪是15000,那么公司承担的成本可能是2万,画师的这两个小时算下来成本是250元左右。
如果AI介入可能会怎么样?
Midjourney生成一张图片费用大概是5毛钱,加上反复调试,直到生成满意的效果,可能费用要加到10元左右。同样我们需要一个画师去训练调试,或者后期做些简单的处理,月薪相同,但画师就不需要两小时了,10分钟就能得到一张可用的图了。这样计算下来,你会发现AI介入后成本只要30元左右。
那么同样的情况,如果发生什么,AI不会替代画师呢?
其实是Midjourney在精细度上还不够,导致画师还需要再用photoshop去润色的成本太高了,每张画需要1.92个小时,加上迁移成本,还不如全用人力去完成。
OpenAI官方对各种职业会不会受AI影响也有一个研究报告,这个测算可能有主观的成分,不是那么准确,但也尽可能做到了量化,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了解一下。
我们直接说它的结论:
一是80%的人会受影响,20%左右的人会大受影响,大受影响就是有50%以上的工作有被替代的风险。
二是AI可能并不是最先代替蓝领,而是白领,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高薪的职业反而容易受影响。
三是相对容易被替代的职业,看的是大模型跟职业的接触或替代的重合部分多不多,比如数学家因为数学计算的确定性非常强,所以相对危险。

内容创作者的反思和自省

作为内容创作者,我们大量的工作是建立在内容上的。而内容的确是最容易受AI影响的,原则上都是AI可以生成的。我们可以思考这几个关键问题:
我的工作流里,哪些是AI可以做的?
这些AI可以做的,真正的成本是多少? 跟过去相比呢?
我的工作流里,哪些是潜在AI可以做的?
同样,回答第2个问题:成本? 跟过去相比?
这当中有三个核心的要素:
一是AI的可替代性,有独创观点和综述类的文章、有人设和机器配音的账号、出镜和不出镜的账号等等,这些可替代性是不同的;
二是AI的替代成本,技术、人员、设备等成本最好是量化的才能比较来看;
三是AI的潜在能力,比如AI绘画对手指的处理未来肯定会进一步完善,ChatGPT实时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将会通过与搜索引擎结合而实现,我们要预判哪些事情是AI潜在能解决的。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主要内容,最后再给几个建议,多关注跟自己有关的AI信息,多尝试自己领域的新产品,把AI当作生产力工具来用,时刻要有成本意识。
也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和播客内容,以及推荐关注微博“木遥”和即刻的圈子“AI探索站”,可以从中了解AI相关的最新进展和高质量的讨论。
整理 | 头号AI玩家
  关于新榜
• 作为数据驱动的内容科技公司,新榜依托覆盖全渠道各层级的新媒体资源和内容数据产品,提供内容营销、直播电商、版权分发和内容资产运营管理服务,助力中国企业数字化内容资产获取与管理。

• 我们的客户既包括中国平安、腾讯、字节跳动、京东、宝洁、雅诗兰黛、欧莱雅、联合利华、迪士尼等500强,也包括正在蓬勃成长的中小企业、新兴品牌和MCN机构,提供从公域流量募集分发到私域内容运营建设的全链路服务。

• “新媒体,找新榜”是我们的使命。凭借全面稳定的新媒体内容数据产品和企业服务能力,新榜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曾荣获全国内容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上海文化企业十佳、上海数字广告领军企业、中国广告新媒体贡献年度大奖、沙利文中国新经济卓越增长奖等称号,拥有多个传播评估监测专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