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非马
谈影撩色
首发于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谈影撩色专栏
近几年扎堆出现的姐弟恋题材国产剧终于又出了一个小爆款——《爱情而已》。8.2的豆瓣评分以及社交平台上的讨论热度,都反映出它受欢迎的程度。

这几年,“姐弟恋”影视题材能够成为一种新的荧屏现象,并不难理解。当现实社会中人们开始津津乐道于几对著名的姐弟恋,尤其是当不少女性纷纷为此“新趋势”兴奋叫好时,这种线下的热度注定会被影视市场捕捉并呈现。
姐姐热、姐弟恋题材频繁出现的背后,和都市女性婚龄越来越晚的现状有关,投射了女性想要对自己的人生与婚恋、对亲密关系更有掌控感的渴望,也是熟龄女性对年龄歧视、社会成见的一种反抗。
比如2020年播放量超过10亿的《下一站是幸福》,开篇就是从“剩女”这个痛点精准切入的。32岁的贺繁星(宋茜饰演),已经在职场上晋升为行政主管,但在所谓婚恋市场上却因年龄而被相亲对象挑拣、嫌弃。而尽管现实很骨感、相亲市场上充斥着条件与利益的权衡,可贺繁星的内心却依然对纯粹的爱情充满向往——渴望像二十岁那样谈场纯纯的恋爱。“心里那只小兔子永远蹦跶,永远向往爱情。”这种设定,显然非常戳现实里30+单身姐姐们的心。
然而有意味之处在于,这个现实痛点最终却是以偶像剧给出的一张“超现实”配方来解决的。
那个并看不出特别魅力的32岁姐姐,靠着姐姐版的“傻白甜”,轻而易举地同时收获了37岁霸道总裁与22岁富二代弟弟的深情爱慕。撇开年龄差,两名恋爱候选人都是现实中适龄女性趋之若鹜的高富帅——无论选哪个,都挺好。最终姐姐克服了内心的不确定与不安全感,选择了人设上几乎360度无死角的年下弟弟。是的,《下一站是幸福》就是国产剧中第一部用偶像剧手法包装“姐狗恋”而爆红的电视剧。
随着这部剧的爆火,这两年又有《理智派生活》《不会恋爱的我们》、《炽道》、《爱的二八定律》等等姐弟恋题材偶像剧相继出炉,但并未获得很高的热度,直到今年小爆的《爱情而已》。在姐狗恋类型里,它的确有了一些新变奏,也因此收获了颇多好评。从它的“变”和“不变”以及相应的观众反馈来看,还是能捕捉到一些女性心理的时代变化。
这两年,随着女性独立意识、女性主义观念的不断普及、强化,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调整“人生价值优先级”,“爱情而已”这个剧名可谓非常精准地体现了这种变化。就算不是“先谋生再谋爱”,爱情也多半不会被置于“女性独立”之前——琼瑶式的“恋爱脑”,至少在社会主流价值观层面已经过时。也所以,剧中梁友安(周雨彤饰演)的金句“我担负不了另一个人的人生”,才会引发女性观众的广泛共鸣。大家心中“好的爱情”,是两个独立自主的个体,互相吸引互相滋养,共同成长。
《爱情而已》另一个反套路以及深受观众喜爱之处,就在于女主梁友安的人设终于不再是爱情偶像剧所惯用的“傻白甜”一类。她有着10年职场经历锤炼出的30+姐姐所应有的冷静、理性、成熟,而不是像贺繁星、赵江月(《不会恋爱的我们》,金晨饰演)那样,不断被年下弟弟们反复强调“可爱”这一所谓的女性特质。只有“生活上独立自主,工作上独当一面”的姐姐,在爱情和婚姻的选择上,才能真正走出“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套路,走出年下弟弟依旧是个超级富二代暖男的套路。
为什么那么多女观众会喜欢《爱情而已》里这种男女双向救赎、一同成长的设定?这大约是因为,现实中“霸道总裁”、“富二代”都其实难寻,大家越来越明白它的不切实际,更想看普通姐姐在普通生活里,如何在职场与婚恋困境中实现破壳、逆袭——简单说,就是更方便普通女观众的“自我代入”。
然而,电视剧一旦设定了“逆袭”色彩,就难免会有超现实的演绎。从困境中出发,男主女主虽然各自都经历了种种挫折,但他们到底是以“开挂”的速度快速完成了“华丽转身”,不到两年时间,两位就都顺利完成了职场转型以及转型成功——痛点解决的荧幕速度与现实速度,完全不匹配。
而男女主双向奔赴的爱情,之所以能够被女观众普遍认可,也因为男女关系很快就走向了“双强”局面,符合时下流行的爱情观:势均力敌,顶峰相见。比起“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套路,这当然是一种进步,但你也能看到,主流女性观众的内心深处,其实依然不能悦纳“女强男弱”的关系。
为什么我觉得《爱情而已》本质上是一部披着“写实生活流”外衣的“偶像剧”呢?就是因为它剧情中永恒不变的“超现实”配方——无论是“双强顶峰相见”的设定,还是它几乎严格在按照时下女性心中最渴望的“理想男性伴侣”模版在打造男主。
吴磊饰演的年下弟弟宋三川,虽然看上去起点低,长期生活在深圳的城中村,但其实却是“含着宝玉出生的男孩”,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运动天赋,注定是要当冠军的。他和《下一站是幸福》中宋威龙扮演的元宋,在人设上几乎是同一个类型,在成长完成之后可谓360度无死角:不止有着年轻美好的身体,还清爽干净不油腻,情感单纯,善良忠诚,并且温暖贴心,知冷知热会做饭,对犹豫不决的姐姐更是爱意坚定锲而不舍,哪怕得知姐姐可能无法生育,也丝毫没有一点犹豫迟疑,体现出一种全然接纳,给与女性百分百的安全感。总之,宋三川几乎囊括了女性会希望男性伴侣可以拥有的所有美好品质,堪称“完美伴侣”,尤其是在浪漫和忠诚上。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对当代都市女性心理的迎合与投喂。对照宋三川,恐怕现实中大半男朋友与丈夫都将在及格线之下。毕竟,偶像剧的本质,就是向目标受众兜售希望与幻想,负责满足她们现实中的“求而不得”。
偶像剧就像爱情童话一样,故事只会结束于“他们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不论是姐弟恋,还是非姐弟恋,只要以“偶像剧”身份出场,它就注定只能以浪漫化的超现实方式去解决现实难题。荧幕下姐弟恋真正要面对的挑战,并不会在偶像剧里获得真正严肃的讨论和呈现。眼下的主流姐弟恋题材几乎都是30+姐姐搭配20+弟弟的设定,这个阶段的姐姐,不止外形上有魅力,内在成熟度上相较于弟弟也具有“时间差”的领先优势,而故事还没发展到姐弟恋真正需要面临挑战的时刻,比如女方四五十了,而男方才三四十,电视剧已经happy ending了。这些真正的挑战,即便在剧中被涉及、讨论,困难的解决也是easy模式的。
其实,不论是姐弟恋还是非姐弟恋偶像剧,其最核心的本质从来没变过,都是为女观众提供爱恋幻梦,投射她们心中理想男性伴侣“该有的样子”,进而塑造出她们心中“理想爱情的模样”。像宋三川这样的男主,问题并不在于年上还是年下,只要适龄,对女性而言其实都极富吸引力。
影视剧之所以开始偏爱10岁年龄差的姐弟恋设定,和现实中30+女性向上找的现实难度很大不无关系,当向下找越来越被接纳、不再会成为特别话题时,30+姐姐的伴侣选择面在事实上的确会被拓宽。所以,虽然目前的姐狗剧都是按偶像剧套路在打造,但在挑战传统婚恋观上,它们依然有其进步意义和价值。
只不过,也不必过誉《爱情而已》这样偶像剧色彩浓郁的爱情剧,毕竟,它也不过是一个按照主流受众口味“量身定制”的娱乐消费品,其提供的爽感、甜宠感,都是以牺牲现实爱恋与人性的复杂性作为代价的。甚至,它也并不旨在提供审美和哲学意义上关于“理想爱情”、“理想伴侣”的探讨与想象,因为它所构建出的完美男性样板,浪漫爱情,从里到外其实都透着满足现实需求的“实用性”。
谢谢阅读,也欢迎文末留言交流你对国产爱情剧、姐狗剧、以及对姐弟恋的看法呀!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