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黛西
平时总是分享育儿的“正面经验”,让大家觉得我活得明白又通透。
实际上当然不会总是这样,我也有另一面,今天就和大家坦诚相待,聊聊我在养娃路上踩过的一个大坑。
分享之前,先从一次和老同学的聊天说起吧。
1

过年那会儿,我和一个很久没音讯的老同学联系上了。
她工作后去了美国,之前一直在国内长大,念书,高考,读大学。
聊到美国和德国教育的不同,她和我感叹说,刚到美国时候就很纳闷,怎么这里的人有一个是一个,那么普通,却都那么自信?!
后来生娃了,和当地美国妈妈接触多,好像破案了,美国妈妈特别擅长挖掘娃的闪光点。
咱们是金子一般的光才叫光,她们是烟屁股一样的光,也能给你夸成不一样的烟火!
朋友一说起自家娃,有吐不完的槽。
看书坐不住,出去走一会儿又喊累。
无论带他去哪玩,最好玩的都是ipad。
学东西慢,前脚教了后脚忘,传说中的“敏感期”好像永远没来到。
一开始鸡娃,这孩子就和我摊牌了,“妈妈你别和我说这个,太累脑子”。
。。。。。

就是这么一个“标准普娃”,却被一起遛娃的美国妈妈称为“完美孩子”,“梦想中的娃”。
朋友问为什么,对方一口气讲出了好几个理由。
咱们一路聊天,他很少过来打断插话,有话也是等我们说完了一句,他再讲,很有礼貌。
吃零食,他会先询问你可不可以拿,而不是直接在你包里乱翻,有规矩。
你说马上吃饭了,别吃零食了,他就同意了,能讲得通道理。
朋友和我说,亲妈都没留意到娃的这些优秀特质,还不如外人观察得仔细,真是汗颜。
不过我倒觉得,不是外人比我们看得更仔细,是我们有时候看得太仔细了,太使劲了。
2
不知道你有没有一个体会,在美术馆看一些抽象的画,如果离画很近,能看到许多细节和笔触的纹路,但看不明白这幅画讲的是什么。
非得退后几步,站在远一点儿的地方,眯起眼睛看,模糊着看,把细节“虚化”掉,才能看出这幅画整体表达的意思。
离得太近,看得太细,在一些事上太“聚焦”了,导致会反而看不到大局和整体。
按说看得越仔细,看得越明白才对啊,怎么使劲看反而看不清呢?
做金融的时候,我学到过一个词儿叫“聚焦错觉”。
这本来是个心理学概念,但很多心理学的东西,都可以和金融交叉忽悠。
“聚焦错觉”的意思是,当你把关注点聚焦在某个事情上,这个事情就显得特别重要,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其实它只是庞大面上的一个点。
比如很多人炒股,学了几个技术指标,或者捕捉到了什么信号,就觉得掌握了财富密码。
局外人都能想明白,要是炒股这么简单,谁是股市里赔钱的那80%呢?
但当局者不这么想,当他们聚焦在一个指标或信号上,就会错误地高估计这个指或标信号的作用,这就是让人赔钱的“聚焦错觉”。
养娃也一样。
当养娃过程被拆解成了一个个小目标,当你盯着这些“里程碑”和“进度条”不放,那么这些目标的重要性就会被严重高估,所以就会焦虑。
3
就在你以为我要跑题的时候,我接下来就要说说我在育儿中踩的坑了,就是“聚焦错觉”带来的一个坑。
我赌5毛钱的,你肯定猜不到,饼饼1岁半之前,我觉得什么是最重要的事。

我觉得“不发湿疹”是最重要的。
现在想起来,我也觉得当时脑子有泡,但当时不这么想,因为饼饼的湿疹反反复复,我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对付研究湿疹上,自然就觉得这件事是养育过程中最重要的——这就是“聚焦”带来的错觉。
为了湿疹,我给饼饼加辅食很晚,因为担心万一食物过敏会加重湿疹。
为了湿疹,小月龄时很少让她练趴,因为一趴她就用床单猛蹭脸上的湿疹解痒。
为了湿疹,我决定春天不带她去公园,因为担心花粉过敏会加重湿疹。(花粉过敏只是怀疑,没有任何证据)
为了湿疹,吃辅食期间,间歇停掉了很多肉类,比如某天发现吃完牛肉后,湿疹厉害了,就停吃牛肉几天。
后来我发现,无论吃什么,不吃什么,做什么,不做什么,去哪里,不去哪里,她的湿疹都会反复发作。
但我还是孜孜不倦地“测试”,宁可错杀一百,不可放过一个,一天的生活就是围绕着“不发湿疹”为目标开始的。
那时候我加了个湿疹群,每天群里刷上千条消息,比我“狠”的妈妈多得是,有人为了减轻湿疹复发的概率,给娃连续几周只吃米糊加青菜。
正常人都知道,对娃来说,营养均衡比湿疹重要太多了,带娃去公园户外呼吸新鲜空气的益处,比湿疹的负面影响大太多了。
但“聚焦”于对付湿疹的妈妈不这么想,她们觉得其他事都要为湿疹让路。
你聚焦于什么事,它的重要性就被无限放大,而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觉,会带来行为上的扭曲。
4


家有小学生的父母,最常见的偏差恐怕就是:成绩是最重要的。
上学以后,娃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周围人谈论最多的也是学习,父母“聚焦”在学习和成绩上,就会高估这件事在孩子人生中排序的位置。
每次这么说,就不止有一个人酸我,你家娃还没上学,净站着说话不腰疼,等上学了,你也觉得学习是最重要的!
那我问你,健康重要吗?
如果健康和成绩只能选一个,你怎么选?
娃生病躺床上的时候,你是不是也握着ta的小手,在心里念叨,快点好起来吧,只要你健健康康的,怎么都行!
身体健康了,那心理健康呢?子关系呢?
如果成绩好,但心理抑郁,想不开,这样行吗?
如果成绩好,但是每天回家不和你说话,亲子关系破裂,这样行吗?
你肯定说那不行,得是保证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亲子关系的前提下,成绩好。
这么一捋你也承认了,所谓的“最重要的事”,实际上至多排在第四位。
我之前和几个朋友吃饭,小学生妈妈向中学生妈妈请教学习和学琴的经验,中学生妈妈苦口婆心地劝她,别太看中成绩好不好,别太在意钢琴练不练下去,亲子关系更重要!
也不是中学生妈妈的格局大,是孩子到了青春期,亲子关系岌岌可危,这突然成了他们聚焦的事情,这件事的重要性就显现了出来。
5
老同学吐槽娃的点,应该也是很多人看娃不顺眼的地方。
学东西慢,前脚教了后脚忘,看书坐不住,运动又喊累,爱玩ipad… …这么一听,好像真是一无是处。
但养娃真的就这些重要吗?
娃作为一个人,只有这些标准是重要的吗?
看上去说了很多,其实都是说的“完成目标”一件事。
“与目标相处”不是一个人的全部任务,对几岁的娃来说,我都觉得这算不上一个需要紧盯的重要任务。
希望我们都能站远一点,眯起眼睛,把娃当成一个“完整的人”来看,看不见一些东西,也看到更多东西。
与你共勉。
黛西
姐妹们,微信刚刚又双叒叕改版了。
从今往后,只有⭐️星标公号常读公号才能正常接收到文章推送。
为了咱们以后不失联,为了黛西还有动力再写三十年,请动手点几下,⭐️星标「天赋一饼,常来看看我的文章。
不开打赏,你们常来读文章,多点赞“在看”,转发给朋友,这样的鼓励比钱更值钱。
黛西

📍🛒 黛西好物推荐
📍📖 你可能还喜欢读
不开打赏,喜欢请点赞+在看+转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