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爱问连岳之少年问答》
2.《我爱问连岳7》
3.《下周很重要3》
4.《与青春期和解:理解青少年思想行为的心理学指南》
5.《儿童心理学》
6. 列夫·托尔斯泰三部曲:《战争与和平》(上下册)《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7.《数学万花筒》(全3册)
8.《文心》
9.《目标感》
10.《生命的探问:弗兰克尔谈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我爱问连岳之少年问答》
说到“少年”,我们常常会哼起那首熟悉的旋律:“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
曾经无忧无虑奔跑的我们,在不知何时起,也拥有了自己的烦恼和忧虑。
于是,他们给连叔发来了信件,阐述他们的不安,期待着回应。
我们从2013年至今的对话中精选,集结为《我爱问连岳之少年问答》出版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变化,少年们产生了各种各样不同又有些相似的烦恼,书中收录的便是这一个个少年真实的生活困境和内心写照。
从校园生活到大学毕业迈向社会,从家庭关系到社交、恋爱,来信的孩子年龄跨度广,涉及了生活、学业、财务、人生意义、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即便问题千变万化,但连岳的回信始终以“爱”和“成长”为核心,犯错了可以及时更改,迷茫了再找出路,伤心了可以擦干眼泪再次出发。
问题常在,但少年不能也不应被击退,成长是坎坷的,而未来是充满光明与希望的。
《我爱问连岳7》
《我爱问连岳7》从2019-2020年连岳公号的问答文章中精选,囊括了择业·职场、恋爱·婚姻、家务·财务、亲子·教育、人生·心理五大板块内容。
“连叔、岳叔、连岳叔叔、连岳老师、连哥、连兄、连爸爸……”,来信者依旧用着不同的称呼方式,提出了多种多样的烦恼问题。
面对形形色色的烦恼,连岳从不草草回复,他时而温暖鼓励,时而幽默调侃,时而犀利下笔,将事态如何清晰地摆在你的面前,又把好观念融入其中。
问题是私人的,但连岳的回答却是给所有人的。像一面镜子,让你看到自己的不足,又像一盏明灯,指引、陪伴我们前行。
《下周很重要3》
惰性是人之常情,所以父母会催你睡觉,老师会检查作业,公司会设定kpi,但更多时候,你需要推着自己往前走。
为了让更多人把这件“难事”办好,从2017年8月开始,连岳公号多了一个特别的互动栏目“下周很重要”。
这是一个制定下周计划的平台,计划可以减少出错,计划可以督促成长,计划可以帮你缓解焦虑,耐心地拾级而上。
许许多多的读者在制定计划、完成目标中得到了进步与满足,将自己的下周变成更为重要且意义非凡。
于是,我们再次从连岳公号“下周很重要”栏目中精选,制作出了手账书——《下周很重要3》。收录文章的时间跨度为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与之前的两册并无重复。
吸收好观念是成长,制定且完成计划是成长,在过程中的自我修炼也是成长……在手账书写下你的名字,开启这份成长合同,你的成长将无限生长。
《与青春期和解:理解青少年思想行为的心理学指南》
不知从何时起,青春期和麻烦期被划上了等号。事实上,你所听说的青春期现象都不是必然的,青春期只是一个特殊时期,但并不注定是一个困难期。
为了让青春期得到正确的认识,让孩子在青春期得到更科学的引导,劳伦斯·斯坦伯格写下了这本《与青春期和解:理解青少年思想行为的心理学指南》。
作者劳伦斯·斯坦伯格是美国天普大学杰出心理学教授,美国心理学会和美国心理科学协会研究员,是美国公认的发展心理学专家。
他用贴近日常生活的灵动笔触,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生动的青春期图景,并准确地捕捉到了当今时代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特征,道出了青春期孩子的父母特有的心理感受。
讲解了与青春期有关的脑科学、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并且辅以几十个鲜活的青春期案例。
无论是家有青春期子女的父母、初高中教师,还是心理学研究者,都可以在书中了解到更全面的青少年心理发展状况,发现他们在这一时期的优势和危机,进而激励青少年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儿童心理学》
乌莎·戈斯瓦米教授的《儿童心理学》,是一部科学著作,里面没有感人的故事,没有深刻的警句。但我向你保证,它很感人,很深刻,只不过,它是用科学方法描述出来的。借助新的技术手段,比如脑成像方法,比如通过测试唾液中的肾上腺皮质醇发现压力的高低,可以确定因果关系,结论也可重复,可检测。儿童是不是天生有同情心?卡耐基用感人的故事告诉你有,但乌莎·戈斯瓦米记录的实验,却用科学方法证明这点,看了更信服,你若不信,当然可以自己重复这个实验去验证。
你看这本书里,千万不要只看结论,跳过实验的描述部分,那才是精华,是大乐趣。即使你刚开始不习惯这本书,也要强迫自己习惯。这本书会为你带来许多新方法、新观察、新技术,当然,它们都会变成新词汇。心理的健康发展,前提是大脑有足够的输入,美国高收入家庭的儿童,平均每小时听到487个词,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数字是178个。你爱阅读,尤其是这种拓展知识边界的阅读,那么,你的孩子听到的词语就更多。这也是《儿童心理学》一再强调的,儿童的心理与发展,陪伴者极其重要。
祝你在这本书里理解儿童时的自己,然后你更能帮助现在你身边的儿童,乃至所有人。
列夫·托尔斯泰三部曲:《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战争与和平》
读书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引导和他律,第二阶段是自律,第三阶段是真诚。
芒格说过,我认识的聪明人,没有不爱读书的。其实,只要一个人完成上面三个阶段的读书修炼,起点低,也会变聪明。停止在第一阶段,再聪明的人也会变笨。到了人生的中年以后,你认识的聪明人,当然就是爱读书的。时间一拉长,人是装不了聪明的。
在世界读书日,我推荐一个作家的作品。他就是读书人都认识的列夫·托尔斯泰,把他的三部主要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加起来两千多页,按顺序读完。如果你原来读过,那就再读一遍。
为什么?因为列夫·托尔斯泰是检验一个人是否真爱读书的最好标准。
他的作品量大,读完短则两三个月,长则半年一年,没一定的阅读力,没有自律,最多读到50页,就会放弃。一年下50次决心,每次都是如此。
他的作品好,是人类智慧顶峰的少数几个作家。从遣词、造句、结构、思想,皆是一流。小说家往往不是思想家,甚至更容易传播愚蠢的想法;思想家往往写不了小说,或只会写拙劣的小说。他兼具了一流小说家与一流思想家。把他这三部作品吃透,你想写小说也不太成问题了,当然,思想更不会歪。
他是一个真正的人。他一生努力、挣扎、思考、写作,想让国家成为更好的国家,想让人成为更好的人。他的三部作品都是围绕着人的成长而写。在国难中成长,在家难中成长,在错误中成长。这些成长的场景,将在人类社会中一再重演。
读过列夫·托尔斯泰的人,一再读列夫·托尔斯泰的人,才是完成读书三阶段的人。
《数学万花筒》(全3册)
课堂之外的,特别是当不需要担心通过考试或者正确求和的数学其实十分有趣。
于是他开始收集各种有趣但又没有在学校教授的数学,本套书便是斯图尔特教授五十多年收藏的精选。
“数学万花筒”系列共有三册:《数学万花筒》《数学万花筒2》《数学万花筒3:夏尔摩斯探案集》。
为了让谜题多样化、丰富化,在收录经久不衰的经典谜题的同时,作者也专门设计了大量全新的材料。既有逻辑谜题、几何谜题,也有数学谜题、概率谜题;既有数学文化的奇闻轶事可供一笑,也有需要实际操作和制作的问题。
书中大部分内容独立成篇,你可以从几乎任意一处着手阅读,随手翻开一页便可开始解题。当你面对题目无从下手时,书后贴心附有对已知答案的问题的解答,以及一些供进一步探索的补充说明,帮助你找到解题思路。
《数学万花筒》很少涉及高深的数学知识,大多简明易懂,适合各种程度的数学爱好者阅读。
可以用来培养初高中孩子的数学思维和学习兴趣,破除数学畏惧心理,也可以作为数学爱好者茶余饭后的思考小游戏。
《文心》
为了在学习语文上更好地引导孩子,夏丏尊、叶圣陶先生共同编写了这本经典语文读本——《文心》。
作为中国近代教育大家,夏丏尊、叶圣陶深知孩子需要什么,更明白孩子喜欢什么。
因此,他们一改往常思路,别出心裁地将教材化为一部生动有趣的小说,讲述了主人公乐华、大文、朱志青多位学生在家、在校的经历。通过32个相互联系的小故事,向我们传授了修辞、语法、词汇、诗词、小说、日记、文学史等多种语文知识。
书中还涉及了诸多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丰富孩子的知识储备的同时,也告诉他们理解词句,体会情感的思路和方法。
《文心》入选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适合中小学生以及想学习语言文学知识的读者。
本书为“小译林版”,由朱自清先生作序推荐,叶圣陶之子叶至善先生亲笔写作后续,记述本书背后的故事。书内穿插民国风全彩插画,与故事情节相对应,增加阅读趣味。
《目标感》
目标对我们的人生至关重要,它让我们专注当下,也引导着我们走向更有意义的美好人生。
然而,在年轻人本该确立志向,朝着目标努力前行时,空虚感却将其中许多人长期困在了一种漂泊的状态。
冷漠、焦虑成为了他们的主导情绪,无所事事,甚至是愤世嫉俗取代了他们本应散发的朝气蓬勃。
为此,心理学家威廉·戴蒙开始思考其中缘由,并试图改变现状,写下了这本《目标感》。
威廉·戴蒙是当今世界研究人类发展最杰出的学者之一,斯坦福大学教育系教授,美国国家教育科学院院士,被誉为“影响世界的50位心理学家之一”。
他从专业心理学角度对年轻一代生活漂泊、不愿工作、拒绝长大的现状进行文化剖析,揭示“目标感”对成长和人生的重要性。
并为父母和老师提供培养目标感的切实方法,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氛围,将目标感植入孩子的成长,帮助他寻找有益的生活方向。
不论是孩子、父母还是教育工作者,都可以从书中得到启发,获取养分。
《生命的探问:弗兰克尔谈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维克多·E.弗兰克尔,很多人读过他那本改变世界的《活出生命的意义》。今天推荐他的《生命的探问》,回答了这个问题:苦难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有答案了,人生将会得到平静与高贵。
苦难不会从生命中消失,任何一代人都得接受苦难。最典型的就是疾病与死亡,尤其是死亡,无人可逃。物质多么富足,心灵总会面临这样那样,或小或大的苦难。人的本能是排斥、拒绝、逃跑,但其实逃无可逃,逃只会带来更多的苦难。不是苦难本身,而是逃离苦难带来了人的精神危机。不逃了,当苦难降临时,知道这是生命意义的一次开启方式,真有大彻大悟的飞翔感觉。
说维克多·E.弗兰克尔是最伟大的心理学家,或许要加之一,但他可能是心理学家中文字最好的,精确、简洁、友好、优美,以少胜多,读他的书,获得感极强,治愈率极高,人人都该读一读。
连叔最近出了两本新书,点击以下两张图片可以购买

▼ 点 阅读原文, 进入书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