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专业导师 Li 学姐
Columbia University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and Media硕士
Vanderbilt University
TESOL硕士
华北某财经类院校 英语专业
其它offer: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New York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Duke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01 冲刺 TOP 30,我可以
大学一开始,选择了外语学院的我就有了留学的打算,因此大学四年都非常注重自己的 GPA。也是因为本科不是 985、211 院校,周围能申请到比较顶尖院校的学长学姐比较少,可借鉴的经验有限,所以第一次申请的时候我也适当借助了留学机构的帮助,由于规划得早,申请过程也很顺利。
关于学校背景,我觉得大家不需要过于纠结,如果你成绩够好、文书简历足够有吸引力,即使是非 92 的同学也可以获得名校的青睐。就我个人而言,我本身成绩比较不错,所以我和我的同学们仍然能冲击 TOP 50 甚至 TOP 30 的学校,想申请藤校可能就会相对难一点,但关键还是个人能力要过硬。比如范德堡的 TESOL 项目,有 985 和 211 背景的同学,也有非 92 的同学(但都是一本)。
经历了两次申请,我的成长主要体现在文书和简历上,这两者需要我们花费非常多的时间,也是我们申请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对于想要申请名校的同学来说,绩点、托福、GRE 很重要,但也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后面决定录取与否的还是文书和简历。
文书写作里比较需要大家注意的是中美写作习惯的差异,中文写作更习惯于输出观点和陈述事件,但真正好的文书应该是一次精彩地自我思辨的过程,你不仅要有观点,还要说明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观点,展现真切的思考,以及对自己的深入了解,这样的文书才能说服招生官。
图片由导师提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尤其是转专业申请的同学,需要更加注意文书的说服力,比如转专业的想法是怎么产生的,它是如何影响你的,以及你为它做了什么。对于转专业,积累素材确实很重要,如果没有实习机会,可以像我一样先从志愿者开始做起,不要执着于成绩显著、 title 好看的实践机会,事实上哪怕是一个很小的事件,只要相关度高、有说服力都可以让文书非常精彩。
02 教育技术专业,文科的STEM
第一次申请硕士项目时,我在专业选择上没有想太多,之所以选择 TESOL 专业,一方面是因为它和我的本科背景和专业知识比较贴合,而且从当时既有的实习和支教经验上,教育工作也比较符合我的兴趣。
其次是因为教育本身就是和很多领域有交叉的专业,毕业生的出路绝不仅限于 “当老师” 这一个,行业内更多的工作内容是和人打交道,工作灵活且有挑战性,给了我很多选择的空间。
范德堡大学的教育学院专排很好,学校的综排也比较突出,如果想立刻回国求职,我有自信可以拿到很多不错的工作机会。
然而,通过第一个硕士项目的学习,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在美国的实际生活情况,也逐渐产生了在美国工作一段时间的想法。但作为一个国际生,拿着 TESOL 专业的文凭在美国能找到的工作机会显然就少很多。
后来,我在教育领域寻找能够帮助我实现在美国工作的目标的项目,教育技术这个专业就走入了我的视野。首先,教育技术是文科专业里比较少见的 STEM 项目,有三年的 OPT。其次,教育技术毕业生能选择的岗位和领域比 TESOL 多了不少,有了这两点加持,我在美国找到心仪工作的概率就更高了。
图片由导师提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说起教育技术和 TESOL 这两个专业,虽然同在教育学院下,但两者差别还是挺大的。
首先,TESOL 这个项目的核心就是语言教学,而且是仅限英语的教学,大多读 TESOL 的美国学生本身就是学校的一线教师,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有了比较长的工作经历,读完之后就会回到原来的岗位上,所以他们求学的目的性也更强,简单来说,你可以把它看做对一线英语教师的一次深入培训。
而教育技术不同,它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专业,首先我想纠正大家对这个专业的误解,虽然国内把这类专业称为 “教育技术”,但实际上欧美的院校常称它为 learning experience design,翻译成 “学习体验设计” 可能更加合适,它注重的是对教学流程的设计,而不是某种技术的学习。
实际上这个项目的重点并不是教你找到并完成工作的实用技能,不是数据分析也不是 coding,我们的日常学习仍然需要完成很多研究项目,也要读很多学术性的文章,所谓 “实用技能” 都是自学的。
放眼到整个硕士阶段,我们更应该通过学习奠定专业的思维基础,而不是希望花几千刀一学分的学费来学习在互联网上就能找到的技能,那些可能会在工作中运用到的(比如说编程、数据分析等等)技能都需要我们自己去学习,即使是 quant 相关的课程,导师授课的重点也是培养思路,而不是软件的具体使用方法。
第二,教育技术相较 TESOL 有一个更宏观的视野,比如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学习的过程,这些过程都可以成为我们 “设计” 的目标,这也就让这个专业覆盖面更广,毕业后可以给小孩子设计教学游戏,也可以设计针对成人的职业发展教育流程。
第三,教育技术项目的学生专业背景也更丰富,有学计算机的有学建筑设计的,有了这样背景上的差别,大家毕业后向哪个方向发展,就更多的取决于各自的背景、兴趣和人生目标。
图片由导师提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或许正因为这些特性,教育技术的课程涉及的领域就会比较广泛,但同时也正因为存在丰富的可选项,所以如果职业目标不是很清晰的话,就会出现精力过于分散,找不到学习主线的问题。
如果想避免这个问题,可以多跟项目的 advisor 聊一聊,了解每个课程的内容,看看哪种选课方案更适合自己。例如我有明确的求职目标,因而会主动避开比较学术的课程,像是和社会学研究相关的教育学课程,而更多地选择有实操项目的课程,这些项目经历是可以放到我们简历里的,也可以成为面试时的话题。
从教育技术项目毕业后,我们的职业选择确实比较多元,不会局限于学校和教育机构,我曾经在美国的某个高校负责线上课程设计的工作,现在我到了一家芯片行业的企业做技术培训课程设计的相关工作,也有一些同学到大型咨询、互联网科技、快消公司,这些企业都会招聘专门的 learning experience designer,来满足自己的培训需求。
03 两个硕士项目,两种不同的体验
我的一硕和二硕在两个不同的院校,它们受到城市气质影响,给了我两种非常不一样的求学体验。
选择范德堡大学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的教育学院确实非常出众,因为我本科在经管类院校的外国语学院就读,我们相对商科的学生来说更容易被边缘化,而范德堡的 Peabody 教育学院是学校的强势学院,学生在研究、教学资源上也会获得更多的倾斜,我们的 RA 项目机会也确实非常多。
范德堡因为在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市,城市节奏就没有那么快,大家的生活比较悠闲,对比之下,纽约的生活节奏就快很多,在哥大的学习生活也更加忙碌。
图片由导师提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范德堡大学对国际学生很友好,比如国际生需要办各种手续,他们的流程就比较快,甚至会积极地提醒学生们关注新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相比之下,哥大教育学院的国际办公室效率就相对低一些,如果你需要解决 CPT、OPT 等问题,就需要你自己主动多规划多留心,脸皮要 “厚” 一点。
不过在就业上,当然是纽约有更多的机会,比如很多同学学期内就可以去联合国或者比较大的公司实习,不太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不过疫情推动了 online 工作形式的发展,地理位置对我们的工作机会的限制就不那么大了,所以在求职上,我觉得更多的还是依靠个人的经历和素质。
范德堡和哥大的教育学院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都很大,如果在美国求职,两者都是公认的名校,学生也都很受认可,而且国内的企业也越来越从关注学历转为关注求职者的综合能力上,这两所学校的毕业生都有许多拿到国内很好的私立学校或者大型企业 offer 的案例。
整体来说学校和项目的优势和劣势都是相对的,关键还是事在人为,并不会因为两者的地理位置、藤校与否而影响最终的学习和就业结果。
最后:关于职业规划
我知道很多中国同学本科毕业之后就会立刻读硕士,也知道大多同学留学的时候对几年后的职业发展能并无非常清晰的规划,一开始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如果你在职业发展上还有许多迷茫,那么对待第一份实习或者工作机会不要太过挑剔,只有当你的背景足够丰富了之后,才有可以选择的资本和空间。
图片由导师提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对于身为国际生的我们,在美国找到教育行业的工作还是相对比较难的,如果你还没想好去哪个领域或者在哪找工作,我的建议就是 “取乎其上”,先朝着更难到达的目标去做最充分的准备,等到你真的确定了目标之后,再做转变也会更容易。
最后,我们的求学和求职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各种迷茫,所以希望大家不要怕出错,勇敢的尝试新事物,才能有大的突破。
想像学姐一样冲刺 TOP 30 的院校
想了解更多 STEM 项目

想知道怎么深度调整文书和简历
扫码👇👇👇
回复【文科】,跟助教免费聊一聊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