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品哥小作文《你悲观吗》中,我跟大家聊到,不管你是乐观还是悲观,我祝福你平静。之所以这么说,因为我清楚“平静”才是量化投资的真正优势。算法和机器不会有情绪波动。真正的欲练神功必先挥刀自向,将情绪去势,没有执行过程心态波动可能之后,量化才能大举进宫。
其实笔者十几年前刚回国做量化投资,经纪公司朋友是会反复强调这点的。利用算法自动下单系统化做投资的人当时还非常之稀少,和传统手工交易两相对比,大家很容易发现本质区别。现而今,谁家还能没有算法,谁家还能不是机器下单?任何东西一旦成为标配,就不再能成为对外宣传的重点。就好像2022年卖iPhone,不会有人会再拿能上网能收电子邮件来当卖点。
同理。对量化管理人而言,情绪去势不再是宣传重点,但仍是其业务的本质优势。明白这点,我们才能理解量化投资的衍生优势与特点,以及会让这些优势特点走向反面的东西。
举个例子。量化管理人现在宣传上都极为强调科学方法,强调数据实证。这条路上走下去,就必须要强调数据处理能力,计算中心机房占地面积,甚至亩产算力。如果说强调亩产算力,逻辑上进一步,就要推到强调用最新型号的CPU+N卡,甚至可能会有芯片自研。是不是要把早已横跨金融和科技的量化双腿再往科技端挪挪?不过,也有量化机构自己透露,对科技前沿探索的宣传强调,目的就是为了延揽科技类人才,毕竟高端人才需要对应的发挥环境。这也是一种可以理解的动机。
与上述宣传口径上的硬核科学朋克风相对的,是量化管理人对组织体系的强调。他们强调专业分工、投研流程的平台化,以及基于平台赋能下的个体天才的分段努力,强调流水线分工、共同赚钱、人文环境温馨,组织团结高效。据我观察推进平台化这一步,行业已经取得了高度共识。这样才能让研究人员放宽心,关键路径上其他事不用操心,自有专业靠谱的伙伴担纲解决。
量化管理人对外宣传要为市场和为人才招聘服务,必然要强调差异,定义“我是谁”。但对内看共性,我们发现平静才是量化投资的本质优势。机构间竞争层面的“平静”其实就是过程确定性。对“平静”这一本质竞争优势的追求,需要“剑气合宗”。科技化和平台化本质上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平台化本身也需要科技体系来落地与赋能,机构内部科技体系搭建必然要以平台化的思维推进。
你可能会说,不对啊,怎么我听说有的量化投资团队并不追求平台化,而是在强调挖有效因子、下单速度?这里要关注的,是定位和发展阶段与精力关注点的匹配问题。自营团队有自己的优势和活法。这不代表对其能力的评价,千万别误解。
因子从有效变无效,速度可以很快。对量化管理人来说,重点不是得到某个秘密因子,而在于能建立规模化体系化生产,并持续跟踪去伪存真的系统流程。同样,真的必须强调下单速度最有优势的团队。自营高频可以好好做就行,不用非要做资管,去分享受容量限制的高确定性自营盈利。即便自营高频做的好好的,就是要正式开展量化资管业务来个花开并蒂,那也应该正儿八经地强调量化资管该强调的体系建设。
总体来讲,交易门服务和接触过的量化管理人都希望能带给投资者平静安宁。做让投资者能睡得着觉的系统性投资。只不过量化行业对外宣讲和品牌定位时,容易被一种称为科学教的非理性崇拜反噬,即被盲目崇拜而异化了的“科学理性”诱导出了非理性的群体行为。任何事情用力过猛,总会过犹不及。
那么体系化升级带来过程确定性之后,最后传递给投资者的投资业绩效果如何,大家必然非常关心。另外,任何优势特点都有走向反面的时候,量化投资方法论上同样存在一些娘胎里面带出来的缺陷,特定环境下还会被恶性放大。这些问题以后慢慢聊。
这世上并没有什么完美的投资模式和策略方法,量化投资自然也不是完美的。认清了不完美的真相后,还在勇敢投入全心努力的人,在任何结果之下都值得被尊敬。祝福量化管理人和信任他们的客户平静安宁,做能每天睡觉都能安心拿着的投资。
前面挖的坑自己最后填一下。很多投资者艳羡自营量化团队传说中的秘密有效因子,和号称全市场最快的下单速度,想要从他们的量化印钞机器中分一杯羹。其实你可能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想得太好了,并确实低估了极少数大赢家。据我所知大多数自营团队一样过的挺卷的。至于找赢家分一杯羹,我只能说你想多了。
下期品哥小作文预告:与行业1000个人聊过之后,品哥的结构化分类思考。
关于品哥小作文:和行业上千人聊过的品哥,疫情期写写小作文和大家分享思考。如果你希望和品哥聊聊,欢迎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字“品哥”,获取聊天路径。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