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数学家在民间
敬请扫描👇关注我们的视频号
视频号将发布短小精悍的精品数学视频,希望能点燃你的数学火花!
一,

前两天,文章《这么低劣的数学辅导书为什么会在家长圈这么流行?——评《高思课本》与《高思导引》》中提到了《高思课本》《高思导引》中处理鸡兔同笼型问题的方式非常蠢笨。
今天,我们专门来谈谈这个小学四年级数学广角中的鸡兔同笼型问题,五年级学的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初中学的二元一次方程,三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之间的关联。
二,
有家长反映说:小学数学学到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后,老师往往都要求相关的应用题一定要用方程解,不能用直接的方法替代,她表示不理解,直接的方法既好做又好理解,比如下图的两道题,直接减法或除法不行吗?
为什么要一定要列方程x+0.08=1.53,30x=1.8然后再解呢?
我来告诉你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有多重要。从小学的一元一次方程,到初中的二元一次方程,三元一次方程这是一脉相承的;一元一次方程还可以延伸到一元二次方程,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多项式,这些概念都是最核心的数学概念;二元一次方程,三元一次方程还可以在解析几何中代表平面的直线,空间的平面;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法是解析几何的根基,也是求各种更复杂方程组的根基;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还可以延伸到多元一次方程组,延伸到高等代数,再到抽象代数,抽象代数几何,,,,,
总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是整个数学的根基,是核心的核心,基础的基础。相比较之下,解应用题倒显得无足轻重了,数学越往后,比如到了初三,高一高二高三,越抽象,方程本身和代数本身越显得重要,而用一元二元三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越不重要了。
三,

什么是鸡兔同笼问题呢,就是那些可以直接列成二元三元一次方程求解的应用题
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下数学广角中的鸡兔同笼,列成方程就是

x+y=35
2x+4y=94
对于没有学二元一次方程的小学生而言,最能直接想到的就是枚举法,15只兔子20只鸡行不行?10只兔子25只鸡行不行?多猜几个数字,答案就差不多出来了。
更高明一点的想法就是假设把每只兔子腿都砍掉两个,如果觉得太血腥可以假设每只鸡都长出两条腿,暂时把这种方法成为假设法吧。
如果直接把这种假设法教给小学生,是不是就ok了,不是!题型一变又不行了,比如下面这道题,考年龄问题,再让奶奶或者小红长腿有用吗?
列成方程就是

8x-y=0

9(x-1)-(y-1)=0
但是如果不用方程,你就不能用砍腿长腿方法,得考虑其他技巧,比如什么和倍,和差,差倍,变倍,盈亏,,,,前两天还有位老师提出画图法,还说画图法是必学的。
其实这一大堆玩意没有什么是必须学的。很多人都没有搞清楚,在数学教育中,提鸡兔同笼问题是为了什么?提这个问题最终目的是为了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鸡兔同笼问题哪怕等到初中开始学二元一次方程之前再提也没问题,小学生不是非学不可,你要考虑小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为什么把鸡兔同笼问题放在数学广角,是为了引发学生思考发挥探索,像什么枚举法,假设法,什么和倍,和差,差倍,变倍,盈亏,画图法,,,,这些都是属于孩子自主探索的空间,从教学训练的角度来看都是细枝末节的东西。
自主探索是一个天马行空自由发挥的过程,哪怕在层次上原地打转都没关系,但是教学,训练一定要考虑层次的提升。小学生中高年级到初中解各种应用题是为了什么,最终是为了掌握一元二元三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这才是重点,用一种方法解所有应用题,简洁优美。掌握方程解应用题是为了什么,主要还是为了学一元二元三元一次方程本身,并以此为核心,延伸到整个数学大厦。
像《高思课本》《高思导引》那样,没讲二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之前,讲授一大堆什么和倍,和差,差倍,变倍,盈亏,,,,的技巧,让学生刷一大堆鸡兔同笼型题目,这种教学,这种训练就是驴拉磨式的原地打转,毫无效率可言。
经常听到一些半吊子水平的奥数老师,各种鸡娃公众号语重心长地对家长说:
“如果你孩子有***水平就刷《高思课本》”
“如果你孩子有*******水平就刷《高思导引》”
我是觉得,如果你孩子要真有水平,真是学有余力,还不如直接提前学,三四年级学五六年级,五六年级学初中,比如直接学二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五,

数学教育一定要区分,哪些是核心,是根基,是属于需要传授的,需要做一定量习题巩固的,哪些是属于让孩子自主发挥探索的空间。你什么都拿来讲授,刷题,那就是填鸭式教学
比如竖式计算方法是一定要讲授的,各种巧算速算要留给有兴趣的孩子去发挥探索,肯定会有不少孩子在学竖式计算,练加减乘除过程中发现一些速算巧算窍门,没发现也不能说明什么。
再比如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三元一次方程,以及方程解应用题,那是肯定要重点讲授的,还要做不少习题巩固加强。至于鸡兔同笼问题的和倍,和差,差倍,变倍,盈亏,,,这些玩意是留给孩子自主探索发挥的,当然也可以稍微点拨一下,提示一下,引导一下,但这里绝不是你教学力量发挥的地方。
至于趣味数学比如各种竖式计算谜题,数独幻方,那就是用来玩的,有很多孩子喜欢,也有很多孩子不喜欢。其他的趣味数学内容多了去了,要让孩子有充分的选择对象,多接触各种趣味数学,根据自己喜好自主选择,自主探索。
像《高思课本》《高思导引》那样,不分青红皂白,不分主次轻重,胡子眉毛一把抓,不管是速算巧算技巧,还是和倍,和差,差倍,变倍,盈亏,,,等鸡兔同笼技巧套路,还是竖式计算谜题,数独幻方,统统抓过来,《高思课本》中例题分析,习题,刷题,然后《高思导引》再兴趣篇刷一遍,拓展篇刷一遍,超越篇再刷一遍,,,,
真是蠢笨!
又蠢又笨!

批判文章,打假文章:
数学教育文章
奥数培训批判:
我们已经开通了同名微信视频号:职业数学家在民间,敬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我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