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出个成果可太难了”“发了论文我却一点儿也不开心”“还没找到教职,未来出路在哪里”“坑这么深,究竟什么时候才能成功上岸”……这些博士后内心深处独白最近被一场调查研究呈于纸上。今年6月至7月,《自然》与市场调研机构合作,首次对学术界的博士后群体展开了一项大规模问卷调研。93 个国家的 7670 名博士后参与,回答了在职业前景、工作负担、职场文化等方面面临的问题。
超半数博士后“压力山大”
据调查研究显示,51%的博士后感觉“压力山大”。这些压力分别来自于工作时间长、工资水平低、工作没保障以及歧视与骚扰等。其中有50%的女性博士后和46%的男性博士后坦言,因为心理压力过大曾经考虑过要放弃科研。三分之二的人因存在心里障碍考虑过辞职。
因为工作中的压力,很多博士后对自身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作为女性,许多博士后在职时已当了妈妈。然而生活和工作不能兼顾,家庭事务让她们感觉很容易落后与其他同事,特别是因休产假而造成的对工作的打扰,往往让她们感觉脆弱而无奈。还没当爸当妈的博士后也有自己的压力。作为科研领域的“临时工”,虽然因工作可以有机会飞到全球各地看世界,但是“漂”久了的博士后们坦言,当你想要稳定下来的时候,就会发现在大学里拥有一个永久职位有多“香”了。
还有人把压力大的原因归咎为工作时间长。在此次调查中,参与最多的是从事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在生物医学和化学领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绝不夸张,一切结论都要靠实验数据说话,这就要求研究者要花大量的时间在实验室里。多干一分钟,就多出一分钟的成果。受访者大量业余生活时间被“搭”进了工作中。
干得比牛多,吃得比鸟少
博士后辛苦的工作并没有换来对等的报酬。一位在美国从事化学研究的博士后表示,在某些情况下,博士后的薪水可能不到助理教授的一半,通常只比研究生多几千美元。而要承担的责任却远超研究生。 
据统计,受访者中只有46%对工资和福利感到满意,还不到总数的一半。据统计,博士后之间收入差距很大,年薪中位数是 3.8 万美金。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地区和学科领域上。同样超过 5 万美金的年薪,来自中北美洲受访者70%能够获得这样的报酬,而欧洲受访者中只有 29%,亚洲受访者更少,是13%。从学科领域来看,天文学和行星科学博士后中,63% 的受访者的年薪超过 5 万美金,是所有学科中最高的。但这个人群仅占调查总人数的 3%。51%的生物医学博士后年薪也能超过 5 万美金。但是在社会科学和生态与演化学的博士后中,这个比例分别只有 43% 和 36%。
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在过去的一年里没有加薪,5% 的受访者的薪水比前一年更少。很多受访者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经费缩水是导致收入减少的因素之一。
疫情让困境雪上加霜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所导致的社交隔离,让全球流动的博士后们更难找到工作机会。调研显示,约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疫情对于自己职业前景造成负面影响,12%的受访者因疫情失去了工作机会。在中国,5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职业前途遭受重创,另有25%的表达了不确定性。此外,疫情对工作机会的影响也因研究领域而产生差异。在计算机科学和数学领域,受影响受访者不到一半。而在化学、生态演化以及生物医药领域,因疫情受影响的受访者均在六成及以上。 
一位德国生物工程学家表示,疫情之前自己已经拿到了大学教职的口头offer,然而新冠疫情发生后,所有招聘暂停了。后续结果如何他不得而知。对于尚在国外工作的博士后来说,疫情对他们的潜在影响或许更大,很多人既要担心研究成果,还要操心签证及居留等问题。一名在美国工作的印度生物化学家表示,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自己三个月无法工作,而自己的签证也即将到期。他担心将在没获得研究成果的情况下离开实验室。
学海无涯 科研之路道阻且长
工作不稳定,收入低,获得终身教职的道路充满未知……作为学术界的无产者,博士后们虽然面临着重重压力,但是大多数人仍然坚持着自己的科研理想。调研显示,受访者中对自身位置表示满意的人占六成,他们仍然把学术界的职位视为他们的首选目标。八成受访者表示,工作当中的乐趣让他们感到满足;四分之三的人因为自己的独立而感到满意。
不过,面对“如果时光倒流,你还会选择从事科研吗?”的问题时,只有不到一半的受访者回答“是”。博士后漫漫征程,沉浮其中的你上岸了吗?是否后悔了这样的职业选择?欢迎给我们留言。
点击下方
知社人才广场
,查看最新学术招聘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媒体转载联系授权请看下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