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的一个午后,许韬站在香港中环干诺道中国农业银行大厦门口,面前堆着70个纸箱子。
农行的工作人员走出来。警告许韬,说已经报警了,箱子两个小时之内搬走,要不“后果严重”。
许韬1979年出生,来自河南焦作。不久前他从奋斗了8年的某大型中资投行离职。几个月来,他忙着建团队,扯摊子,做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
许韬在香港租了1500尺(约140平方米)的毛坯房做办公室,装修、家具都得自己搞定。
为了节约成本,许韬从深圳的家具城订了一车办公家具,由物流公司发到香港中环干诺道紧邻农业银行大厦的写字楼。
干诺道是香港中西区核心干道,穿过中环心脏地带。沿路座落着香港最具知名度的一些地标性建筑,包括文华东方酒店,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大会堂等。
几分钟前,物流公司把家具送到写字楼门口。司机从车上卸下70箱家具,堆在马路边,转头就走。“他不肯给我搬上去了,我给他钱他也不肯。把我气得。”
许韬跟司机吵了一架。
架吵完了,箱子还堆在原地,一个都没少。
许韬借来一个推车,卷起袖子,吭哧吭哧地把几十个箱子一趟趟搬进大楼,运进电梯。
“这种琐碎的事,你说苦也不苦,但你得扛着。”
自己搭团队这一年多来,许韬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装修办公室、搬箱子、设计公司LOGO、印官方纸袋、给办公室买空气净化器、装订书架、买书……
许韬喜欢从无到有地搭建一个平台的过程。
2008年6月,许韬加入某大型中资投行香港办公室,负责搭建财富管理业务(部门最开始叫“Private Client Service”,后来才改名叫“Wealth Management)
那时他没有客户、没有交易系统、没有产品。他一个人身兼多职:做销售,当交易员,设计平台,一切从零做起。没有交易系统,许韬就跟IT一起开发系统,每天做测试。他还要给香港证监会写材料,和公司部的部门开各种会议,每上线一个新产品,他都要跟法务、合规、IT,风控,财务等后台部门沟通。
从2008年到2010年,许韬有两年时间都没有休过周末。他努力推动新业务,平台从最开始只能做港股,到可以做全球股票,从只能做现金交易,到做Margin,衍生产品,期权、债券。
刚开始时他一个客户都没有,高峰时名下的客户资产达100多亿港币——那时许韬每天要做几亿、十几亿的交易。
上一份工作对他来说是一次“半创业”。业务做起来之后,他慢慢地体会到大机构的各种毛病。他感觉付出和回报也往往不成正比。
帮客户做资产配置时,许韬发现许多产品的收益没有他自己做的好。这使他萌发了创业的念头。
“我为什么还在平台打工?还不如自己出来干。”
只要在市场上,总会有机会
2017年2月以来,恒生指数连续上涨。乐观的声音此起彼伏,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市场资金结构正发生深刻改变,港股牛市就要到来。
许韬2016年12月拿到了香港证监会的4号牌和9号牌,今年2月份就马不停蹄地发出了第一只产品。这几个星期,许韬的团队一直忙着给新基金建仓。
被问及这几个星期的收益时,许韬说:“虽然我们有正收益的,但时间太短,没啥说服力。”
然而他也表示,开始赚钱,对于在高压下运转的团队来说,心里好受多了。
许韬最开始做交易,其实是“被逼”的。
在香港做财富管理工作头几年,许韬手下没有交易员,他只好自己下单。
当时许韬的客户分为两类。
第一类客户投资经验丰富。他们有自己成熟的交易路数,要么做价值投资,要么做趋势交易,有人做多,有人做空,各有所长。第二类客户不懂投资。许韬要给他们提投资建议。他要做研究,看市场,帮他们买进股票、盯投资组合,他担当起PM的角色。
在香港投行8年的时间,许韬经历了包括2008年金融危机,2011年的欧债危机,2015年的中国股灾等大起伏。每一次起伏,都让他反复试错,审视自己交易方式、风格,了解自己的弱点。
许韬记得2008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他判断股票有机会,让客户买,但客户不敢买。
不买股票,就买债吧。
2008年10月的时候,他建议客户买中石化的可转债。
当时市场弥漫着恐慌情绪。许韬问客户,是否相信中石化过两年会倒闭?如果相信中石化过两年不会倒闭,那么中石化的债券怕什么违约呢?
中石化可转债当时跌到近80块,许韬分批次在80多和90多的时候买入。几个月后就涨到100多。
2008年让许韬认识到 ,在市场最低迷、最悲观的时候,一定要敢去买——前提是要保证能活到有机会的时候,并且那时还有子弹。
中石化零息可转债:发行规模117亿港币,转股价格10.76,2014年4月24日到期,到期赎回价格为121.069元(Put Date: 2011年4月11日,Put Price: 111.544元)
2015年6月,在恒生指数冲到28000点时,许韬接管过一个账户。当时市场气氛狂热。许韬很亢奋,买了一些“港A股”概念的公司。
没过多久,A股和港股开始大跌,许韬接管的账户一度亏了40%。
许韬决定止损。
他的逻辑是只要在市场上,就总会有机会。但该止损的时候要止损。
“你跌了40%,你需要赚70%(才能回本)。但如果你跌了一半。那你就得赚一倍才能回来。”
止损后,许韬心情平静下来。
很多基金经理亏钱的时候,躲起来不见客户。许韬觉得这是人性,他也会有躲起来的冲动。但越是亏钱的时候,他越要逼自己跟客户沟通,讲自己的操作理念和情况。
他用坦诚为自己争取到了空间。客户并没有给他太大压力,更没有指手画脚。而是给了他更多的时间。
2016年,许韬优化仓位。他把这个账户扳了回来。
这一段经历给许韬许多启发。他开始反省自己以前操作的问题——比如仓位太集中。仓位重的时候,容易“屁股决定脑袋”,只看到有利的一面,看不到风险。但如果仓位平衡,而自己的假设被市场验证是错误的时候,他就更能下手止损,不会畏手畏脚。
多年操盘,许韬的另一个感悟是仓位不能太分散,像“撒胡椒面一样”。
股票数量太多,时间和精力都会不够用。而试图去抓住市场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其实是不可能的。
许韬团队的第一只基金,目标是分散风险、稳健收益,采取多元顾问,持仓标的目前不到20个,最后计划加到30-50个。他个股持仓比例最多不超过10%。这样的比例给他比较从容的空间,进可攻,退可守 。
虽然投资本质上是一件很孤独的事情,但他重视建立公司内部的沟通和风控机制,避免踩地雷,避免个人犯极端的错误。
“我前几天开会还给大伙说,你再看好一个标的,不要一上来就打满。这个市场充满不确定性。打满的话,涨了当然好,但万一跌了怎么办?你还敢不敢再加仓?”
站在风口上
2月10日下午,中央电视台财经报道组的几位记者从上海赶来,在许韬深圳办公室采访价值投资者查尔斯(交易门于2015年采访报道查尔斯,之后报道不断在媒体发酵,并引起央视关注)
认识许韬多年的查尔斯对他的评价是:“不紧不慢,不温不火,身边聚集了一群做事的人”。
节目组选择以许韬办公室的书柜为背景,进行采访拍摄。安顿好查尔斯和央视节目组的记者后,许韬回到自己的电脑前,聚精会神地看盘。
2017年2月,许韬在深圳办公室看盘。
许韬办公室位于深圳中信证券大厦,明亮宽敞。
他酷爱读书,办公桌上堆满了几十本书。随便翻来,就有《毛泽东选集》、前美国财政部部长盖特纳的《压力测试》、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动荡的世界》等。
书堆里,还摆着一叠深港大巴的“环岛巴士”的票根。
许韬的同事,研究员李冰告诉我,许韬曾经和实习生一起去香港出差,他给实习生订了上档次的旅馆,自己就睡在办公室。
许韬团队十几个人,有他北大光华的师弟师妹,有上一份工作的同事,也有多年的朋友。听说他要创业,大家纷纷从大机构辞职,加入他的团队。
许韬想做以投研为核心竞争力的顶尖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初创公司,他的团队算相当齐整。关键成员在A股、港股、美股不同领域各有所长。其中杨栋和彭宗锋偏重港股,王灿偏重A股,张文勇偏重美股。
身为团队创始人、CEO,许韬的肩头压着三大重任:“找人、找钱、找方向。”
“创始人一定要承担起创始人的责任,要冲在最前面,但你不能只讲情怀,你要给大家面包,还要把事情搞定。在最惨,别人都冲不下去的时候,你还得顶着。”
许韬下定决心单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认定了“海外资产管理”是一个值得耕耘的大方向。
他说,“风口来的时候,你要全身心扑上去。大干一场。”
听说许韬单干、发产品了,很多前客户,要么保持中立,要么很“磨叽”,有的也都只想先投一点点看看。
许韬想得很开。“你换个思路想,人家在你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愿意投入,已经很好了。”
毕业于北京大学、曾经在太平资产工作的杨栋是许韬团队的投资总监。杨栋告诉我,这几月,他和许韬一起起码见了几十个客户。
“一条路走不通,他一定会想办法通过另外的方法解决。”
拿到资管牌照后,他首先要决定的是发什么产品。很多客户对保本产品更感兴趣,但许韬认为股票市场更有机会,对公司做业绩是很好的时点。因此,他决定先发股票产品。
果然,基金很快盈利,他明显感觉到团队的士气、客户的兴趣大不一样。
第一只基金发出来,许韬也忙着注册国内的私募牌照,琢磨着怎么和机构谈,同时也不忘团队建设。最近,他刚拉着公司去莲花山公园进行了一次团建,公司内部外部依然有不少挑战——”我就是要不断解决问题”。
当然,质疑他的声音从来没有停过。哪怕是他太太,一开始也对他的决定表现出保留。
更多的质疑来自外部。没拿到资管牌照时,有人质疑他拿不到牌照。拿到牌照了,有人质疑公司没有产品。等发了产品了,有人质疑他不能赚钱。
“你要真做事儿的时候,永远有人不相信。你就往前做,你把事一件一件搞定,大家的士气才会越来越凝聚。”
管别人的钱是很“累心”的事:要养活团队,要带大家往前冲,还要关注每一个细节。
但许韬不太愿意跟我聊他吃的苦。他说,就好像一个投资组合里,能选到涨得好的股票,总也有跌的股票,做事也是这样,有起有伏,也再正常不过。
“我有手有脚,有靠谱的一伙人一起干活,还有儿子,老婆又漂亮,有啥好抱怨的?”
2016年9月,许韬在北大汇丰商学院和同学分享从业的经历和感受。许韬在北大未名BBS以“Tow”的 ID闻名。他当年从人大考进北大光华硕士,深深感知到信息不对称给考生带来的困难。他拉钱拉人,创办”光华人“论坛,分享考研、求职、简历写作等信息。这个网站后来激励了无数后来人。许韬现在依然定期和北大光华和汇丰商学院的同学交流。
许韬的投资思考
1、亏损和盈利具有非对称性:亏20%需要赚25%回本,亏50%需要赚100%回本。要及时止损。
2、市场不好的时候,要保持适度乐观。
3、不用天天盯盘。天天盯盘,有些好的股票,不一定能拿得住。多放长一段时间,收益更高些。跑进跑出的过程中,有手续费的成本,很容易追涨杀跌。
4、仓位上我比较平均。仓位太重,容易屁股决定脑袋,容易只是看到这个公司有利的一面,看不到风险的地方。如果仓位平衡,我的假设被市场验证是错误的时候,那我止损的时候能下得去手。
5、股票数量太多,自己时间精力盯不过来。看上去可能很勤奋,但一段时间下来后,收益率未必特别高。试图去抓住市场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其实是很难的。
6、投资本质比较孤独,还是需要交流。因为市场上的风险点也比较多,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公司看懂。
7、市场有时会变化,不能过于我执,要不会犯极度错误。该坚持要坚持,该承认自己错误的时候也要承认自己错了。
多看一眼:
*往期主角回顾:
徐宁 | 韩超 | 向勇 | 关工 | 宗旺 | 张展 | 比歌 | 查尔斯 | 墨有鱼 |曾盛敏 | 谢飞 | 麦克 | 夏淼 | 文波 | 杨朱 | 佩里 | 迪恩 | 陈达 | 柯安迪 | 魏嘉 | 王磊 | 克劳德 | 晚枫 | 杨春 | 婷姐 | 周密 | 曹晋波 | Alan | 刘夏 | YY | 韦哥 | Samuel | 李奥 | 汤隆 | 思凯 | 董可人 | 慧哥 | 索超 | 石枫 | 罗烜 | 邹志峰 | 陈旭飞 | 无谓君 | 萧雳 | 裘慧明 | MC | 李云 | 艾伦 | 李佐凡 | 峰哥 | 杜迁 | 王轩 | 蔡庆 | 王啸 | 小萨 | 童威 | 樊瑞 | Sky | 虎哥 | 薛永 | 胖虎 | 陆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