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书籍是《无限的游戏》,作者是西蒙·斯涅克,在 TED 上看过他的视频,一个知名的演讲家。
2020年第95本书
这本书是写给企业家的,怎样把有限思维转变成无限思维,实际上中书中的很多建议换个角度用在个人发展上也同样成立,用无限思限去面对人生。
有限游戏与无限游戏
游戏分两种:有限游戏与无限游戏。
有限游戏的玩家都是已知的。他们有固定的规则,有一致认同的目标,一旦目标达成,游戏就结束了。
无限游戏则既有已知玩家,也有未知玩家,且没有确切的或一致认同的规则。尽管可能存在一些惯例或法律,对玩家的言行有一定的约束力,但这些也只圈定了一个非常广阔的范围,在该范围内,玩家想怎么玩都可以,打破惯例,有时也是可以的。每个玩家的游戏方式完全由自己决定,可以随时因任何原因而改变。
无限游戏没有时限,也没有终点。既然没有明确的游戏终结点,自然就不存在所谓的“赢”。在无限游戏中,玩家的首要目标就是一直玩下去,也就是让游戏一直进行下去。
这两种游戏的观点来自哲学家詹姆斯·卡斯教授于1986年出版的著作《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一个哲学家眼中的竞技世界》(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小书)
比如婚姻、友谊、学习、政治等等都是无限游戏。
而商业游戏完全符合无限游戏的定义,但很多领导者确只用有限游戏的规则去思考问题,不停谈论着“赢”,沉迷于“赢得竞争”,向世界宣称自己是“最棒的”,说自己的愿景就是“成为第一”。遗憾的是,这些目标在没有终点的游戏中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若在无限游戏中运用有限思维,我们就会不断做出有碍实现自身抱负的决定。
在有限游戏中,时间一到,游戏就结束了,直到另一时间游戏再开始。而在无限游戏中,情况正好相反,不断继续的是游戏本身,时间会耗尽的是玩家。无限游戏没有胜负之分,当玩家耗尽了参与游戏所需的意志与资源后,就会自行退出。
但你在商业游戏中换种思维方式,往往能让你的企业变的更强大。
用无限思维来领导团队的这一选择与其说像备战足球赛,不如说像你决心要练出好身材。这不是只做一件事就够了的,我们不能指望去健身房一次性锻炼9个小时就能立刻拥有健美的身材。不过,若是能坚持每天都去健身房练上20分钟,就一定能练出好身材,坚持比强度更重要。但这里的问题是,没人知道我们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看到成果。事实上,出成果的时间点也是因人而异的。但有一点毫无疑问,就是我们都知道这样做是百分之百有用的。
若想运用无限思维来领导团队,就必须做到以下五点:
当你选择无限思考之后,每天醒来都干劲满满,在外工作倍感安心,一天结束心满意足。当属于我们的游戏时间结束时,回顾这一生,回顾职业生涯,我们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这一生活得很值。”
用无限思维玩无限游戏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生活是无限的。我们是生活这一无限游戏中的有限玩家。我们来来去去,生生死死,无论有没有我们,生活都将继续。这场游戏中还有其他玩家,有些是我们的对手。我们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也会遭遇失败的痛苦,但无论输赢,第二天,我们仍会继续游戏。无论赚了多少钱,积攒了多大的权力,升职过多少次,我们都永远不会得到“生活赢家”的头衔。
在其他的游戏中,我们都有两种选择。尽管我们不能选择游戏的规则,但可以选择玩不玩,以及怎么玩。生活的游戏却有点儿不同。在这个游戏中,我们只有一种选择。我们一出生就会自动成为玩家,唯一可以选择的就是我们想要在这场游戏中运用有限思维还是无限思维。
如果选择用有限思维来生活,我们的首要目标就会是比别人更富有或升职更快;如果用无限思维来生活,我们的目标就会是推进一项比自身更伟大的事业。我们将那些与我们有着相同愿景的人视为事业伙伴,努力与他们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希望能够共同推进这项对众人都有益的事业。我们对自己所享有的成功心怀感恩,在自我进步的同时也会努力帮助周围的人进步。用无限思维来生活就是要过服务他人的生活。
记住,在生活中,我们同时参与着多个无限游戏,我们的职业生涯只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在养育子女、友谊、学习和创造力等方面也不存在所谓的赢家。但我们可以选择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来处理这些事情。在养育子女时,若选择有限的思维方式,我们就会不择手段地为孩子提供最好的一切,并确保他们样样都出类拔萃。这看上去似乎很合理,毕竟这些都“将帮助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中出类拔萃”。只是,当有限思维变成我们的首要战略时,道德就可能堕落,我们就可能会因为迫于压力,过分执着于孩子在某个制度中的等级高低,而忘记关心他们作为人是否在学习或成长。
临床心理学家温迪·莫格尔(Wendy Mogel)分享了一个极端的例子。在一次会议上,她正在发言,一位父亲突然举起了手,告诉她,他曾因为儿子的阿普加评分(apgar score)与儿科医生吵了起来,最终吵赢了。阿普加评分是对新生儿健康状况的检测,要在其出生后的1~5分钟内进行。莫格尔解释道:“如果他们的皮肤是青紫的,摸上去是松软的,就得1分;如果是粉色的,摸上去是饱满的,就得5分。”我们稍微想一想就会发现,这位家长似乎更关心“赢”,更想要让自己刚出生的孩子拿个高分,而非真正关心孩子的健康。想想在未来的18年中,这位家长可能会为了让孩子一直得到最高分和一直就读最好的学校而做到何种程度?以及又会对孩子是否有真正学到东西和孩子方方面面的健康忽视到何种程度?
无限思维的子女养育方式与之相反,我们会帮助自己的孩子发现他们的才华,引导他们找到激情所在,并鼓励他们沿着那条路向前走。这意味着,要教孩子懂得服务的价值,教会他们如何交朋友,以及如何与他人打成一片;这意味着,要让孩子懂得教育是持久的,不会因为从学校毕业而结束,教育会贯穿他们的一生,但不一定总有课程或分数的引导;这意味着,要让孩子懂得如何运用无限思维去生活。在这场养育子女的无限游戏中,没有什么贡献是比让孩子能在我们离开后继续成长,继续为他人服务更伟大的了。
用无限思维去生活意味着,在做决定时要考虑到这些决定可能产生的间接影响与再间接的影响,在考虑给谁投票时要换一个不同的视角。一旦做了决定,就要对其后续的影响负责。
与其他所有的无限游戏一样,在生活这场游戏中,我们的目标不是赢,而是让这场游戏继续下去。我们要过一种服务他人的生活。
没人会想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下银行账户的最终余额。我们希望人们记住的是我们对他人的付出,是尽心尽责的母亲、慈爱的父亲或忠诚的朋友的形象。服务他人才是有利于这场游戏的做法。
在生活的这场无限游戏中,我们只能做一种选择。你会选择什么?
应用无限思维去思考人生

当你把思维方式换成无限思考去思考问题,很多事情就会变得有趣起来。
我思考了一下,给自己提出几个问题:
1、思考什么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意义,我死的时候,希望自己是如何度过这一生的呢
2、要如何定义自己的事业?
3、如何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幸福度
4、怎样拥有攸关存亡的变通性?
这一条可以用 100 天行动来解决,每年尝试一次新的 100 天行动,帮助自己不断的突破舒适区,去学习和探索新的知识和领域。
5、如何在人生的关键时间做好选择,拥有勇气。
6、你的人生原则都有哪些,你是如何应用的?
基本上每一条我都写过自己的答案,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你的答案是什么?
下面有一些链接,可以参考一下:

100天行动读者反馈
现有付费课程  
① 
打败拖延症:
我是如何战胜拖延症的?
  关于warfalcon公众号  
①目前有2000+篇自我成长相关实用类文章
4年进入有道云笔记最有价值公号top10
6年占据印象笔记收藏服务总榜top1
④知乎同名,回答被100万+人收藏
文章搜索传送门
↓↓↓
加入一百天行动
↓↓↓
喜欢记得点在看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