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个人都能被看见,但小人物也有自己的光。《我们这些小人物》主题征稿正在进行中,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来稿请投:
[email protected]
“咔……”像往常一样,静打开了手机的静音模式,长舒了一口气。
昨晚领导要求电话保持畅通,随时待命。虽然最后电话并没有响,但静还是紧张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戴着浓郁厚重的黑眼圈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把手机调回静音模式。因为每次电话一响,静都会吓一跳,所以手机一直静音。
静是一个内向而害羞的人,和人交谈无法长时间直视对方的眼睛,而且一定要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距离才不会紧张
。开会喜欢坐在角落,不发一言;从不踏进销售特别热情的商店;乘出租车只坐在司机的斜后方,以防被迫应对对方突然开启的话痨模式。

不是不喜欢和人交流,静和熟悉的朋友们也可以谈天说地,捧腹大笑,但总是在某些不那么放松的时刻感受到开口之前的压迫感。说不清楚缘由,就是不自在。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社交恐惧症?或许没有那么严重,内向和社恐也不是一个概念,但静觉得自己有这个倾向。
所以毕业后,静找了一份写报告的研究性工作,每天坐在办公室安静专注地完成任务。但人终究是社会动物,社交无处不在。

收拾好东西准备出门,在拧开门把手之前,静听到走廊里有声音,邻居也出门了。于是静又回到镜子前整理了一下头发,查看一下窗户是不是都关了,还有水电。重新回到门前站定,确认走廊里寂静无声,这才放心地开门出发。
到办公室后,发现大家都在专心盯着电脑,静默默地走到自己的工位。
“各位早上好!”同事小轩和静前后脚,但她的声音每个早上都会响彻办公室,愉悦而充满活力。
“早,小轩!”其他同事们纷纷抬起头回应,静的声音也淹没其中。静有些羡慕像小轩这样能自然而然和所有人打成一片。两个人同时入职,一年过去了,有什么事儿前辈们总会第一时间想到小轩,而静就显得有些不起眼。


图 | 视觉中国
其实静的报告写得非常好,经常得到领导的赞赏。但也因而有人说静高冷傲气,觉得自己了不起,所以不怎么和别人说话。为此静也是百口莫辩。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哈佛有一项研究表明,成功人士中的内向性格占比高达70%。但这一结果可能不太适用于中国社会。内向的孩子总会被家长认为性格不好,要及时纠正。从小到大,静周围的人都在说要和同事、领导搞好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比别人早一步升职加薪。
午饭是单位食堂打包好的盒饭,送到工位。很多同事喜欢结伴到茶水间边聊边吃,静却还是感觉一个人更自在些。一边吃一边在手机上刷新闻,看到这阵子火遍网络的系列漫画《芬兰人的噩梦:另类芬兰社交指南》,静差点笑出声,这描述的不就是自己吗?和陌生人同乘一部电梯会尴尬万分,拦错了巴士却不好意思不上车,在公交车上宁愿站着也不愿意和陌生人同座。注重私人空间也是一种高度文明的表现呢。

饭后大家一起去楼下散步,静跟在大家后面,倾听着他们的谈话,只有被单独问道才会开口。办公室的阿姨们问静有没有男朋友,静羞涩地摇了摇头。接下来阿姨们就热烈地讨论开了,细数着单位里面还有哪些单身青年。

静默默地听着,脑海里却想起了上周末父母给介绍的一个男孩。两个人约在饭店用餐,静对男孩的印象不错,但也正因如此而有些拘束,放不开。两人聊天时静鼓励自己直视对方的双眼,但坚持不了几秒就又低下头去。而且静也不会说俏皮话,一板一眼地认真回答着对方的提问,偶尔抛出的话题也都干巴巴的。吃完饭男孩送静回家,但没再主动联系。

都说现在的女孩子要主动,静也想过主动联系对方。但说些什么呢?问对方工作忙不忙?吃饭没?周末干什么了?好像也没什么意思。思来想去,那种压迫感又来了。
父母也一直为静这样内向的性格表示担忧,好像一个人只有足够外向才能在社会上生存下去。既然如此,为什么内向的基因没有在种族发展的过程中被优胜劣汰呢?静不以为然,虽然会有些遗憾自己不是外向的那一类,但内向的人也有内向的优势啊!
“静,这次的报告写得不错,已经递交到集团了。”下午部门例行的总结会上,领导又表扬了静写的报告。
静一听脸就红了,低下头,不敢看所有人聚集而来的目光。散会后很多同事来称赞静,静不知道该说啥,只能一边有些窘迫地笑着,一边连连摇头,说:“没有那回事。”

会议结束后正好下班,静约了做头发,赶忙收拾东西赶去理发店。对于静来说,每次去理发店都像是赶赴鸿门宴,不是推荐办卡就是建议烫完再染个色。静每次都以家离得远为由拒绝,但周旋几个回合也让人心累。尤其是今天,做完头发后只剩静一位顾客,结账的时候所有店员都围了过来,苦口婆心地劝说她办卡。
“我们都是为您考虑,现在办卡特别划算,这一次消费您就能节省三百元。以后您烫发染发都来我们家,您不是也觉得效果非常好吗?有的时候,做头发遇到对的理发师就是一种缘分。”
静是个从来不会给差评的顾客,尤其是当着对方的面。现在周围站了一圈人,那种压迫感排山倒海般地滚滚而来。有那么几秒,静真的动摇了,这些人也不容易啊,而且办卡确实划算,然而自己真的需要吗?静听周围的人把所有想说的话说完,冷静了几秒,抬起头,坚定地说:
“谢谢,但我目前真的不需要,如果有需求我再过来。”说完,静转身离开,走出理发店的那一刻像走出考场一样,彻底松了一口气。

回到家后,天都黑了。静没心思吃饭,赶紧打开电脑,登录邮箱。两星期前给一家周刊投稿,今天是能收到回复的最后一天,否则就是没选上。其实,作家是静一直埋藏在心底的梦想。 
有一封未读,忐忑地点开,“恭喜”的字眼第一个蹦到静的眼前。
静走到窗前,推开紧锁了一天的窗户,让晚风自由地穿堂而过。静咧嘴笑了,没有迟疑和遮掩,一个人在家不用去担心自己笑得好不好看,可以尽情享受完全属于自己的喜悦。 
今晚的夜空晴朗无云,仰起头仔细辨认,可以看到几颗星星,隐约而微弱,但却是力所能及地闪烁着属于自己的光。也许我们没有活成他人眼中最耀眼的样子,但要学会好好爱自己,月亮很耀眼,星光也无可替代。
长期征稿
我们这些小人物
也许在历史长河和浩瀚宇宙中,我们只不过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但在有限的生命里,每个人都在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


你是否也有一段难忘的职场故事,或是漂泊在外的艰辛历程?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二条版面现面向所有读者征稿。
欢迎来稿,与我们一起记录这个时代的小人物。

征稿主题:我们这些小人物
原创要求:必须是未在任何公众平台(包括个人公众号)发布过的原创稿件。
字数要求:2000字~3000字之间
其他要求:地域不限、题材不限,但需保证是个人真实经历。
来稿格式:小人物➕标题
此主题征稿将长期开放,被选中稿件将发布在《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二条位置,同时作者将获得相应稿酬。一经投稿,即默认由《三联生活周刊》编辑修改及发送。投稿20天后未得到回复的,可转投他处。
期待你的来稿!
稿件请发送至
    大家都在看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新刊出炉!点击下图下单
「小镇做题家:如何自立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周刊书店,购买更多好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