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秋小叶,这里是秋叶 PPT 的「职场成长」栏目。
在职场和生活中,你是否会觉得他人太强势,不够理解你?或者是自己无法感同身受,理解他人的处境?

本文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大家分享了关于「共情力」的一些体会。静下心来阅读文章,或许你能学会怎样理解他人,怎样让自己被理解。

作者:高琳 教练
来源:有意思教练(ID:MessageCoach)
前几周开会,说到下一阶段的工作怎么做的时候,我和小编意见相左。几个来回以后,我已经没耐心再继续说服她,于是武断地结束了这个讨论。
下班回家的路上,我老公 Hubert 问我:「你有没有注意到,今天开会的时候,你很强势、很急,都没等小编说完她的话。」 
我当然有意识到,因为我不是今天很急,是每天都很急。
是的,我就是那个强势的老板、老婆、老妈!
「什么都白送还怎么做生意,你们一个个的都想做好人,就只有我得操心这一公司的人工资怎么付!」 心里虽然感到自己错了,但是嘴上还是想替自己辩解,而且越说越气,越说越委屈,眼泪已经在眼眶里了。
这时候,Hubert 伸出一只手,摸了摸我的头说:「嗯,我知道当个 CEO 你也不容易。」
一个「我知道」让憋在眼眶的眼泪哗啦一下决堤了。我感到自己被看见了一半儿。
01
什么是共情?
歌手王源最近在一次综艺节目上唱道:「这世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的确,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冷暖自知。所以真正做到和别人感同身受是很难的,然而这并不代表我们不能带着同理心去试图共情他人。
共情不是同情,同情是高高在上的往下看对方的处境,然后说:「真可怜!」
而共情是以平等的姿态,设身处地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上,去感同身受他的内心感受,尊重、接纳并表达出来。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将心比心,让对方感受到被看到。
(考考你,你知道同情和共情的区别吗?
要做到共情就需要有同理心,而如果我说同理心是一种化学反应你相信吗?
同理心的产生和催产素有关。
催产素(Oxytocin)是一种神经肽类激素,由垂体后叶分泌,在分娩和母婴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它并非女人的专利,男女均可分泌。催产素可以使人更加利他、慷慨、有同理心,并且更加愿意去信任他人。
然而想想你上一次被你的老板、老公、同事共情到是什么时候?我在做教练的过程中也发现,共情的能力可能是当今领导者最缺乏的能力。
所以,究竟是什么阻碍了他们的共情力呢? 
02
什么阻碍了我们的共情力?
哈佛商业评论有一篇文章讲到阻碍领导者产生共情的三个误区,看看你是否也中招?
你那点儿苦算得了啥?
当你的下属跟你说,「我快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了,其他部门都不配合我」。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你会不会想:「就你?还来跟我说你工作量大?你怎么不看看我有多忙?你那点儿压力跟我比起来,算个屁啊?」
想想看强势的领导们之所以能坐在那个位子,靠的就是要拼、要赢、要争第一,以至于恨不得比惨都要赢! 
其实,痛苦不是竞争。别人的「惨」不必一定要超过你的「惨」,才有资格获得你的共情。
 你那是自作自受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公司里我们要为结果负责。
所以当员工说其他部门不配合的时候,你心里会想说:「你早干什么了?平时没有花功夫跟对方搞好关系,那怪谁呢?这不是你自作自受吗?」
这样的想法,背后的逻辑就是事情的发生必须是当事人完全无过错,才能获得他人的共情。 
可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那你永远无法共情他人,因为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多多少少是和当事人有关的。也许是用错了方法,选错了人,也许就是一念之差错过了最佳时机。
人生在世,谁能无过呢?做错了,难道就不值得被共情了吗?
 你不能像个受害者
父母,尤其是男孩的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坚强一点,不要遇到屁大点儿事就像个受害者一样唧唧歪歪。
比如孩子在学校受了同学的欺负,倍感挫败和委屈,回家向父母倾诉。而抱着以上信念的强势家长,不是进入批评模式就是进入好为人师模式 —— 「那你得想办法啊!我跟你说吧,你得这么做……」。
可是,如果一个人的痛苦没有被看到,他的能量就会一直用在和这个负面情绪去抗衡,完全没有办法聚焦在解决问题上。
而此时,如果试着去共情对方,看到他的挫败和委屈,反而更能帮助他看到自己应对问题的能力。
03
如何提升共情能力?
说了这么多,那怎么提高共情能力呢?我们也经常被 HR 要求在领导力培训课程中加上这个内容,但是老实讲,有方法,无诀窍,全靠修。
放下自己:
共情的前提是能够放下自己,如果你带着属于自己的认知、观点、评判、期待去看待他人,你是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共情的。
然而,我们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有色眼镜来看这个世界的,我们对别人,对事情的感知和判断全是基于我们之前的种种经历,家庭/教育背景,和现在的角色——屁股决定脑袋。
这个有色眼镜像是长在我们身上,成为了我们的一部分,我们甚至都意识不到它的存在,而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就像我和小编讨论中,我是公司的 CEO,要对最后的利润负责,想让我把我的有色眼镜拿下来,这是不可能的,除非这家公司不是我开的。
但我可以做的是什么呢?
我可以做的是觉察到自己的有色眼镜,暂时摘下它,带着尊重的好奇心去了解小编透过她的有色眼镜看到的是什么?其实,后来我才明白小编想的是,通过免费课程可以更多引流,跟我的想法不过是异曲同工而已。
屁股的确决定脑袋,但这不代表脑袋不能歪过头看看别人眼里的世界。
放下评判:
说的简单但做起来难,因为阻碍我们好奇心的还有我们对他人的评判。
TED 上最受欢迎的讲者之一,社会科学家布伦-布朗(Brené Brown)在她的新书「Daring to Lead」里讲到有两种情况是人们最容易陷入评判:
一种是你最没有安全感的领域,比如对我来讲——教育孩子。所以无论我儿子发生了什么,我都会联想到自己,在内心里评判自己。
而当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妈妈的时候,就会看他哪儿哪儿都不顺眼,然后就会把我的评判和自己的受伤,像甩锅一样甩给他。
另一种是这事儿是你最拿手,最擅长的领域。比如做课这件事,相比起小编,我肯定是专家,因此当我们讨论的时候,我难免会陷入「你懂啥?」的评判。
就像我的有色眼镜一样,除非你是神,不是人,否则很难真正的放下评判。但我们可以做的是提高自己的觉察。
当你意识到自己的评判的那一刻,就已经放下了评判。
 倾听感受并表达出来:
下周一我 14 岁的儿子要自己一个人坐飞机回西雅图看奶奶,而那天我和 Hubert 却要在上海讲课。当他听说我们都不会去机场送他时,老大不乐意的。 
看到这个平时顶嘴挺 man 的家伙也有犯怵的时候,我心里刚想说:「这有什么的?这条线路咱们不是已经走过 N 多次了吗?不就是 T2 进去右转.....」 
不知道是我的催产素分泌了,还是平时做教练修炼多了,那一刻,我觉察到了自己的评判,暂停了我的好为人师模式,我问他:「我知道,是有点儿害怕,对吗?」 
他点了点头说:「妈妈,我能从一进机场就跟你视频吗?」 我抱了抱他说:「当然可以!」
当你能放下自己的好为人师,放下自己对他人的评判,深度倾听,这时候你的注意力是完全放在对方身上的。只有这样才能听到对方说出来和没说出来的情绪、感受、需求。
而当你用「我知道」把它表达出来的时候,对方就会感到被看见。即使你没猜对,也给了对方一个澄清的机会。
因为被看到是每一个人最底层的需求,无论对方是多么强势的人。
04
小结
其实,那天 Hubert 只看到了我一半儿的感受,而另一半更深层的感受是「羞辱」。

自己教沟通、领导力,但是现实工作中却无法像自己教的那样做一个「教练型领导」,这让我感到「羞辱」,好像我是个大骗子
那天读到布伦·布朗的书的时候,看到这位研究领导力 20 多年的社会科学家在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以后感叹道:「教领导力可比做领导容易多了!」 
我释然了,谁说我就应该是完美的呢?也许我应该共情一下自己,告诉自己 「我知道,这的确很难,但重要的是我已经在路上了!」 
共情不仅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选择。
你随时可以选择放下自己,放过他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