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币圈邦德” 获取专业区块链资讯及服务!

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信息的传递成为了其最大的价值体现,因此互联网经常又被称之为“信息互联网”。
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线下的“信息孤岛”之间的传递隔阂,但是随着这个网络的日益增长,掌握着大量数据的巨头公司控制了信息互联网的各类入口,用户被迫向他们缴纳自己的使用数据,市场发生隐私数据泄漏的事情。
区块链被认为是互联网的“大补丁”,这个补丁修复了信息互联网只解决信息传递,而不解决价值传递的最大问题。然而,作为价值传递的枢纽,目前的区块链里的各类代币只解决了体系内的价值流动问题,体系外的价值流动依然处于粗放式发展的阶段。
如何解决体系外的价值流定性问题催生了很多方案,最经典的方式就是在目前阶段,以各类中心化交易所为代表的“在线交易”的形式,区块链世界里的你我他用传统的金融交易方式交换着彼此的token。
由于开放式的特性,以及传统金融领域的规则难以适用于对token的监管,传统金融市场交易方式的弊病在token流动过程中被放大了。市场里充斥着大小的庄家,普通交易者在这场新的金融盛宴中被割的体无完肤。
于是一群带着对颠覆中心化交易抱有各种想象的技术人提出了“去中心化交易”的设想,基于此诞生了0x协议、KyberNetwork、Bitshares等去中心化交易方案。
必须承认,这些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中心化交易的手续费率高、安全性低的问题,但是随之而来的使用门槛高、流动性差等问题一一暴露了出来。而且,此类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根本上也并没有摆脱“人”的因素,只是将去中心化的定义泛化了,有的特指解决了“交易撮合”的中心化,有的特指解决了“资金存管”的中心化。
真正的去中心化交易需要像比特币一样,能让普通人在一个完全不信任的环境下,依旧能完成交易,Bancor协议或许能够提供这样的环境。
二战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被建立。“金本位“制度被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所取代,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元又与各国货币挂钩。美元成为了当时的中继货币,与各国的货币形成一个可调整的汇率兑换标准,各国要换黄金首先需要先换美元。
后来布雷顿森林体系破裂以后,美元与黄金脱钩了,货币的发行也不再以黄金储备为基准,而改为了国家信用。
当时的这种双挂钩的货币体系就是后来Bancor协议的雏形,即以一个中继货币为轴,其它货币以一个固定规则的汇率与其交换。
不同的地方在于,Bacnor协议的兑换过程全权由智能合约进行保障,而非组织或机构。Bancor协议是一个写在智能合约中的计算公式,在它的规则中存在着一个类似于美元的“中继代币“,其它的代币暂且称之为“普通代币”,普通代币和中继代币通过智能合约进行交换,代码自动计算两者之间的兑换比率。
这样以来,由于交易过程都是“人机对话”,就不涉及到交易撮合、资金存管这些棘手的问题,买方和卖方都能以一个公允的价格换得自己想要的其它代币。
Bancor协议应用于区块链领域的token流动有天然的适用性,如扩展性和安全性。以目前的代币交易市场为例,各个交易所形成了多个地头蛇的局面,一个代币的交换属性往往取决于这个代币所在的交易所有多少其它的代币,以及多少交易对。
交易市场上经常能看到的就是同一个代币在多家交易所的价格是不同的,这其中既有流动性的原因,其实也包含对其它代币溢价的问题。如果一个代币选择接入Bancor协议中,成为“一揽子货币“的一份子,那么它的兑换价值就是实实在在的了。对于新入市的代币,不必缴纳高额的上币费用就能享有免费的市场流动性。
从安全性的角度来看,Bancor协议的交易兑换过程实质上类似于地址和地址之间的直接交易,直接摆脱了资金托管过程所带来的风险。
价值的流动性带来的不仅是交易上的便利,还有长尾效应的红利释放。在互联网时代还未来临前,书店里的书都十分单一,头部作家的收益以一敌百;而在互联网时代来临后,随着亚马逊、京东、当当这些在线书店的崛起,小作家们也随之而起,处于销量尾部的书籍累加起来已经能够超过头部书籍。
这就是长尾效应所带来的红利释放,不仅仅是书籍,音乐、电影、画作均是如此,流动性增强带来的长尾效应。
未来需要区块链承载的价值会越来越多,区块链能够释放人类个体的价值,但是假如没有一个好的交易机制,无法让这些价值流动起来,那么就会像中国房市一样,没有流动性,价格就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目前Bancor协议已经有几个经典应用,都是近段时间以来的“网红产品”,例如EOS的RAM交易,Fomo3D的F3D交易和P3D交易等。可以预见到未来会出现一条性能出众的公链,它不仅仅将实现以太坊的ICO功能,还将直接解决发币后代币的流动性问题,拭目以待。
【转载须知】
币圈邦德推送的所有原创内容,
均欢迎尊重版权的转载,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侵权必究!
“扫我进入邦德社群”
你还不能错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