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大陆时评,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收到高质量文章了。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本文摘自吕峥《中国误会了袁世凯》
01
十三四岁时,袁世凯就曾作诗表露出亡清之志
13岁时,袁世凯曾霸气外露 地写成一联道:“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由此不难看出,袁世凯绝非池中之物。而到了十四岁,胆儿更大了,“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天骄!”,“胡 天”一语,矛头直接指向了满清王朝。
幸好此时已过文字狱入罪的高峰期,否则单凭这两句,便足以让袁世凯株连九族。

02
袁世凯爱兵如子,但对抽鸦片的兵痞见一个杀一个
袁世凯早年就对鸦片深恶痛绝,在朝鲜统兵时,手下抽鸦片的士兵凡被发现强令戒毒,再犯者格杀勿论。
然而平时对士兵的伙食日用,袁世凯非常重视,下令必须充分供给。遇有生病的,不顾传染与否,都携药探视。
夜间巡营,见有在外露宿者,即招呼其入室休息。阵亡者,必视殓祭奠;负伤者,必监督救治。
03
袁世凯在朝鲜对抗日本人,险些被地雷炸死
1884 年,朝鲜发生甲申政变,亲日派在日本驻朝使臣竹添的暗中策动下,杀进王宫企图挟持国王发动政变。
此时在朝统兵的袁世凯当机立断,身先士卒率兵攻打王宫,一 个地雷距他不过十步远的地方爆炸,将他震翻在地,险些丧命。
最终,日本人的政变阴谋因袁世凯果断进攻而未能得手。
04
为了推进改革,袁世凯险些被摄政王载沣一怒之下开枪打死
清末政改,袁世凯是最重要的实际推动者。为了不使变革流于表面,袁世凯不惜与当权满清勋贵公开决裂。
一次在朗润园的高层会议,袁世凯与摄政王载沣就“责任内阁的建立和军机处的存废”当场吵得面红耳赤,两人互不相让,载沣一怒之下甚至掏出手枪作势便要打死袁世凯。

05
袁世凯是近代教育之父
废 科举始作俑者且首席功臣是袁世凯,由他主持撰写的《请递减科举专注学校折》中,他大声疾呼:“如果十年后再废,人才无法急切造就,则又要二十年才能见效。强邻环伺,如何能等?”并未已受新式教育者安排好了出路,如大学堂毕业的,给进士功名,高等学堂毕业的,给举人功名,等等。

06
袁世凯和日本人逐字逐句地力争“二十一条”,保住了大部分的主权
1915 年,日本乘中国衰弱,列强忙于一战之时,提出了企图纳入其保护国的“二十一条”,此时袁世凯深知如日本强行出兵中国绝对无力抵抗,于是从1915年2月2 日到5月7日,历时105天。
袁世凯就“二十一条”与日方代表大隈重信逐句逐字力争,殚精竭虑,终于耗到了美国出面干涉,日本迫于压力,最终将威胁中国主 权的条款几乎全部放弃。胡适称:“二十一条,是弱国外交的胜利。”
07
宋教仁遇刺临死前的遗嘱,将立宪大业托付袁世凯
1913 年3月20日22时45分,宋教仁被枪手暗杀于上海火车站,临终前,趁神志尚清,宋教仁挣扎着口述了两句给袁世凯的遗嘱:“伏冀大总统开诚心、布公道,竭 力保障民权,捭国家得确定不拔之宪法,则仁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临死哀言,尚祈见纳。”希望袁世凯能够竭力保障民权,自己则虽死犹生。

08
袁世凯是整个民国,最善待知识分子,对稳定统治最为有力
1912年冬天的一个早上,刚刚升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一科科长的鲁迅在教育总长范源濂的带领下进见大总统袁世凯。
进见持续的时间很短,周树人一生也只见过袁世凯这一面。一向刻薄的他后来评价道:“整个民国期间,只有袁世凯略知怎样对待知识分子,对稳定统治最为有力。”
1912年3月10日下午3时,袁世凯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09
袁世凯临终遗言:“他害了我。”
1916年6月6日上午10时,五十八岁的袁世凯结束了他复杂的一生。临终前,以手指天的袁世凯,最后的遗言是“他害了我”。至于“他”到底是袁克定还是杨度,抑或另有所指,则永远无人知晓了。
历史和历史人物的千秋功过由后人评说,许多历史人物在重大历史关头的选择,往往令人扼腕,近代历史上的几个悲剧人物所造成的悲剧,可以给现今人们带来启示, 袁世凯就是很好的例子。

随着历史的发展,或许后人或对袁世凯的历史评价发生变化,但现今的评价似乎已经盖棺论定,窃国大盗的恶名几乎成其别名。但如果他没有做出面临重大历史关头的那个最后决定的话,他就会名垂青史、光照万世。
袁世凯无论从实力、能力和威望等各方面来讲,其实是民国建立后众望所归的总统人选,当时人们曾把他称为“中国的华盛顿”。

高级延伸阅读

推广(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为什么生殖器长在两腿之间?

史上最强的物理学科普
中国婚外情比率全球最高
欲望的衰退:你多久没有性生活了?

中国女人婚外情比例世界第一

“一年1次性生活,我熬了5年”
没了“性”,婚姻还能持续多久?
错误欲望的衰退:你多久没有性生活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