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奥咨达公众号
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都在逐年上升;“癌症地图”的说法虽然有点惊悚,但随着癌症发病人数的日益增加,地域性的特征确实也越发凸显。中国癌症的地域分布到底又怎样的特征,一起来看看最近两次(2012年、2018年)的中国癌症统计数据吧!
一、2009年中国各类癌症的高发区
2009年的癌症数据来源于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这是由于中国肿瘤统计数据一般会延迟3年。
注:图中某个省份显示两种颜色,表明这两种颜色代表的癌症在这个省份都高发
从病种来看,肺癌居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其次为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食管癌。
我国癌症发病地域性分布明显,其中:胃癌高发区集中在西北及沿海各省市;肝癌高发区集中在东南沿海及东北吉林地区;食管癌高发区主要是河北、河南等中原地区。
先来看看2009年八大主要癌症的高发区都在哪吧!
肺癌、胃癌、肝癌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
▲ 肺癌
▲胃癌
▲ 肝癌
乳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严重威胁女性健康
▲ 乳腺癌
▲ 结直肠癌
▲ 宫颈癌
食管癌集中在中原地区

▲ 食管癌
甲状腺癌在全国城市高发

▲ 甲状腺癌
二、2014年中国各地高发的癌症类型
2014年癌症数据来源于2018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
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恶性肿瘤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调整人口结构后地区间发病率的差异缩小,但趋势并未改变。
恶性肿瘤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调整人口结构后,中部地区死亡率高于东、西部地区。
各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前5位:
东部地区为肺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肝癌;
中部地区为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
西部地区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
东、中、西部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前5位
▲ 
我国东部地区

▲ 我国中部地区
▲ 我国西部地区
三、2015年中国各类癌症发病前三位地区
2015年中国各类癌症发病例数前三位地区(预测)的数据来源为《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
2017年,发布在肿瘤权威杂志《CA-Cancer J Clin》上的文章《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使用72个基于人群的癌症登记点的最近的数据(2009-2011登记的癌症病例),估计了2015年中国癌症发病率及新增癌症例数。西南部有最高的癌症发病率,其次为北部和东北;中部的发病率最低。
2015年中国各类癌症发病例数前三位地区

▲ 肺癌
▲ 食管癌
▲ 胃癌
▲ 结直肠癌
▲ 肝癌
▲ 乳腺癌
▲ 宫颈癌
▲ 甲状腺癌
四、癌症发病的地域性特征
看图说话,下图为2018年我国最新癌症统计数据中,2014年我国各地高发的癌症类型。
2014年各地区高发的癌症类型
五、为何癌症的发病存在地域性的差异?
事实上,地理位置本身不能成为癌症发病的原因,地域背后隐藏的环境差异才是导致癌症发病差异的真正原因。这里所说的环境,并不仅仅是山河一类的地理环境,而是人体所能接触到的一切外界因素,饮食、生活习惯、工作场所、环境污染物等等因素,都可能是某一地区某种癌症更多发生的原因。
癌症发病因素复杂,但环境和不良生活方式素是其中的重要原因。“癌症村”的出现便是例证。“癌症村”一般是指是癌症发病率或死亡率显着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村落,其实也是癌症高发现象在村级空间尺度上的反映。现代社会的各种污染促了使大量“癌症村”的出现。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癌症村”时空分布变迁研究》的结果指出:
中国从1954年开始出现“癌症村”,到2011年底,全国累计发现351个“癌症村”;
1988年前“癌症村”增长缓慢,1988年之后呈加速增长趋势,2000-200910年间我国累计新增“癌症村”186个,占全部“癌症村”的53%,是我国的“癌症村群发年代”。
我国“癌症村”为集聚型分布,但区域差异明显,总体上是东部多于中部,中部多于西部;
最近30年来,我国“癌症村”重心位置一直在鄂、豫两省交界地区移动,总体上具有自西向东移动的趋势。
中国“癌症村”地图
癌症村的分布从一个一个“点”,逐渐变成成片的一个一个“带”,让人触目惊心!而极高的死亡率,更让脆弱的生命不堪一击!
六、真·中国癌症地图
20世纪70年代,通过全国性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恶性肿瘤地图资料集》出版了,它使人们对中国多种常见癌症的地理分布有了初步了解,成为了世界上少见的珍品资料。但这一“癌症地图”已经无法反映中国的癌症现状。
2014年8月,科技部启动了“《中国癌症地图集》”项目,它将揭开蒙在国人身上的癌症阴影,有利于更加客观地看待中国癌症现状,对加强癌症重病区域的管控工作有重要意义。目前仍在绘制中。
以地域差异的数据作为线索,进一步深入调查并发现背后隐藏的风险因素,这是调查不同地区发病率差异的意义所在。癌症地域差异背后的风险因素往往是可控的,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致癌风险,只要远离不良环境、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或许就能避免。
【来源】美中嘉和肿瘤防治科普团队
【全文整理】奥咨达
【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订阅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奥氏定义
什么是医疗器械?
在医院里,除了(患者和医护)和药品,基本都是医疗器械
热点推荐
可点击标题阅读原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