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浪漫的日子,而因为2015华为网络大会(HNC2015)的召开,这样一个浪漫的日子又凭添了几许繁忙。早上6点,笔者已经起床,为将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的HNC2015做准备。打开微信,关于HNC2015的消息已经开始刷屏。许多人已经在去往国家会议中心的路上,还有许多人为了这次大会的召开又熬了通宵。
HNC2015大会的主题是“从敏捷,到无尽可能”。作为已经落地的战略,华为的“敏捷网络”当然是会议的主角。温故而知新。2013年,华为首次发布了“以业务和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敏捷网络架构,同时推出了针对园区网的敏捷网络解决方案。2014年,华为又推出了面向数据中心、分支和广域的敏捷网络解决方案,完成了面向园区、广域、数据中心和企业分支四大领域的全面覆盖。20155月,作为HNC2015的重头戏,华为敏捷网络3.0架构正式亮相。它宣告:华为开始“拥抱物联网,开启敏捷物联时代”。物联网成了华为从敏捷网络开始探索的又一种“无限可能”。
物联网这个名词谈论已经很长时间了,“会自己订牛奶的冰箱”、“会自动调节温度的空调”等这些曾经只存在于想像中的产品现在也慢慢变成了现实。物联网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带来千亿级市场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新的挑战。
物联网也像云计算、大数据一样,不再只停留在概念炒作层面,而是开始落地,带来经济价值,并对传统行业的业务运营产生冲击甚至颠覆。美国在谈工业互联网,德国在谈工业4.0,中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这些巧合联系在一起便成了一种必然,以制造行业为代表的某些行业确确实实对物联网产生了迫切需求。
毫无疑问,ICT的变革是企业业务发展的推动力。以前,ICT只是作为支撑系统之一,对企业业务的发展起到了辅助的作用;现在,ICT则成了生产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直接带来经济效益,促进业务模式的转变。华为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在HNC2015上表示:“ICT已成为新的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
以前的多次技术革命并没有像现在的物联网那样将如此深刻地改变物理世界,催生产业变革。电力、交通、制造三大行业对物联网产生了迫切的需求,因为这些行业是典型的“管物”的行业。物联网世界虽大,但华为有自己的定位和切入点。首先,在电力、交通、制造三大有迫切需求的行业实现突破;接下来,将在这些行业成功应用的方案和实施经验固化下来,形成标准和完善的解决方案,再向教育、医疗、金融等更多的行业推广。“电力、交通、制造等行业的用户对物联网的需求客观存在,而且它们需要可靠的物联网络解决方案,而这些正好是华为的优势所在。”华为交换机与企业通信产品线总裁刘少伟表示。
在物联网市场上,华为不会大包大揽,“被集成”、“建立产业生态”这些适用于华为企业业务的基本原则同样适用。在物联网方面,华为的策略很明确: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物联网的产业链上,传感器以下、物联网的应用与运维之上,华为都不会涉猎,这些也不是华为的强项。华为要做的还是物联网的基础架构。”刘少伟表示,“我们当前要作的是催熟整个物联网产业,与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推动物联网整体市场的发展。”
在通常情况下,像HNC2015这样的大会会发布大量的新产品。但是,在本次HNC2015大会上,华为却刻意避免这样做。华为只是展示了代表行业发展大方向的一些典型的解决方案,包括数据中心、无线网络、物联网等。经过几年的磨炼和技术积淀,华为在不断提升技术和开发水平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找到了创新的感觉,眼光会放得更远一些,产品规划和研发更具战略性和前瞻性。
在“追求”物联网的过程中,华为推出了一系列创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徐文伟表示:“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正是受益于ICT基础架构的标准化,而物联网应用的发展也会走同样的路。在这样的思路下,我们在本次HNC大会上发布了面向物联网的操作系统LiteOS。”
华为的资料显示,LiteOS是目前世界上最轻量级的物联网操作系统,其内核轻巧到10KB级,具备零配置、自组网、跨平台的能力,可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穿戴式、车联网、工业等领域。这一创新使得智能硬件的开发变得更加简单,从而加快实现万物的互联互通。同时,华为宣布LiteOS实行开源,合作伙伴可以基于此快速打造自己的物联网产品。
据记者了解,在开发LiteOS的过程中,华为公司2012实验室的20多名业界顶级软件专家,基于上千万行RTOS系统,将内核缩减到一万行左右,可以满足物联网绝大多数场景的需要。物联网操作系统LiteOS、敏捷物联网关、敏捷控制器构成了华为的敏捷物联解决方案。“从操作系统到芯片,从模块到运营平台,大部分的物联网产品和解决方案全是我们部门开发和生产的。”刘少伟介绍说。
从企业网络到物联网,华为迈出了一大步。对于华为来说,物联网的挑战在哪里呢?“进入一个新的业务领域,我们首先要好好学习,了解并把握用户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将用户从业务角度表达的需求用IT的语言表述出来。”刘少伟表示,“另外,物联网涉及大量的工业设备,这些设备往往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防水功能、工业接口等,这些是华为以前没有接触和研究过的,所以还要慢慢摸索,逐步积累经验。”为了应对物联网的发展,华为已经开始在人才招聘和培养方面下功夫。同时,华为也开始为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做技术储备,比如电力线传输、开源技术等。
现阶段,华为对于物联网是大力投入的阶段。刘少伟告诉记者:“物联网对于华为来说是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现有的业务规模虽不大,但是增长速度非常快。今年,物联网业务带来的收入可能不到10亿元,但是它对其他业务的带动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欢迎来《中国云报》串门,聊聊云计算的那些事儿,门牌号很号好记“GTclou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