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我们通过电邮对山姆‧奥柏里(Sam Allberry),罗莎莉亚‧巴特菲尔(Rosaria Butterfield)和袁幼轩(Christopher Yuan)进行访谈。我们提出问题,然后他们给予回答,讨论的问题与同性吸引、单身和教会相关。我们会分l两次来和大家分享我们的访谈内容。
问题一:假设你面对两位单身人士,其中一位单身,因为他/她经历极强的同性吸引,认定自己因此不可能进入婚姻。牧养门训这人,与牧养门训另一人会有什么不同?
山姆‧奥柏里:很高兴和大家进行这次访谈。我想发起回应,开始这次访谈,我们可以从这一点开始深入。
在某种意义上讲没有不同:我们没有人知道神对我们将来的计划,祂要我们结婚还是单身。但可能在期望方面有所不同。有同性吸引的人可能觉得自己结婚这不大现实,因此考虑长期单身,而另一个人可能仍然认定或盼望将来会结婚。无论如何,他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相信,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他们天父为他们的安排都表明祂的恩待。
这两个人也需要努力培养友情。我们牧养服侍时有时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认定一些可能长期独身的人需要更努力建立友情,但已婚的人却不需要。我教牧事奉越久就越看到,不在丰富的友情方面进行投资,这对已婚的人和单身的人一样有害。
袁幼轩:谢谢山姆开场,带给我们一些很好的洞见!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
我很感恩,以牧养和门训为中心,这强调是正确的。通常同性吸引(我在这里把这当作形容词使用)的人寻求帮助,是聚焦在他们同性方面的试探(仿佛这些试探是他们唯一的问题),结果就导致以人为中心,努力通过不断发展的心理治疗方法根除内住的罪。这是方向错误,因为任何与罪抗争的目标,都是通过神的话语、祷告、团契等等,让我们走在神恩典的道路上。在这一切当中,辅导和门训发挥一种关键作用,我们与人同行、引导他们经历蒙恩之道。
一方面,我们应当帮助我们受同性吸引的单身朋友知道,他们可能觉得自己与罪的挣扎是独一无二的,但这其实在根本上并没有什么不同。我们牧养和门训的每一个人都有神的形象,经历堕落的后果:原罪、内住的罪和实际的罪,同性性行为的罪或对同性有罪的欲望,并不是所有罪当中最糟糕的。因此,为了天天治死肉体,这些同性吸引的人与所有其他人一样需要同样的恩典。不幸的是,同性吸引的人常常觉得自己是最糟糕的罪人,并且被当作最糟糕的罪人看待。为解决这一点,我们必须提醒他们,他们与所有其他人一样需要同样的恩典。
另一方面,牧师常常担心同性吸引的人会对牧师/属灵导师生出一种吸引。在这一点上,我一定要说一些事情。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因为一个人可能经历同性吸引,这并不意味着这人会被同性的每一个人吸引。
我在神学院去找一位我尊重的同班同学,开始每周一起祷告。我知道他晓得我的背景,就是我曾经是一个同性恋的人。我们会面的第一天早上,他对我说:“我甚至不想成为你的绊脚石。如果你开始觉得被我吸引,请让我知道。”这是我人生中一个最尴尬的场面之一。我们需要让同性吸引的男人看到,健康、敬虔的同性友情看起来是怎样的。我曾错误地爱上男人(在性和浪漫方面),我需要别人让我看到基督徒的男子应当以尊荣神的方式彼此相爱,这种爱与性无关,与浪漫无关,但仍然是亲密的关系。
肯定的是,我们必须承认吸引是有可能的,但这常常始于关怀强迫症,或与关怀强迫症一同发展。警惕关怀强迫症,这应该成为任何门训关系的一部分。具体来说,女同性恋者的关系很少是从性方面开始,而是始于不健康的关系缠绕。我们进行牧养/门训时必须发挥敬虔的分辨力,警惕不健康的关怀强迫症,我们面对任何人都应有这种警惕。培养健康的亲密关系和避免关怀强迫症之间有一条界线,我们必须行在界线之内。但这界线足够宽广,让我们可以安心培养敬虔的友情。我认为罗莎莉亚在关怀强迫症方面很有发言权。
我常常发现,同性吸引的人是处在两种极端的其中一端。他们要不是相信他们绝不可能结婚,就是认为与一个异性的人结婚可以解决问题。无论哪种情形,我都要让他们不再牢牢关他们的性吸引和他们的关系状况,让他们而是聚焦在蒙恩之道上。
但是我也要排除一些错误观念。在第一种场景里,神能做成一切,这意味着祂能让有同性吸引的人——即使是有强烈吸引的人——对异性产生愿望。我知道这样的事情已经在一些人身上发生,即使同性试探可能没有完全消除(这类似于其他罪的挣扎)。我也认为性的吸引不需要成为婚姻的基石。圣爱(Agape love,自我牺牲、无私和圣洁的爱)必须成为婚姻的基石。婚姻一定要有吸引、激情和愿望,但并不一定要有一种强烈的性激情。实际上,建立在性激情上的婚姻可能变得不荣耀神,会失败。我常常对人说,因着我看其他妇女是至高神的女儿,而不是我性欢愉的对象,我实际上就会更容易找到我可能/潜在的配偶。我可以看到她成熟的灵命,对主的爱,重视领受蒙恩之道的习惯,而不是因着强烈的迷恋使我的分辨力就受蒙蔽。
对于第二种情形(相信婚姻是解决之道的人),我要对他/她说,婚姻是极大的祝福,但并不是你有罪欲望的解决之道。我要对他/她说,保持这种盼望,但暂时不要考虑婚姻。至于现在,因他/她单身,我会鼓励他们作为一个单身的人,关注于完全投入追求基督。预备婚姻,这并不是一个单身基督徒的目标,但可以把这当作一种健康的动力,朝这正确的目标前进。预备婚姻的最好办法,就是立定根基成为属神的男女。如果我们要爱某一个人,也被对方所爱,我们首先就要爱神。这就是最大的诫命优先于第二条最大诫命的原因。我好好爱其他人的唯一方法,就是首先爱神(Ok,这回答可能有一点太长了!)
罗莎莉亚‧巴特菲尔:首先我非常感谢山姆和幼轩开始回答这些问题。你们这些弟兄已经在这方面涵括了如此丰富和重要的领域,我几乎没有什么可补充的。我要把我的回答更关注在以上两种情形里门训女性的问题。
首先,这两个人之间的差异,就是有同性吸引的人可能感受到一种压制、长期的孤独感,而另一个人可能对已经进入婚姻的朋友感到苦毒嫉妒。至关重要的,就是与一位基督徒同哀伤(不管我们觉得这哀伤是否合理),我们都要努力从她的角度看问题。说“你摔断的腿就像鲍勃摔断的腿一样!”,这不会给人带来什么帮助。
门训这两个人的时候,耶利米‧柏拉夫(Jeremiah Burroughs)的《基督徒的珍宝——知足》都是一个很好的资源。除此以外,我也要了解每一个人在教会的文化中有什么经历。一个受同性吸引的人对许多教会做媒促成婚姻的文化会有不同反应。她可能会觉得受到威胁,可能也会发起一场很危险的自言自语:“这些人不理解我,永远不会理解我。” 如果我们教会的文化有毒性(太过经常情况正是如此),我们就不能做好门训和牧养个人的工作。
第二,虽然确实许多人在性和性吸引方面是不稳定的,会随着时间改变;还有,最好的婚姻是两个人最重要在灵命和情感方面相配,但你对一个有同性吸引的人这样说,她会感觉你是在责备她,你是在对她说,她只需要快快摆脱不好的事,问题就可以解决。我曾门训过一些女性,她们就连想到异性性交都会有非常深的痛苦反应。对女性来说,同性吸引可能是受一种强烈吸引驱动,这种吸引经过一段时间成为性方面的吸引,或者是强烈对抗任何涉及进入肉体的性表达。
第三,关于寻求合乎圣经婚姻的女性。我们需要知道,对许多妇女来说,订婚有时也要求她经历某种痛苦的损失。大多数上大学的福音派女性开始的时候都想改变世界,有宏伟的梦想和计划。通常来说,这些改变世界的愿望是个人的愿望,与其他愿望,婚姻、家庭等等的愿望同时存在,但这些愿望很少有交集。但随着可能发生的订婚而来的,是丈夫作头的应许,这就会失去某种程度的独立。我这样说并不是批评,或定这为有罪。合乎圣经的丈夫作妻子的头,这是一幅关于基督和教会关系的美好画面。但是我们门训妇女的时候,认识到要成为敬虔妻子的人,也必须祈求神赐给自己一个温柔的心顺服丈夫,我们的门训就是做好了。在婚姻里,丈夫和妻子通过信心和操练学习作头和顺服;这些事情不会自然发生在我们任何一个人身上。单身女性需要知道,虽然这角色的“转换”(从独立改变世界的人到忠心的妻子,如果神预备,成为母亲)是神命定的祝福,这也会带来一种若有所失的感受,你不再是从前的自己。
问题二: 教会如何能很好地把经历强烈同性吸引的人融合进入到教会的生活和群体当中?
奥柏里:生活却无性生活,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耶稣祂自己就是这样,但神没有把我们任何一个人设计成为生活无需亲密关系。可悲的是,我们生活在西方文化的当下,已经把我们关于亲密关系的想法都收窄成为这关系的一种表现——浪漫或性关系,现在人实际上认为,这是他们可以找到并表达亲密的唯一形式。
只要在文化方面情况如此,只要这在我们教会中有所反映,任何单身的人就很难感到基督教的性伦理是可行的。因此我们需要确保我们的教会家庭确实是一个家庭。耶稣应许说,“人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母、儿女、田地,没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姐妹、母亲、儿女、田地,并且要受逼迫,在来世必得永生。”情况应当就是,任何加入我们教会的人都能说,他们经历了在亲密关系和群体方面的进深。换言之,牧养单身人士,无论是不是同性吸引的人,其中一个最迫切需要的做法,就是牧养教会其余的人如何在一起作为家人生活。
而这需要在两方面进行牧养。我认为教会常常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把所有单身的人聚集起来,开展一种“单身事工”。结婚的人常常因为在婚姻之外缺乏深入的友情而有挣扎,孩子需要教会当中其他好的叔叔阿姨的意见和榜样。单身人士可以因着参与家庭生活得到极大祝福。因此我们需要鼓励跨越代沟和婚姻分界线的友情。
袁幼轩:我认同山姆的看法。融合是关键。大多数教会能见证这一点,就是“大学和职场小组”,我常常把这称为单身人士隔离区,并不总是有活力和固定门训关系发生的地方。它往往成为某种接近基督徒肉菜市场的地方。我从贝里‧戴尼拉克(Barry Danylak)写的一本关于单身圣经神学的书中收获良多。我们需要认识到,小家庭是暂时的,而教会—神的家是永远的。在旧约,神的家通过繁衍增长;在新约,神的家通过重生增长。
融合的责任落在非单身人士(如已婚的人)身上。一个单身的人把自己融合进入一个家庭的家里,不邀自来,这通常并不合适。但是,家庭和夫妻邀请单身弟兄姐妹进入他们的家,这不仅是恰当的,还是必须的。单身的基督徒是我们的弟兄姊妹,我们的女儿儿子,我们的叔叔阿姨,不是因着人的血亲,而是因着基督流的血与我们有关系。
巴特菲尔:福音派教会已经失去了把人融入基督徒家庭,作为神的家过群体生活的艺术。没有了基督徒接待这门失传的艺术,不当的重担就加在了单身人士身上,人对教会应当做什么就有了不合理的期望。
我的丈夫肯特,我和我们的一些孩子是我们家庭中唯一信主的人。如果从前我们没有其他信徒在我们家里发挥作用,我们现在就不会有弟兄姊妹,我们的孩子就不会有叔叔阿姨和爷爷奶奶。认识到全世界的信徒是神的家,这当然是跨越家庭,但这并没有让在家里一同生活变得无足轻重。
肯特和我看婚约是这种生活的起点。我们家几乎每天晚上都与教会这大家庭的成员,我们的邻居一起吃饭。我们吃饭的时间拖得很久,碗碟还没有从桌上收走,我们就拿出圣经和诗歌本,人还在挑吃的。这没有问题。耶稣也吃也喝。
在家庭敬拜之后,肯特拿出手电筒,送其他家的孩子回家,我们其他人清洗碗碟。孩子洗澡的时候,叔叔阿姨谈话。我们家几乎每天晚上都是这样,因为我们的孩子已经长大,我们的家相对稳定。我们也几乎不断使用我们的客房,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那时孤独会偷偷临到人身上。
太过经常的就是,挣扎于同性吸引的基督徒,会觉得自己像是教会的弃儿。但我们知道,按神的方式挣扎的人——治死有罪的欲望,深深畅饮蒙恩之道,作一家相信圣经的教会忠心的成员,为罪悔改,把信心应用在我们损失和受苦这事实上——这些人实际上是信心的英雄。当人知道他们有归属,是蒙爱的时候,这就改变一切。
应由基督徒家庭,而不是教会支持的小组生发出这种现实。你能想象,如果我们所有教会当中所有基督徒家庭实际都这么做,这会带来什么改变吗?当然,在人生有一些时候,我们是不能这样做的;比如,当我母亲即将离世的时候,或者我们刚刚从寄养服务中心收养已经是青少年的孩子的时候。在这一点上需要有起伏。但你的教会当中没有家庭践行深入的接待,这就指向一个问题,一个在教会内部的文化问题。
访谈下期继续
Sam Allberry
Sam Allberry是英国梅登黑德圣玛丽安立甘宗教会的牧师之一。他也是Is God Anti-Gay? 一书的作者。
Christopher Yuan
Christopher Yuan袁幼轩,是网站www.christopheryuan.com的讲员,也是 Out of a Far Country: A Gay Son’s Journey to God and a Broken Mother’s Search for Hope (WaterBrook, 2011)这本书的合著者,另一位作者是他的母亲。他毕业于慕迪圣经学院,并从惠顿学院获得文学硕士学位,从明尼苏达的伯特利神学院获得教牧学博士学位。 袁幼轩也是慕迪圣经学院的圣经助理讲师。
Rosaria Butterfield
Rosaria Butterfield是锡拉丘兹大学前英语终身教授,也是 The Secret Thoughts of an Unlikely Convert (Crown & Covenant, 2012)和Openness Unhindered: Further Thoughts of an Unlikely Convert on Sexual Identity and Union with Christ (Crown & Covenant, 2015)两本书的作者。
翻译肢体:梁曙东
文章来源:健康教会九标志
延伸阅读(直接点击即可)
以圣经真理建立和更新家庭
主内单身 预备婚姻 夫妻关系
孝敬父母 在家教育 儿童信仰
▼▼▼▼▼  更多孝敬父母方面的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