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我们公众号推送过一篇文章,《北美留学生成抑郁症、焦虑症高发群体:“我们的生活真不是在国内的你们所想象的那样。”》, 这篇文章主要是为了替海外留学生发声,让国人了解到海外学子们的真实生活比国人们所想象的要艰难的多。留学生之所以辛苦,主要原因包括文化差异、学业压力、经济压力、种族歧视压力等等。
那篇文章底下有人评论,既然留学生活这么痛苦,为什么还要留学,为什么要留在那个不待见你的地方?
是啊,既然出国留学又苦又累,那为什么还要出来?乖乖待在国内不好吗?
有的人可能会讽刺留学生说,不就是“富二代们”在国内读书读不好,混不下去了,然后靠爹娘的钱逃到国外去玩几年呗。
没错,留学生里确实有这类家境殷实的“富二代”。留学生活对这类专门出来潇洒的人来说,也许确实谈不上辛苦。但是这类人所占留学生比例并不高,关于这点,之前那篇文章里就阐述过。而大多数到美国留学的人,都来自于国内中产阶级的家庭,并没有那么多的钱让他们挥霍。他们每天按时上课,熬夜赶paper,为了交学费交房租经常省吃俭用甚至半工半读。
那既然如此辛苦,为何还要出国留学呢?
 逃离能一眼望到底的人生
这些来自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们,如果在国内毕业发展,父母托关系找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再给买辆小车,相个亲结个婚,似乎也可以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可是很多人想出国,就是因为想要逃离这种一眼能望到底的人生。因为这样的日子对他们来说太单调无趣了。与其被淹没于茫茫人海中,他们想要出来看看世界,体验一下与其他人不同的人生,所以他们选择了留学。
还年轻,不甘待在舒适圈
有的人选择出国留学,是因为他们觉得在国内的大学学不到真本事。在国内,许多人的父母往往已经帮他们铺好前路,他们只需乖乖听话,然后“坐享其成”即可。一位在国内刚刚读完研究生,原本完全可以在国内找到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却选择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留学生朋友说:“我还年轻,国内太舒服了,不适合我。我想出来闯一闯。”真正磨练人的,往往是艰苦的环境。
 在美国,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
在美国留学确实辛苦,那在国内呢?找工作要托关系开后门,孩子上学家长要贿赂老师,找医生做手术还要塞红包……有的人认认真真凭实力找工作,却有可能被开后门走关系的人抢走了饭碗,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们能不心累吗?在国内,想要过得舒适,就得时常带着面具,这难道就不辛苦吗?留学生活虽然辛苦,但是很多人更害怕过国内那种生活。而在美国,只要肯努力,肯脚踏实地,就会有回报,这一点是很多不怕吃苦的人所向往的。
不为赚钱,为理想
许多人在国内读个本科或者研究生,甚至都已经找到工作衣食无忧,却要放弃一切来美国的某个大农村,天天啃三明治,写论文,苦兮兮地读博士,为什么?根据著名的马斯洛金字塔需求层次理论,人类在满足最基本的温饱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等等之后,会想要尝试满足自我超越、自我实现的需求。有一些明明在国内已经混的不错的人却选择出国留学,那是因为他们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与优秀的人一起搞科研,创造新发明,追求自己更远大的理想。
当然,说了这么多,还是会有人不以为然地认为出国没什么好的。他们这样想并不奇怪。说到底,选择出国留学与否,原本就是人与人之间价值观的碰撞。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不一样,选择的人生道路自然也不尽相同,这是无法用“苦”或者“甜”去衡量的。你说在美国熬夜写论文的日子苦,那在国内争先恐后挤地铁的日子不苦吗?你说在美国学费高得令人发指苦,那在国内靠一个月五千的工资攒钱买房不苦吗?
说到底,这人世间何时不苦?只不过所有人都在苦中作乐罢了。
有的人向往国内的按部就班,习惯大清早在小巷子的早餐铺前耐着性子排队等待热气腾腾的豆浆油条,喜欢在一个闷热的夏夜约上三五好友到街边的大排档喝酒撸串,所以他们选择不去介意每天地铁里的人满为患。
有的人向往出国留学带来的无限可能,想要趁年轻出去走一走体验全新的生活,认识更多人,学习更多知识,搞科研,发明新技术造福人类,来实现更高的自我追求,所以他们选择默默忍受经常熬夜写论文的痛苦。
这些都是因为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而做出的不同选择,没有好坏对错可言。人生的意义是结婚生子吗?成功的定义是名利双收吗?想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既然每个人对人生的意义以及对成功的定义都不一样,我们为什么不能试着去包容其他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呢?
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如果一个人追求的就是出国留学看世界的人生,那身边的人何必冷嘲热讽,强人所难地把他束缚在家乡这张温柔网中?相反的,如果一个人就是想要留在原地,过一种与世无争,循规蹈矩的日子,那其他人又何必指责他贪图安逸,目光短浅,嘲笑他是市井小人?
他们只是想过自己想要的人生,有错吗?没有。错的是那些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他们的人。
不论出国留学还是待在国内,我们都要明白,在这充满苦难的人世间,每一个人都在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拼尽全力,过好平凡的一生。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