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君聚焦:
6月14日是俄罗斯世界杯第一场球赛。
在大部分男性眼里,世界杯比赛,女性基本不懂,都是在看男球星的颜值和肉体;穿着大T恤超短裤博人眼球,争做“足球宝贝”;很多女性连角球、界外球、点球大战、帽子大战都不知道是什么!以至于网络上出现很多名义上给女性科普的文章。但是,女性真的不懂吗?
在当下社会,男女平等到底是什么?留学生又是怎样看的呢?
世界杯下的女性
留学君私下问了下小伙伴,作为一个直男他认为女生看世界杯很大原因是蹭热度、博眼球!足球作为世界第一大运动,四年举办一次,涉及到众多国家。因此,对于全世界的球迷来说是很重要的。男性球迷占多数,女性这时候会选择性关注世界杯情况,不难发现世界杯期间经常出现成群女生来寻觅(狩猎)帅哥
“男生看球,女生看脸,2018世界杯请和我一起狂颠”......“女生为啥看世界杯?为这些行走的荷尔蒙呗!”““世界杯美女球迷好身材惹眼”“世界杯赛前鸡血,各国美女球迷颜值大PK”“喜欢世界杯的小姐姐都这么穿”这些博人眼球的话题,不难看出网络对女性的消遣心理,作为留学生他们是怎么看待这些事情的呢?
在这之前
我们先了解一下何为“女性主义”?
近年女性地位显著提高
5月21日
吉娜·哈斯佩尔宣誓就职,美国中央情报局新任局长。1947年CIA成立以来历史上首位女局长,总统川普、副总统彭斯及国务卿蓬佩奥亲自出席了。
5月22日
史黛西·坎宁安就职,纽约证券交易所。1792年成立以来历史上首位女总裁。
6月5日
厄瓜多尔外长当选第73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在联合国历史上,73名大会主席中只有4名妇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作为领导的角色出现在职场、社会。

对此,很多声音出现,褒贬不一。
以“钢铁直男”和“中华田园女权主义”为两大阵营代表。
那么到底女权是什么?我相信很多人其实不是很了解,或者说是一知半解,下面留学君给大家科普一下,为什么女权主义≠中华田园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的诞生
时代的发展造就了人们观念的变化,“男女平等“也不再是纸上谈兵,反而越来越多的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就导致了一个群体的诞生——“女权主义者”。
她们阐述着要世界都能关注女性的观念,为全世界的女性发声。但是为什么现在女权主义都被媒体打上了一种“不良”的标签?似乎号召女权的人都是偏激的有问题的……
其实,女权主义有很多派别,如自由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生态女权主义、激进女权主义......等等。以社会角色定位的角度来说,女权主义很难得到真正该有的尊重。
妇女运动揭开女权主义的序幕
1906年1月31日, 一群英国妇女说她们已等得不耐烦了,她们要求选举权,情愿坐牢以争取斗争的胜利。
斗志昂扬的妇女社会和政治联盟领导人---埃米琳·潘克赫斯特宣布,妇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也许不得不采取暴力和冒被捕的危险。
在法国,从事参政运动的妇女要求减少捐税,使反对妇女参加选举的下院议员将领不到国家的工资。美国有几个州已经给了女公民选举权。
 1907年2月13日, 一群要求参政的妇女冲击国会,但是她们组织得很良好的进攻被警察击退了。大约60多妇女被捕。很多人在与骑警激烈搏斗时受了伤。这次示威游行正午一过就开始了,一直到晚上10点。
13日晚上,在一次集会之后,妇女们又试图冲入议会大厦,但是骑在马上和徒步的警察抵挡了妇女们的每一次冲击。这些妇女中的几位控诉伦敦警察的野蛮行为。
为了引起更多的人注意妇女参政的问题,这些从事女权运动的妇女中有100多人发誓要使自己被捕。 
女权运动领导人之一的安妮-肯尼曾经保证: 如果这次会议结束时,英国妇女仍得不到选举权,她将带领1000名妇女进入众议院。
要求参政的妇女涌上伦敦的大街
女权被污名
“中华田园女权”,是一个对女权主义者污名的新创举。

它出现的背景和“女权癌”“国产女权主义者”很相似,都是在女权主义已经稍微有了普及,“女权主义”这个词本身不能直接成为一个攻击性的脏话的背景之下。
为了继续攻击女权主义者,就产生了新的策略,那就是攻击女权主义者不是一个“好的”女权主义者,这和攻击女人不是好女人是同一个思路的,不仅可以起到攻击的直接作用,还可以使女权主义者自我审查、分裂甚至互相攻击。(我是好女人/女权主义者,你不是)

在男权的思维逻辑里,不是“好的”女权主义者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不专业”。他们认为女权主义作为一个舶来品,就像很多权威的东西一样,西方的的女权主义才是正统的、专业的、好的。
“女权主义”相对“中华田园女权”而言,非常善于自爆、自我反思和发展,有的时候还会愉快的推翻自己以前的观点。
到底什么是中华田园女权呢?留学君以知乎回复为大家解答:
一句关于男女的句子,如果将男女调换,都能被你承认或反对,且不相互矛盾,绝大多数都是三观正确的女权主义者。

反之,在不违反公理的情况下,调换男女地位,支持一方而反对另一方,那你八成就是中华田园女权主义者。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教育的普及,过去男尊女卑的观念,渐渐的被男女平等所替代。
留学生们说

Jasmine (女性)
英国爱丁堡大学
景观设计专业
英国留学对我在男女平等的意识影响还算比较大,留学的经历让我心智等各方面成熟了非常多,自己生活、不得不自己去解决问题,眼界开阔了许多,这些都让我多了独立和自信,也挖掘了自己的潜能,发现自己原来可以做这么多,不需要别人帮助,我自己也能过的好。
其实,在英国大学生的眼中,男女还是很平等的,比如说我们去山上调研,女孩子比较积极的拿着各种金属的工具,男生不会主动来帮忙,因为他们觉得如果你有需要你会说,如果你不说就是不需要帮忙。而且在英国,社会上基本上就是你做多少就会得到多少,不像国内有很高的等级感。
我最早了解“女权方面”,是因为之前看到了Emma Waston (饰演赫敏)一个关于女权的演讲,所以查了一些资料。在视频中,她所说的女权不是那种激进意义上的女权,而是性别平等,同时她说男性也因为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看法也受到了身心的伤害。比方说,男性害怕自己看起来像女孩子一样,严重的因此自杀等等产生一些很负面的思想负担,看到这里就觉得很赞同,就很有感触,对女权的认识也更多了。

在我看来,目前中国男女的地位还是不太一样的。很多中年人依旧会认为男性能力比较强,但实际上女性越来越独立,能力越来越强,尤其体现在一二线城市,并且有一些女性地位超过男性地位的趋势了。
男尊女卑的观念在绝大部分人的心里根深蒂固。其实,现在选择单身的女孩子越来越多,确实有些男生在除了在后代繁衍上可以帮忙,其他方面不仅不能帮忙还会拖后腿!另一方面女孩子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加上“妈宝男”越来越多。社会现实告诉我们,女性确实是可以顶一片天,这也是社会对男女地位平等越来越认可的一种体现。女性也享有了更多和男性一样的机会,也就有了与之竞争的机会和权利。

Leon (男性)
美国康奈尔大学
土木环境系专业
我觉得女权是推动平等的积极思想。因为我比较喜欢和人换位思考,所以留学前后对我的意识观念影响不大。相对而言国外的女权做得比中国成功,主要是他们心态比较平和,权利和义务同时做的好。
男女社会关系属性之所以有两极分化,在我看来是因为一部分女权者并没有以平等思维看待,内心敌视男性,这显然有悖于女权思想的初衷。所以那些极端的女权和骂女权很激烈的男性,很多都是单身,而且对异性怀有敌意。文化科普可能存在不够,但传导方式也很重要。

卢黛 (女性)
匈牙利罗兰大学
电影研究专业
女权对我来说就是性别平权。
女权主义目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社会上对女性的限制和偏见还是很多,不管男女性还是各种其他性,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想做的工作和过想过的生活。在不犯罪的情况下,社会应支持各种人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女权并不影响男女关系,与不管什么性别的盆友交往前提都是要互相尊重。
国外对性别权益呼吁声很广,女权活动家无处不在。女权主义在我们课堂学习中也是重点讨论的话题,尤其我们电影理论研究里有个重要的课题是女权理论。班上的同学他们都很支持,而且都是女权声援者,不过女性比较多。
对于中国网络喷“女权婊”这些的,我是觉得网络大环境是这样的,大家都喜欢做键盘侠,所以“女权婊”对应“直男癌”。相对而言,可能国外无聊的且受教育程度低或者保守派之类的也会喷一喷激进的女权运动和女权组织,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很支持平权运动的。
至于我,只想做一个自由自在任逍遥的人,然后为平权运动做一些自己的努力和支持推动平权的活动

Winyee Ba(男性)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
MBA专业
在出国前我并不了解女权,并且一度认为美国对女权都很夸张,但实际上他们也很多样化,大部分家庭还是很传统的。
在我看来,女权这个东西没有必要可以去追求,我很理解网络喷“女权婊”“女权癌”,首先她们不了解什么是“女权”,只有想去享受和男性一样的待遇时候,才会想到拿“女权”作为一把武器去争取自己的权益。其实权利和责任是对等的,女性在某些方面会比男性更有优势,无论是在面试、工作中,你的样貌、身材都是你的资产,你是否会运用你的资产和优势使其价值最大化,当然这也伴随着一定的责任与风险,当然男性也会有。我们不能说是一边要求独立自主,一边又希望另一半可以买东西送给自己一些东西,这其实是自相矛盾的地方,这也是网上攻击“女权婊”的一部分原因。
女权的“女”,其实是强化了它的社会属性。在社会,无论是男男、男女、女女的朋友相处中,都会存在着“主和副的关系”,“副”在男女平等方面,把问题放大化更容易引起社会关注和辩论。在男男工作中强势与否也是存在的,当这个问题涉及到男女之间,就会放大化。男女权利不是一个问题,这是在社会状态、空间中找到一个自己存在的位置、舒适的状态就可以了。只要这个男性没有刻意压迫你的个人行动、自主意识和权利方面,比如家庭暴力、限制你人身自由、与人交往,就可以的。
传统观念在中国根深蒂固,家庭教育影响很多。尤其是在你没有经济独立、父母的男女意识的落后的情况下,那这个时候家庭对于子女的孰轻孰重问题才会成为男女平等问题。男女平等这个问题只存在于经济、思想落后的地方,或者穆斯林。
出国前后使我对男女平等的看法变化并不大,更多的是我自己的生活经历使我看问题更加的深入、去思考。留学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三观更开放了,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就会加一个定语“就目前我所知的情况下,我可能更倾向于......”你当时认为的国外的好与差都不一样,只有自己过去了、深入生活了才知道,所以在做什么事情都不会提前下定断,也不会先入为主。

Krystal (女性)
英国利兹大学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大多数提倡女权主义归根到底是追求男女平等,但还是要看个人的理解。
我不认为男女可以完全平等,(从生理到心理差异上导致的)而且我也不认为男女完全平等是对女性更有力的。国外讲求男女平等,但是很多男士还是会在很多方面谦让女性,比如国外的女性专列等。至于男女关系,独立自由是现在年轻人都追求的,AA制这种就是一个体现吧,但是目前还是存在着很多中国人不能接受这种方式。
我认为健康的女权主义是,让女性可以遵循自己的想法,不受舆论压制。不再是从前的男尊女卑,女性是男性的附属。说白了就是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做任何事儿,以职业为例 可以选择做家庭主妇,也可以选择做事业上的女强人,而不像某些国家结婚后不能外出工作,丧失了选择的自由。
留学对我的意识观念变化还是有很大影响的,就比如“男女平等”方面。一开始有这个意识,但并没有把它连结为女权主义或男女平等。
但是在英国,或许有专业的关系,我有选修Gender的课程,讲到很多女性在职场中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案例,所以相对于这个话题我了解和思考会比之前更多。当然在那边的生活,也会觉得无形中感受到男生很绅士,女生很独立,也会有一定影响吧。

Ironman Liu (男性)
美国奥本大学
工业设计专业
男女平等的这个观念,在国内是根深蒂固的。我们社会环境、意识形态、日常言行都处处表现了男女平等。我觉得特别好!从小我的家庭教育就是民主、平等的,所以我有一个与生俱来的观念,人生而平等,并不会因为性别不同而分别对待。这点在美国学习时没有太大的差距。
但是在美国,我们说话都比较注意,比如“你是女孩子,这件事我来做吧。”这句话在国内可能没毛病,但在国外就有可能被认为是性别歧视。所以我们一般就是直接去帮忙而不说什么多余的话,比如帮女生搬箱子,郊外活动时帮女生准备好工具等。但都是要在对方同意的前提下才可以。
“ Lady First”在美国可以说是人人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规范,如果一位男士自顾自而没有礼让旁边女士,或者没有给女士开门都会被认为是极没有教养的行为,会遭到唾弃的。怜香惜玉应该是男士的本分吧。
我的美国小伙伴无论男女,独立意识都比较强。我身边家境一般的大学同学(美国人),无论男生女生,都是出来自己赚生活费养活自己,白天上学、晚上打工、深夜图书馆学习的人比比皆是。还有郊外活动时,有些身材相对矮小的女生也仍然坚持自己背着硕大的背包, 出去约会时坚持AA制,费用平摊等等,这些表现,与其说是因为男女平等,倒不如说是因为他们自小受到的独立自主教育使然。所以美国的男女平等和独立自主的价值观密切相关。

Ricardo (男性)
英国卡迪夫大学
国际经济,银行学与金融专业
我其实关注女权还挺多的,就是一直没和别人讨论过。
在我看来,女权其实很好,不过一部分女权太过激了。
女权其实就是平权,但是过激的女权其实就想以性别弱势为由获取特权。这种过激女权在中国比较多。国外的白左女权比较多,就是圣母白莲花,我之前看过一个视频采访女权游行,“女权or穆斯林”,其实穆斯林的所作所为和女权的思想是相违背的,但是游行的女权主义者们认为两者并不冲突。所以,其实女权是没有错的,但是现在其实主要是因为所谓的女权主义者们并没有正确的宣扬女权思想,才导致社会上会有人对女权产生误解。
其实女权要求的平权也被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曲解为绝对平等,但是这其实无视了男性和女性本身的优势和劣势,要求绝对的平等其实也是一种病态 所以女权现在面对的问题更多的是她们内部的思想不统一。

Will(男性)
美国康奈尔大学
化学专业
女权的话,我觉得正常范围内都挺ok的。
不过还是存在一些人对女权有些误解,在纽约,男女平等方面比如工作晋升的不是考虑性别之类,其他方面都不会以性别为基础的。对于是否是女权主义,大家都不会一直挂在嘴上,但知道你是女权主义的话还是会尊重你的。
网友又是怎么看的呢?
网友们说
对于女权的最早认知,留学君是在大学读波伏娃《第二性》的时候。在留学君看来,作为女权最基本的就是独立,无论是经济、生活还是思想意识。当然女权主义分为很多种,文化女性主义、自由女性主义、唯物女性主义、存在女性主义和妇女神学……等等。
当我们处于一个爱贴标签、下定义的时代,女权似乎成为一个“过于偏执”的词汇,不是因为过于激进,而是了解不够,以至于认知狭隘。所以,与其喋喋不休不如多看看课本涨涨知识。
最后留学君想引用华尔街地标铜牛对面的雕像——无畏女孩(Fearless Girl)脚下的一句话:
“Know the power of women in leadership. She makes a difference.”
“了解女性的领导力量,她在改变世界”
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陪你漂洋过海
图片来源:网络
往期精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