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头条 加拿大乐活网lahoo.ca编辑]
乐活按语

人重要还是包重要?
加拿大乐活网lahoo.ca 周瑜报道】日前,美国密歇根州31岁男子克鲁丁(Jerad Kluting)在回家途中遇到21岁的抢匪巴拉卡蒙特(Christian Steven Bracamontes),巴拉卡蒙特举起枪威胁他交出手上的LV包包,但他抵死拒绝,抢匪向他开了3枪,所幸被他躲过,巴拉卡蒙特抢劫失败后被警方逮捕。
不过,警方并不鼓励克鲁丁的抵抗行为,就像视频显现面对恐怖攻击的情况,受攻击民众应先寻求保命为最高原则,而不是先保“财”而丢掉性命。
这种街头被持枪抢劫的案件在北美地区并不罕见,甚至那些无差别群体袭击事件也屡屡见报,大家还记得上周五美国德州发生造成10人死亡的校园枪击事件吗?这样的新闻,在没有禁枪的美国几乎已司空见惯;而在加拿大,虽然对枪支的管制相对严谨,但也并不表示,不会有歹徒持枪在公共场所滥杀事件的发生。为了避免可能的悲剧发生,温哥华市警周三(5月23日)制作了一段视频,教导公众当出现乱枪杀人事件时,如何保命。视频
模拟一名枪手进入办公室开枪杀戮,通过视频,温哥华市警提出“逃生、躲藏、反击”(Run Hide Fight)三大保命原则。
公共场合滥杀 加国也曾发生
事实上这几年,加拿大也发生过歹徒在公众场所滥杀的事件,例如2014年6月10日,一名男子在温市中心耶鲁镇(Yaletown)一家咖啡馆之外遭人枪击。枪手之后与赶来的警员互射,再乘坐自行车离开。警员更追到科学馆,再与61岁枪手互相开枪,最后将之截获,警匪枪战时,一名女警员还遭破碎玻璃割伤。
2014年10月22日,32岁的嫌疑枪手Michael Zehaf-Bibeau先在加拿大国家战争纪念碑(Canadian National War Memorial)击毙一名站岗士兵,其后闯入国会山庄,遭山庄内警卫人员击毙。
上个月23日,25岁的Alek Minassian驾货车在多伦多市中心横冲直撞,撞死了10人的事件记忆犹新。


为此,温哥华市警特别制作8分钟的视频,模拟一名男子手持霰弹枪,闯入一家机构肆意开枪杀戮。在大门杀伤数人之后,枪手又进入大楼内乱开枪。有当事人经过仔细考量后,决定使用通道逃生。也有人被困一家办公室之内,躲藏起来。也有人跑走时碰上枪手,使用钥匙、灭火筒等杂物还击。
先逃生再躲藏 迫不得已反击
温哥华市警总长帕尔默(Adam Palmer)亲自介绍该视频,所谓“逃生、躲藏、反击”的保命原则,意指人们可以采取的三个步骤,首先寻找安全的逃生方式(Run);其次找寻隐身之处(Hide),最终可为争取生存而战斗(Fight)。
警方表示,掌握时间是逃生的重点,怎么样都先放下手上的事情,别管个人财物,先选择最安全的通道,赶紧逃命。即使其他人不愿意逃跑,也不要跟着留下。
当逃到安全地点时,可以拨打911报警。需要告诉接线人员的重要资料是,杀戮事件发生在何地。接听人员又会问有多少施袭者、使用何种武器、有多少武器、有多少人伤亡等问题。
假若不能逃走,应该躲藏起来,把灯熄灭、放下窗帘、不要发出任何声音、手机应该调作静音并删除震动。并把门锁起来或堵塞起来。
假若遇上枪手或攻击者,而又无路可逃时,也不要惊慌,必要时可以行使自卫的权利进行还击;使用剪刀、门匙、家具等物件作武器。
帕尔默指出,就算市警接报后可以很快到达现场,但在警方来到之前,当事人只有很短的时间能做出保命的动作,他强调,这类“动态死亡威胁”(Active deadly threats)在加拿大极为罕有,但也会发生。施袭者可能使用枪支、刀械、或是车辆。
性命财产择一 先求保命要紧
平日在办公大楼工作的市民,警方建议,应知道所有出口的位置,以及会议室或建筑物楼层相关位置,可为突发状况做好准备。
警方还建议企业制定危机应对方案,包括建筑地图、最新员工名单、钥匙、通行卡、平面图和联系电话。
同时,警方还提醒遇到攻击的民众,警员出现时,应该保持冷静,听从指示。为了尽早结束杀戮,警员即使遇上伤者,也不一定会停下施救。
视频发出忠告,警员出现时,把手上所有东西放下,包括电话、手袋;不要乱跑乱叫,或指向警员。并且应该慢慢举高双手,慢慢散开手指。
帕尔默指出,就他所知,温哥华市警是加拿大首支警队制作这种视频。视频由温哥华警察基金会(Vancouver Police Foundation)资助,并由卑诗省紧急通讯中心(E-Comm 911)、卑诗紧急医疗服务部(BC Emergency Health Services)和温哥华消防局(Vancouver Fire and Rescue Services),通力合作完成。制作费用约为2万元。
编辑:周瑜
责任编辑:重佚
平台:温哥华头条

微信ID:lahoobignews
欢迎读者踊跃留言,每周我们将选出一条最佳留言,赠送惊喜礼品卡哦~
往期精彩原创: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