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慈济已经很久了,身边有不少朋友在这个组织里做义工,知道每当一发生海外天灾,慈济的义工全是自费掏腰包花差旅费,前往救助赈灾,比如中国四川汶川的大地震。慈济的行政经费一贯打得很低。
  小编每年会根据上年的收入,固定地留出一定的比例捐出去做慈善。捐款的首选排行表中也是将济排在前面。最近的阿省火灾,小编曾竭力地主张捐给慈济,由他们再作安排,去帮助灾民。
无奈加拿大政府1:1配对的唯一对象,选择了加拿大红十字会。周边的朋友,大家都想能帮助灾民多得一些资源,这种想法也应该得到尊重。
8月12日,媒体群的群主说慈济请温哥华的媒体群吃饭。小编的心里微微颤了一下:明白这一餐饭一定会是慈济的师姐、师兄自已从口袋里捐出来的。只犹豫了一会,看了行程表的安排后,还是决定要去吃:慈济此举,必是想多些沟通,来日方长,反正小编也没打算白吃这顿饭,捐点款这种事,迟早也是要做的。因为捐款不是为别人,是为了自己心安,为了坚持自我的价值理念。

照片说明:慈济为媒体群准备的食物和水果
     去了以后,才知道原来在温哥华总医院、本拿比总医院这些西人医院里设有中医门诊部;将针灸纳入BC省的健保范畴、BC省是加拿大第一个设定中医管理局;为原住民部落送中医治疗;给老人院的老人煮中餐;每月只要付出10元加币,就可以给BC省当地学校里的一名孩子提供一顿一个月的早餐(蓝天助学计划)都活跃着慈济的身影。
加拿大的西医工会很厉害,行业垄断,壁垒高筑,政治人物为选票不愿意轻易陷入纠纷麻烦中去。据慈济的何师兄介绍,大约在1996年前后,慈济为儿童医院捐了100多万、温哥华总医院捐了200多万及St Paul医院捐了50万元的基因分析仪器,本地的医疗机构很感谢。而一些腰疼背痛,跌打损伤的疾病,中医比西医有效,不少西人病人见证了一些西医治不了疑难杂症的病,也帮着中医讲话,特别是中医中的推拿和针灸更受他们的欢迎;很多西人还到学校学中医;心脑协会、癌症协会都曾请高级中医师演讲;

在几股的合力影响下,都去BC省府去帮中医讲好话,这种政治的分量就起了作用。BC省成为了加拿大首个为中医立法、第三个为针灸立法的省份,中医治疗已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苗师兄表示,慈济最近主动去原住民部落,把爱投注进去,身行好事、让孩子们有了爱就有了信心。未来计划设立奖学金,让原住民的小孩学中医,会针灸,中医会越来越为主流社会接受。

朋友的母亲过80多岁生日,朋友邀请了300多人在温哥华某家大酒店为她祝寿,说好是免费吃喝,小编也在被邀请之列。去了当然不好不奉上礼金和礼物,大家聚在一起不就为了图个缘分和快乐;有名来自台湾的政治人物,其募款party,也是免费将大家去:有美好优雅的音乐、西式的食物和饮料、午后暖暖的阳光、彬彬有礼的侍应生,受邀去的人去之前自然明白,到时是要慷概解囊的;小编认为,劝募前先免费招待,或许这是本地流行的一种约定俗成。
自然也有极个别的例外:有位地产经纪每年都会邀请朋友搞1~2次免费的夏日BBQ、年终聚餐。小编若去,一定是会带着手札去;也有两手空空去吃喝的,或许是帮衬他买了房?

小编才移民来温哥华时,那时香港人很多,若不懂广东话,简直有寸步难行的感觉:香港人如果请你帮忙,一定会还你的人情。是成熟经济社会的人情世故吗?
这几年风气有点变,有些人总忽悠你,口花花,美好的甜言蜜语讲一堆,觉得你无条件帮他是应该的、当然的;有时你吃力花时间、花精力干活,还招惹来一大堆埋怨;温哥华就是个大农村,时间久了,大家心照不宣,他再组织活动时,人都通通玩消失,就是有这么一个前后的因果关系。最后只得拐弯摸角,隐去自己的名,转托个人来请,可一听还是这个人在幕后操作,彼此笑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延伸阅读(可点击以下蓝字)

关于我们
汉加风平台聚焦于加国政治、财经资讯、社区动态、草根创业。致力揭示事件背后的深度、温度;传递正义、担当;体现社会责任。旗下品牌栏目:《加拿大骗子曝光台》揭露各类大小骗子、骗术;《汉加风系列》为时事评论;《闲闲聊时事》为一周新闻综述;《加国职场》关注留学生就业;《汉加财经》为北美和中国每日财经简讯及《温哥华创业故事》系列、《加国养老》专题。
新闻线索:[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