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德国天才(1、2、3、4)

作   者:[英]彼得·沃森 著;张弢,孟钟捷 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2016年
ISBN
9787100122405 等

简 介德国天才共分为四部,分别为《德意志的命运大转折 第三次文艺复兴》、《受教育中间阶层的崛起》、《现代性的痛苦与奇迹》和《断裂与承续》。
书评
自18世纪中叶起,德国由一个落后地区迅速崛起,在精神文化领域迸发了巨大创造力,人才辈出,向世界贡献了近现代最伟大的天才人物中的大部分。这个势头到20世纪前期仍未减,纳粹上台前,德国人获得的诺贝尔奖数量是世界之最,超过英美两国的总和。纳粹给世界带来的巨大灾难让德国蒙受耻辱,也在很大程度上遮掩了其巨大的贡献。作为一个英国人,彼得·沃森认为应该公正地评价德意志民族的功过,因此撰写本书。在本书中,作者综合了大量相关研究成果,拨云见日,探究德意志精神文化繁荣的渊源和历程、各领域天才的成就和影响,同时也对纳粹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剖析。
按照作者的论述,德国的文化崛起有赖于两大力量的交集。一是1740继位的弗里德里希二世厉行的变革,使普鲁士迅速成为军事文化强国。二是由温克尔曼、沃尔夫、莱辛等启蒙思想家开始的对人文主义的大力倡导。在朝野的共同努力中,最令人瞩目的是教育改革的成就。从18世纪上半叶开始,德国在全世界率先创建了研究性大学。其决定性的措施,一是破除了中世纪神学支配高等教育的传统,把哲学院置于大学的首位,所包括的历史学、语文学、古典学、数学等学科赢得了作为自主学科的尊敬。二是开设研讨班,创立博士学位教育,开启了现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并且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立品格的知识精英阶层。与此同时,建立普及义务教育体制,设立公共图书馆,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在德国人的精神倾向中,有两个观念获得了最重要的意义。一是文化(Kultur),指思想、艺术和宗教之精神领域,德国人把它与文明(Zivilisation)相区别,后者只是人类生存状态的外部表现。另一是教化(Bildung),指个人的内在发展,按照洪堡的定义,其特征是无目的性、内在性和学术性。建立文化型国家、教化型国家成为德国人的崇高目标。事实上,由哲学、文学、音乐构成的德意志精神王国的建立,要比19世纪中叶俾斯麦营造的政治帝国早一百多年。
于是我们看到,在将近两个世纪中,德语国家在各个领域里涌现了最多的天才人物,这里只需开列一个不完全的名单就可以了。哲学: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社会学:韦伯。文学:歌德、席勒。音乐: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瓦格纳。数学:高斯。物理学:爱因斯坦、普朗克。生物学:孟德尔。心理学:弗洛伊德、荣格。
我认为,当此争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本书中所述德意志文化复兴的经验尤其值得中国人认真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灿烂,向世界贡献了孔子、老子、庄子等文化伟人,唐诗宋词等文化瑰宝。同时期的德国则十分落后,在中国的汉代,日耳曼人尚是游牧部落,直到中国的清朝前期,德国还是许多分散的小公国。然而,近代的情况恰好相反,中国没有再出现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文化伟人。其中的缘由令人深思,而德国对教育和文化的重视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书评人:周国平)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
010-88545426/5360
新浪微博:@国家图书馆

官方网站: 
http://www.nlc.cn/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