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和《封神榜》有什么关系?
        果然是“梦话”般的问题,对么?
        两部小说作者不同,问世时间也不同,讲述的故事内容也各不相同,能有什么关系呢?
        但是大家想一想,两部小说中有太多个类似的、甚至同名同姓的人物,尤其是《西游记》中很多人物的来历,在《封神榜》中都能找到踪迹,这是为什么呢?
前传与正传
        《西游记》和《封神榜》两部小说,刻画了大量的神仙鬼怪,但其实,这些神怪的故事并不都是作者创造的,很多故事早就流传于民间了。作者是把这些故事归纳、润色,并按照自己创作的主线串联了起来,才完成了这两部堪称中国神怪小说的巅峰之作。我们可以这样说,两部小说中很多角色都是选材相同或相近的传说故事,只是入手角度有所区别而已。
        《封神演义》成书晚于《西游记》,但表述的故事却发生于《西游记》之前,两部小说中的诸多神怪形象有着明显的传承联系。考虑到它们问世年代的接近,以及《西游记》在当时的重大影响力,显然,《封神榜》的创作是受了《西游记》的巨大影响的,甚至可以说,《封神榜》就是对《西游记》的致敬之作,同时,也是对《西游记》的一种补充和解读。这种关系不难理解,简单地说,就是《西游记》大火了,马上就跟上了续集,光续集还不够,于是又推出了《西游记前传》,这就是《封神榜》。
原来这只是“前传一”
        既然《封神榜》是对《西游记》的一种解读和补充,那么我们要充分理解《西游记》,就需要把两者串联起来,从《封神榜》开始讲起:
        《封神榜》的理论是:世间万物都可通过特定的方法修仙,仙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是修行的最终目的。封神以前是没有神的,那时只有仙,而仙是有派别的,截教、阐教和人教,三教之间既独立又统一,就是三清教。三清教的三大首领都是洪钧老祖的徒弟,分别是截教的通天教主、阐教的元始天尊和人教的太上老君。
        此外,世上还有一个并不隶属于三清的西方教存在。其大教主叫接引道人,二教主叫准提道人。
左为接引道人,右为准提道人
        这二位神通广大,一身本领亦佛亦道,但他们门下弟子寥寥,整个西方教就靠他俩支撑着。这时,西方教的势力远远弱小于三清,是标准的三清独大的时期。
        此时的天下,实际就是由这几位顶尖高人管理的,他们的师辈洪钧老祖以及女娲娘娘等是先天之神,在制定了天地之间的规则后,原本是不问世事的,但仙人之间频繁的争斗,以及人世间的混乱,迫使他们再次出面。他们决定设立封神榜,封“神”作为仙人的代理,管理天下。封神之后,天下的规则完善了,只要不破坏这个规则,他们就不会出手干预。
        在封神的过程中,通天教主在武王伐纣时受门下挑拨,错误的估计了形势,企图阻止历史车轮的前进,终于失败,以至于截教教众死伤殆尽。其结果是,通天教主无颜面对三清教众,选择退休,从而担当起了三清教的幕后顾问。数量众多的截教门人,和部分牺牲的阐教弟子死后封神,纳入了天庭的编制。
        阐教是武王伐纣的主力军,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在封神演义中大大的露脸,通过肢解截教,架空了通天教主,最终独掌大权。此时所封的“神”,不过是仙人的代理,他们是由仙人册封的,不论实力,还是势力,都远逊于仙派(三清教)。阐教的老板元始天尊,当然就顺理成章的成为天下权势最大的仙。
        《西游记》所讲述的时代,是在《封神榜》之后的许多年,这时天下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神的力量空前的壮大,玉皇大帝作为最高神,通过掌管天庭治理天下;以前弱小的西方教也发展成为了实力强大的佛教;而三清教则过渡为了道教,元始天尊退居幕后,太上老君作为道祖,是站在道教前台的最高领导人。
        此时可以说天下三分,但由于三清道教一方,与玉皇大帝及其领导的天神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师承关系,因此,神道之间既有矛盾,同时又紧密相连,关系十分复杂。
        由于《封神榜》与《西游记》之间,存在着一个年代的断层,而且《西游记》和《封神榜》在天下形势的描述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别,我们有必要通过合理的判断、严谨的推理,来弥补这个断代,如果说,《封神榜》是《西游记前传一》,那么我们需要简单剧透的,就是《西游记前传二》。
寻找隐藏的“前传二”
        封神之后,天下出现了一次重大的变故。元始天尊在领导门人弟子应对危机时,出现了严重失误,导致了阐教解散。元始天尊的得意弟子: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惧留孙纷纷叛教而出,加入了佛教,摇身一变,成为了佛教中的文殊、普贤、观音三位菩萨,以及“过去七佛”中的惧留孙佛。
可以看出,最初这三大弟子都是道人的形象
        心腹弟子纷纷上演无间道,对老天尊的声誉形象都产生了极大的损害,不得已的情况下,元始天尊步通天教主的后尘,转入了幕后。
        在这次变动中,“神”和“佛”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而三清教则完全过渡为了道教,相当多的精英弟子被佛教挖走,数量极为众多的仙人,为求自保投身成神。不过因为传承关系与信仰,即使成神,仙人们仍然继续尊奉道祖为师,这样,太上老君就成为了神仙两界的最高精神领袖。而叛教的文殊、普贤、观音之流,则完全背叛了信仰,转身成为了佛教的信徒。
        这次“神”、“道”、“佛”三方的巨大变化,不可能是无缘无故发生的,根据得益和受损的事实,我们可以推测出大概的过程:
        玉皇大帝代表的天神一方行情大涨,玉帝管辖的范围和神众大幅度增加。但是因为出身道教,他也摆脱不了道家的限制,因此,他是受益者,但获益更多是“名”而非“实”。
        三清中被迫归隐的两位不必说了,唯一掌权的就只剩下了太上老君。表面上,他的地位提高,成为三清中地位最尊崇的道祖,但是,因为三清教众的分裂,他实际掌握的力量却下降了。而且,在天庭中,他还必须尊奉玉帝为元首,因此,太上老君不但不是受益者,相反,是利益受损的一方。
        原本实力最为弱小的西方教,吸收了数位道家一方法力绝顶的高人,短期内迅速发展成为了实力庞大的佛教。因此,原来的西方教大教主---接引道人,也就是后来的如来佛祖,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
        至此,我们推测:《西游记前传二》的剧情,是由如来佛一手导演的,他联合了天神一方的玉皇大帝,暗中算计了三清教。玉帝从三清手中接过了世界万物的领导权,而如来创立了佛教,三清教式微而成道教。复杂的三分天下的局面最终形成。
(编辑:水杉    全部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read more",了解/订阅北美儿童中文杂志《小枇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