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差友们最近有没有玩儿 “ 跳一跳 ” ?
这小程序从上架那天起,就开始疯狂洗刷我的票圈和各种微信群。
整个朋友圈都在晒自己的分数
好不容易大家都玩儿腻了,热度终于降了下来。。。
这货在春节前夕推出了群 P ( P...K 的 P )模式,又高调的炸了一次。
( emmmm,好的,“ 跳一跳 ” 绝对是微信的亲儿子,鉴定完毕。)
讲到这里,问题来了。。。

各位有没有想过,这可能是个套路?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 “ 跳一跳 ” 只是想纯粹的为小程序助推一波的时候。。。
诶嘿,人家开始卖广告了!
2000 万!第一次就这么给了 Nike!
“ 跳一跳 ” 为 Nike 单独设计了桥墩
并有专门的动画和 +20 的加分
( 虽然更早与麦当劳有内测合作,但未大范围推广 )
emmmm,再一次热了一波。。。
腾讯你这个大骗子!
不过这次,虽然用户又被忽悠着看了广告,但居然神奇的低差评
不仅喷的人少,大家还感觉很新奇,难道腾讯又要引领新的广告风潮了?
咳咳,恕在下直言,这种广告形式很早之前就在国外热过了。。。
它还有个专业名字 “ In-game advertising ” (中文:游戏内置广告,简称 IGA )
1978 年,在 冒险乐园 的游戏里第一次出现了 IGA,它用游戏中的场景给自家另一个作品 —— Pirate Adventure 打了个广告。
因为需要考虑游戏本身的 UI 与环境,甚至思考与玩家的互动性,所以 IGA 的违和感会比普通插片广告更低,更容易被玩家们接受。
比如,尼桑在模拟人生中的场景植入。
奔驰在马里奥赛车里的道具植入。
佳得乐在 NBA2k13 中的植入。
是不是比起普通插片广告少了份违和感,多了一丢丢风骚和调皮?
普通的插片广告
玩家不用担心突然跳出的广告画面会影响心情,甚至还和这些品牌玩儿了起来,接受度能不高么?
当然了,IGA 也有设计粗糙,评价扑街的时候。
比如,去年双十一,京东在吃鸡手游里植入的广告。。。( 个人感觉有可能是故意设计得 low low 的 )
以及共享单车在吃鸡手游里的植入。。。
创意没毛病,但这画面嘛,有待考量,有待考量。。。
聊到这里,你可能觉得 IGA 有点意思啊!
但这种广告形式是否适合所有品牌推广、产品营销呢?
答案是否定的。
一般只有自身已经获得一定认知的成熟品牌才会选择 IGA。
emmmm,至少玩家得知道金主粑粑到底是做什么的,这个广告才有效果吧。。。
试想一下,如果你根本不知道 SUBWAY ( 赛百味 )是干什么的,也不知道它在现实生活中原来还有一个对应的品牌,就很难产生预期的宣传、转换效果了。
金主粑粑宣传了自己的品牌和产品,游戏因为值得信赖的品牌植入获得更多热议,玩家因为有趣的内容会心一笑。

这才是一个优秀 IGA 作品应该达到的三赢状态!
当然了,说到底 IGA 只是一种广告的形式,真正内容博得受众的喜欢,才是广告真正的艺术所在啊。
“ 连上了 8 天班,终于可以休息了!大噶周末快络~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