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罗斯这块几乎绝大部分都是靠战争获得的土地上漫游,总能与一些战争的废墟、遗迹、碑铭劈面相遇,想躲也躲不过。这不,眼前的这座庞大的建筑物叫“凯旋门”,近处的这一块宽阔的空地叫“胜利广场”,远处的那一柄穿透大地高耸入云刺破青天的长剑叫“胜利女神纪念碑”,最后那一排呈弧形排列开来的连续建筑物则为“二战博物馆”。
恕我寡闻,在没来俄罗斯之前,我只知道法国的凯旋门,没想到,莫斯科也有一座凯旋门,虽然格局略逊色于法国的凯旋门。饶有趣味的是,两座凯旋门,关乎同一人。而且竟然都是为了纪念同一场战争而建,那么诸位看官可以猜想,谁的胜利?

拿破仑,不错,就是拿破仑!
俄法战争,不错,就是俄法战争!
1812年,拿破仑在欧洲大陆势如破竹,风卷残云。为纪念7年前战胜俄奥联军,他下令修建一道伟大的雕塑,准备凯旋。凯旋门因此动工兴建,但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却再也无福消受大军凯旋的殊荣,原因是在动荡的法国政局面前,他自己皇位不保,凯旋门工程就此烂尾。
1830年,波旁王朝被推翻后,工程复工,断断续续建了整整30年,终于在1836年落成。此时,距离拿破仑去世已经15年了。

 除了英国因偏居海上一隅得以保全之外,除了俄罗斯因为远离法兰西得以平安之外,整个欧洲都已匍匐在了拿破仑的铁蹄之下。18125月,拿破仑亲率61万大军,兵分三路,浩浩荡荡,强渡涅曼河,直接向俄国进军。
 彼时的俄军只有24万。强敌压境,不能硬拼。为了避其锋芒,俄国人采取了打不过就跑的游击战术,坚壁清野,全民皆兵。同仇敌忾,持久战争,直到漫长的冬天来临。长线作战的拿破仑军队粮草补给跟不上,虽然兵临莫斯科城下,但却已是强弩之末,鲁缟难穿。能谋善断的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将军坚持以退为进,甚至不惜将莫斯科拱手相让,给自以为胜券在握的拿破仑留下了一座空城。
 入城后的拿破仑被撤出莫城的俄罗斯军队切断了后路,在弹尽粮绝、四面楚歌之际,不得不仓惶撤离,俄军则围追堵截,取得了俄法战争的最终胜利。
 听起来是不是觉得有些熟悉?
 是的,拿破仑这一场长途跋涉的战争成了100多年后希特勒长途跋涉入侵苏联的预演。历史,在一些重大事件上总是惊人地相似。
 61万大军只剩下了不到4万,拿破仑从此一蹶不振。为纪念俄军打败拿破仑,俄罗斯人建起了这座凯旋门。
        一场战争,两座凯旋,史无前例,荒诞离奇。
 战争,是人类挥之不去的幽灵,总是不择时机反反复复在人类心灵上刻下深邃的伤痛。
 1939,二战爆发。这场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伤亡最重影响最深远的战争给苏联带来的影响可以想见。
 19411945,历时5年,那么,就用花岗岩建5个巨大台阶吧,每一步都是艰难!
 1941622日—1945430日,1418个不眠之夜,那就把胜利女神纪念碑建成141.8米高吧!
 2660万苏联人死难,那就选用2660万块方砖铺成这一座广场吧!
 由俄国凯旋门,让人想起法国凯旋门。
 由俄国二战胜利广场,自然也让人想起美国二战胜利广场。
        在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之间,有一个下沉的椭圆形广场,广场中间是一个圆形的湖,左右两旁的56根花岗岩石柱,1600万军人参战,战死400000,都一一以星星的形式铭刻在弯曲的“自由墙”上。
迄今为止,在对人类构成最大伤害的战争”、“饥荒”、“瘟疫”和“自然灾害”四大劫难中,“战争”首当其冲,居于首位。从早期一言不合的率性之战,到今天处心积虑老谋深算的政治之战,从冷兵器战争到热兵器战争,从常规战争到核战争,战争与人,形影不离。成了挥之不去的幽灵,反反复复地在人类心灵上投下了恐惧而深刻的阴影。
 如今,核战争成了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谁都无法预料灾难何时发生。
 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反思反省——人类如何长一些再长一些地避免战争?

人类历史上最早对战争做出反思的应该是波斯国王泽克西斯。据希罗多德的《历史》记载:当泽克西斯率领着自己一望无际的大军浩浩荡荡本想杀戮之地的时候,不禁潸然泪下。他的随军的侄子忍不住问他:缘何如此赶感伤?他说,当我想到一百年之后,这里面的人没有一个还会活在世间,禁不住悲从中来。中国谚云:慈不掌兵,看来,这泽克西斯不适合掌兵。不适合掌兵就对了,多一份杀伐果断,就少一分温煦人性。
  战争决不是打打杀杀的在线游戏,更不是热热闹闹的抗日神剧,而是肉身的摧毁、性灵的幻灭,文明的陨落。一切有关战争的艺术都不应该是对战争的欣赏和渲染,而应该是对战争毁灭人类文明的悲悯和反思。在巨大的战争创伤面前,没有人类的胜者,只有魔鬼的凯旋!
  承平日久,不可不鉴。
北美1号站近期“神贴”8月5日更新


转发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和支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