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417日下午两点,赶集网和58同城经过4年半的拼杀,烧了50亿后,终于偃旗息鼓,握手言和,成为信息分类网站市值600亿的独角兽。那么,姚劲波苦追了4年才终于搞定,杨浩涌凭什么这么傲气?

姚劲波(左)与杨浩涌(右)
1976年出生的杨浩涌有几分小聪明,初中没怎么费力,就上了合肥一中,那称得上安徽最好的高中,高中三年他基本上是在逃课打架中度过的。16岁的杨浩涌懵懵懂懂就考上了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专业,天天趿拉着一双拖鞋晃来晃去。为吸引女生注意,大二他就加入了北洋乐团,主要吹萨克斯,据说是因为萨克斯的声音足够大,可以传到几百米外的女生宿舍,可惜穿长裙的女生没有一直没有出现,却把室友给气跑了,他只好天天孤独的在学校后面的大湖边上自吹自唱。
1996年,杨浩涌从天津大学毕业的时候恰好遇到了3年国企改革,当时流行“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兜了一圈没找到工作,杨浩涌一气之下去中科大读硕士,当时的USTC别称最大的美国培训中心,杨浩涌无法免俗,2000年莫名其妙就到了美国耶鲁大学去留学
第二年正好赶上耶鲁300周年校庆,当时校园里面经常能见到很多知名校友,如小布什、克林顿、希拉里来做演讲,杨浩涌据说还要了一张希拉里的亲笔签名,兴奋得够呛。当时美国互联网泡沫达到了巅峰,校园内随处可见苹果、谷歌等后来如日中天的公司摆摊招人,10万美元的年薪对杨浩涌有极大的杀伤力,他决定好好学习。可以说耶鲁的两年,杨浩涌“白天到处听课听演讲,晚上回到计算机房,通宵写作业,开始了人生最努力的学习阶段。

没有想到的是,等到了杨浩涌毕业的2001年下半年,纳斯达克泡沫破灭,校园里难觅公司招聘。就在杨浩涌花了三个月在硅谷找了一份像样的工作,一周后,发生了当时震惊全球的“911”事件,公司破产了。杨浩涌只好继续求职,他三年时间内换了5份工作,每份工作不超过半年,最后一份工作是在
Juniper Networks
从事核心研发。
当时Juniper是全球领先的联网和安全性解决方案供应商,这里高手云集,有众多来自MIT,加州伯克利分校的高材生,其中就包括Craig Newmark。这位老兄对萨克斯也非常感兴趣,听说杨浩涌是吹萨克斯的高手,于是拜杨浩涌为师,一来二去,两个人混得特别熟。此君从Juniper Networks辞职后,与几个朋友创办了世界最早的信息分类网站Craigslist.org。
到了2004年,美国互联网已经走出了低谷,各种风险资金纷纷涌入,只要有好的项目马上有人给投资,就像刚开始的谷歌和亚马逊,连个办公室都没有,就有200多万美元送到家门口。当时国内的阿里、百度、腾讯正在势头,一上市市值就过千亿,尤其看到昔日好友mark创办了Craigslist.org,杨浩涌手也痒痒,想自己回国去搞搞。有次他和大哥杨浩然吃饭,“信息分类网站挺实用的,国内目前还没有,要不我们也回去搞一个?

其实很简单,照着Craigslist.org的框架往下扒就可以了,杨浩涌挑灯夜战花了3个晚上就搞定了十几万行的网站模型。mark引荐了三家VCIDGDCM,以及Dragon Venture。不过,IDGDCM的负责人找杨浩涌见过面后就没了下文,唯有DragonVenture表现了很大的兴趣,这家公司对中国大陆非常熟,2003年1000万美元投资国内的亿友网,当时老总把亿友的一位创始人老王也叫了过来,没有想到老王刚从亿友出来,正在寻找新的投资项目。
事后,杨浩涌主动约了老王吃饭,提了两个要求:一不要盗用这个项目,二邀请他做联合创始人。不过老王胃口很大,要么做新公司的最大股东,要么他自己会做相同的项目。一年以后杨浩涌为这次会见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但一分钱投资没捞着,反而教会了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

最后两位在谷歌的同学给杨浩涌凑了10万美元。200513杨浩涌回到了北京,在清华科技园创新大厦附近注册了公司。有意思的是,到了年底1212日,姚劲波也注册了58同城,两个网站所用的模式都不约而同用美国的Craigslist
杨浩涌最初想到的域名不是ganji,而是renren,结果一查被人人网的陈一舟注册了,当时陈一舟融了2000多万美元,财大气粗,杨浩涌惹不起。杨浩涌就从一个韩国人手上花了1700美元买了ganji这个域名。据说,2006年的一次活动上,杨浩涌见到了陈一舟,介绍自己是赶集网的,那时候陈一舟主做的网站是猫扑,但他跟杨浩涌调侃他是人人网的,弄得杨浩涌很尴尬。

2005年的杨永浩和赶集网最初的logo
不过,等杨浩涌历时79天写好代码,323日上线赶集网的时候,他才发现新浪的分类信息已在312日上线了,eBay扶持的百姓网315日上线。到了4月份,市场上一下子激增到2000多家,像是凭空冒出来一样,市场一片血红。怎么回事?直到后来见到新浪分类信息的负责人杨浩涌才恍然大悟,自己上当了。200412月,老王就把分类信息的创意方案卖给了很多国内的网站,而且在创新大厦办公室的楼上就有老王投资的一家信息分类网站

赶集网最初的页面
当时,杨浩涌兜里只有100万,他计划每个月花5万、先坚持16个月,到时做不了盈利就算了,所以不该花的钱绝对不花。公司招的第一批5个网上发贴人员,是杨浩涌自己后半夜跑到五道口、东王庄的电线杆上贴的小广告招来的。最开始公司只有两名编辑,每天负责审核用户和兼职人员发的贴子,按天结算。由于要钱没钱,要内容没内容,赶集网上线一年访问量增长都非常缓慢,最惨的一个月才增长不到一千个用户。
到了12个月,杨浩涌兜里还剩下40万不到,根本没钱做线上推广,而且在主流媒体眼里赶集网这样的网站根本不入流,杨浩涌决定赌一把,他孤注一掷做地推。

刚开始杨浩涌雇了七八个兼职大学生去“扫楼”,一天发几千张传单,一天的成本超过了1千,扫了1个月杨浩涌就吃不消了。于是,他就自己带着公司的几个工程师去扫楼。但是一天扫楼下来网站的阅读量也就增加几百个,效果非常不明显。后来杨浩涌尝试打入北京50多家大学校园,每周在一个大学搞今天来赶集找到五公里的我和你等活动,可惜大学生来得快去地更快。

到了2006年初,杨浩涌10万美元资金也只剩下零头了,赶集网上线一年根本没看到任何起色,更谈不上盈利了。而58的姚劲波在阎焱500万美元的支持下,砸入重金开发产品,赶集被迫追赶,比如58上了地图,赶集也要上,58出了群组,赶集也要上田地
有一次公司几个高管坐在一起聊天,身兼多职的HR妹子谈到百度上市了,股价如何如何高,又说李彦宏敲钟的时候多么帅气……最后妹子问了杨浩涌一句:“你看你什么时候也和Robin那样啊……杨浩涌无言以对,他准备再干几个月就关门。
就在那时,大神出现了!2006年,谷歌要进军中国,但是因为办不了ICP,所以想要找个公司合资一起来做。此时,早期给杨浩涌投资10万美元的两位朋友在谷歌担任部门高管,他俩撮合谷歌的佩奇与赶集合作,合作条件还非常优厚,不仅可以用谷歌的搜索技术导流,而且每月还会提供300-600万美元的推广费用,杨浩涌想都没想就全部答应!2006年春节过后,双方成立了北京谷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合资公司,运营Google.cn域名。

有了这个大树,谷歌的定制搜索、流量分析等成了赶集网的站内应用,可免费使用美国的技术团队,赶集的员工也搬到了谷歌的办公室。有人问杨浩涌赶集网是不是被收购了?杨浩涌回答:“你们所听到的那都是真的”。不过,两方的蜜月期只持续了两年,到了2008年年初,谷歌战略性撤出中国大陆,好在投资人陈维广拔刀相助,帮杨浩涌垫付资金理清了股权。当然,杨浩涌没有吃亏,赶集网已经后面的一千个对手都打没了,前面只剩下姚劲波的58同城了
但是,每个月一下子少了300-600美元的现金流,赶集网再一次陷入了困境,最惨的时候连十几万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姚劲波后来评价说:杨浩涌从谷歌拿了一笔钱,理论上当时赶集不完全属于他了。他还坚持着把赶集做下去,还没放弃。我比较惊讶,也比较佩服。

杨浩涌觉得自己很对不起陈维广的仗义,他准备与陈维广摊牌撤伙。一次在五道口喝酒的时候,陈维广问杨浩涌,“接下来准备怎么做?”杨浩涌头都没抬,“继续坚持呗,再坚持两年肯定成功,只不过眼下这一关可能过不去了!”“你有几成把握?”“99%。”杨浩涌回答。“行,我给你投一笔钱!”就在杨浩涌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天上突然掉下来一个馅饼,蓝驰送来赶集网A轮800万美元的投资。
蓝驰创投的钱让杨浩涌底气大增,他烧了三把火,首先鸟枪换炮,他一口气买了
16
台最好的服务器,都是百万级别的
Netscaler
负载均衡设备;第二,大规模扩编队伍,一年之内由二十多人扩编到一千多人,那年人力总监的主要工作就是招兵买马,操练散兵游勇,组建一支正规军;
第三,
确立了服务
C
端用户但向城市游商收费的经营思路。三管齐下,憋了4年的赶集网迎来了大爆发,当年4月份赶集网第一次实现盈利。
2009
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上,赶集网被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授予
最有价值分类信息网站
称号。

分类网站终于迎来了风口,赶集网一下子成了香饽饽。2010年春天,赶集网获得了来自诺基亚成长伙伴基金和蓝驰创投的B2000万美元投资。2010年中旬,杨浩涌在北京银泰中心与红杉资本沈南鹏、周逵见面,杨浩涌拿出了自己早已拟好的投资协议,沈南鹏看都没看,就直接接受了杨浩涌的条件。最神奇的是今日资本的徐新,她直接新对杨浩涌说:“Mark,估值你说了算!”结果,2010年10月,今日资本与红杉资本联合投资赶集网C7000万美元。仅就2010年一年,赶集网就完成了9000万美元融资。
有了钱就有了底气,赶集网开始大踏步超越58同城。从2011年开始,专注了7年的赶集网不再“专注”,五年不到就上线了赶集婚恋、赶集悬赏、蚂蚁短租和赶集团购等15项新业务。杨浩涌说:“如果马云一直停留在阿里巴巴里,他就没有后来的淘宝,没有支付宝,没有淘宝商城……赶集也是一样,在你专注业务的基础上,总有一些新兴的机会你要抓住的,你需要不断地去尝试。”
2011年3月份,杨浩涌把原来的交友频道改成了赶集婚恋。4月份,杨浩涌看到短租房市场非常庞大,后来把蚂蚁短租业务单独出去成立子公司后,当年就获得了9000万的融资。从此赶集网与58陷入长达四年的混战。

2011年刚开春,赶集网大举进军电视广告,曾经上不了台面的“分类网站”第一次登上大雅之堂。骑着小毛驴的姚晨大喊:“赶集网,啥都有!”大家笑称赶集网是“赶驴网”。后来又先后请范冰冰和谢娜担任代言人,此时的赶集网基本确立了分类信息行业第一的位置。
到了2012年,流量,业绩和资金等层面都非常好,杨浩涌准备在美国上市,不过此时杨浩涌哥哥的前妻起诉分财产,上市的事就就此搁置。此时的赶集跟58背后都有庞大投资人队伍支持,不差钱,上不上市无所谓,要做的就是去争行业第一的位置,争的就是用户量和客户体验。当时赶集霸占了央视的屏幕,58则承包了分众传媒的所有广告,两家公司一天烧的钱就不少于3000万

截至2013年2月,赶集网日均新增发帖235万条,每日访客超过2169万,页面日访问量超过2.5亿。2014年赶集网保持150%的市场增速,而58只有80%,赶集网略占上风。
姚劲波坐不住了,2014年7月一个闷热夏夜,杨浩涌收到一条短信,“浩涌,人生苦短,咱们聊聊?”杨浩涌打下了“且行且珍惜”5个字,在按发送键的那一刻他又按下了删除键!这样的短信不止一次了。从2011年春节开始,姚劲波就开始“追求”杨浩涌,三四个月发一条短信求约,但杨浩涌每次都拒绝了。直到2015年2月,两人才第一次见面,对于换股,二人约定“回去好好想想”。后来杨浩涌在内部信中说:“十年里,赶集与58在不断的过招中,相互锤炼,迅速长大,形成了今天双巨头的格局,我们其实要感谢彼此。”

此后的情节大家都知道了,2015年4月13日,杨浩涌带着八位投资人和姚劲波面对面的谈了20个小时,几乎一小时就要谈崩一次,姚劲波说想砸酒瓶,杨浩涌何尝不是呢?
最后,58同城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获得赶集网43.2%的股份,其中包含3400万份普通股(合1700万份ADS)及4.122亿美元现金。杨浩涌和姚劲波共同担任联席董事长和联席CEO职务,姚劲波持有11.30%的股份,杨浩涌持有7.95%的股份。

不过,杨浩涌在合并7个月后辞去联席CEO的职务,任独立出来的瓜子二手车董事长和CEO,力邀孙红雷吆喝“个人卖给个人,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现在瓜子二手车的估值接近10亿美元,算上58赶集的股份,杨浩涌的身价已经超过了100亿。杨浩涌曾说“自己创业就是想找个事做,做什么都一样,不过凑巧做了赶集。”
杨浩涌把“赶驴”换成了“赶车”,希望他一如既往的专注,能再次成功!

北京龙泉寺,一夜之间被刷屏的神秘科研组织!

招生简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