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人习惯于每天扛着锄头下地干农活的时候,满洲人(东北人民)已经习惯每天去工厂上班,然后领取工资了……”
——张学良的日本顾问于1927年的日记
东北——曾经的共和国长子
1925年,奉系军阀在第三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占领上海,这背后的基础就是东北的经济已经比肩江南,20年代末东北工业化水平已超过长江流域,张氏父子的新政使东北的民族工商业成为日本满铁附属地经济的威胁,这成为中东路事件和9.18事变的经济诱因。
而当我们广泛宣传旧上海滩的繁华时,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亚洲第二国际大都市——哈尔滨,34家外资银行在哈埠开设分支机构,与巴黎、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直接业务往来,哈埠的金融动态左右远东的金融形势,那时的东北才是中国的经济中心。
时间到了1943年,东北以占中国九分之一的土地和十分之一的人口生产了占全中国49.4%的煤,87.7%的生铁, 93%的钢材,93.3%的电,69%的硫酸,60%的苏打灰,66%的水泥,95%的机械,形成了庞大的人造石油、特种钢等当时领先世界的尖端科技企业。1945年时,全中国工业总产值东北占85%,台湾占10%,连年内战的“一穷二白”的中国其余部分只占5%
1945年,东北工业规模超过日本本土,亚洲第一。从沈阳到大连的沈大线两侧工厂烟囱林立,城市连成一片,成为举世闻名的“绵长工业区”,沈阳铁西区被誉为“东方鲁尔”。
我党东北野战军在东北获胜后,东北开始成为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发动机。林彪的四野从东北起航,连战连捷,全仰仗于东北这个大后方。

(大连造船厂)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这台发动机虽然已经超负荷,但仍开足马力支援着全国建设。在共和国诞生成长中,东北承载了无限荣光与梦想。
当年的东北,是当之无愧的共和国长子,
曾经的“共和国长子”掉队了
曾几何时,东北的石油、煤炭、木材、粮食、机械设备以调拨方式或低价走向全国,东北产的大解放跑遍中国各地,人们看长影拍的电影,东北伴随国家走过了那段难忘岁月。但这只是“曾经”而已。
2014年黑龙江、吉林、辽宁GDP增长5.6%6.5%5.8%的经济,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上半年辽宁GDP增速为2.6%位列全国最末,黑龙江和吉林分别以5.1%6.1%的同比增速,排名全国倒数第四和倒数第五。而其中注入了多少水,大家心知肚明。

而东北引以为傲的工业,工业产值增速自2012年开始就开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2014年年底仅仅增长了0.5%,同时期全国平均水平为7.7%。有预测认为,在2015年经济形势整体严峻,实体经济萎缩的情况下,东北的实际工业产值可能会负增长。

而伴随着经济的衰退,是劳动人口的大量外迁,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三省在“五普”和“六普”十年间净流出的人口达到约180万人。其中,黑龙江和吉林都是人口净流出省份。黑龙江总和生育率1.03,吉林1.03,辽宁1.0,远低于全国1.5。而以低生育率闻名的另外两个东亚国家,2013年韩国为1.19,日本为1.34
东北地区的经济是国有企业主导,主要就业岗位由这些企业来提供,而这些企业对员工的计划生育政策监管的相当严格,以致于东北地区是全国计划行育政策执行的最彻底,生育率最低的地区。现在的东北已经是我国人口密度除了新疆西藏等特别荒凉的地区之外,人口最为稀少的地方。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又何谈振兴东北呢?
国企城市必定衰亡
有人会将东北衰落归咎于:1、地理位置差;2、人口老龄化。东北地利位置谈不上差,至少比起四川、重庆等内陆城市要好上太多。而但一个地方有足够的发展潜力,还愁有志青年吗?这两点原因或许加速了东北的衰败的,但并非根本。
关于东北经济的问题,大部分人能举出很多原因,但奇怪的是,全国那么多地方,为什么这些原因偏偏产生在东北?
东北号称共和国长子,而长子中的嫡长子就是一汽。60年过去了,这个当年倾全国之力打造的“一号工程”,除了依靠“一汽大众”和“一汽丰田”这两个政策赋予的印钞机继续躺着数钱,留给大众最多谈资的,就是连绵不绝的腐败案。
然而即使有大众、丰田两把尚方宝剑撑腰,即使有光荣历史的“解放”、“红旗”品牌,2015年的一汽集团,销量还是不可避免的下跌了7.8%。这个业绩不但在四大汽车集团中敬陪末座,甚至在所有的本土汽车公司中也是表现最糟糕的之一。而各位需要知道的是,一汽的产值,占了吉林GDP的三分之一。
面对传统汽车市场的逐渐饱和,电动汽车的席卷而来,在可预期的未来整个汽车还会继续萧瑟,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能够抢到过冬粮草的一定是那些机制灵活的自主品牌,老朽的一汽,注定只能成为旁观者。
而东北工业的另一大支柱,是石油,在辽宁和黑龙江的GDP中都占三分之一左右。
大庆和辽河油田,在中国的石油业中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既然资源这么丰富,那就应该大力发展下游炼化工业吧。然而有意思的是,作为中石油最大炼化基地的辽宁,炼油产量占了全国超过四分之一,近十年来几乎就没有盈利过。
然而,就在辽宁的国有石油炼化工业亏损不止的同时,渤海湾对岸的山东民营地炼企业却活的风生水起。山东地炼2015年新增炼油产能占了全国的七成以上,开工率达到历史最高值,平均炼油利润在250/吨左右,完全秒杀了渤海湾另一侧的中石油炼油厂。
东北传统的国企在市场竞争中节节败退,具有资源优势的领域又缺乏把握机会的能力,怪谁呢?
一场两千年前失败的国企改革给我们的教训
1990年代国企大改革,大量中小国企被卖掉,百万工人下岗。那曾是东北转死为生的一次机会,也是给全天下僵尸企业的一次机会。人们希望国企退出垄断性行业,将资源留给民营企业,增加经济的效率。主张完全自由化的人认为,让政府从具体的经济运营中彻底收手。
但结果是许多领域垄断加强的迹象,在通信、铁路等行业,都出现了政府加强干预、重新合并企业以获得垄断地位的情况。
为什么国企改革总是达不到人们的期望?这项改革的症结何在?一场发生在两千年前西汉时期的国企改革争论,或许为观察这些问题提供了线索。
当汉武帝的丰功伟绩成为过去之后,在昭帝刘弗陵和宣帝刘询时代,汉帝国进入了另一个稳定阶段。史书上把这个时期与文景之治并称,号称昭宣之治。不过,由于汉帝国的官僚体系已经膨胀了好几倍,自武帝时代起政府对于盐铁工业的垄断也一直持续了下来,经济不可能完全恢复到文景时期的繁荣。
正是在汉昭帝时期,发生了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关于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的大争论。
这次的讨论本应该成为事情的转折点。就像今天的人们翘首以盼改革一样,当时的人们也盼望着有大的转折。但从后来的事实看,结果却是不了了之。

昭帝只是象征性地废除了酒类专营,其余国有企业没有被废除,官方垄断也没有解除。
盼望改革的人们都忽视了一点:一旦国有垄断建立起来,政府的财政已经严重依赖于这些国有企业,不可能放弃了。当非农收入占了汉代总财政(包括皇家财政和政府财政)的三分之二时,要求废除收益最大的盐铁垄断又怎么可能?
一趾之疾,丧及七尺之躯
如今,在首都北京二环三环的黄金地段,放眼望去,一幢幢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几乎全被国有企业所囊括。
也许有人会纳闷:国有企业为什么要坐拥如此奢华显赫庞大的办公楼群?是为了炫耀实力还是钱多得花不出去?结论当然是钱不是自己的,该怎么挥霍就怎么挥霍了,这些你看看华润等这些大国企的审计结果就知道了。
事实上,全球任何一个角落的国企几乎都一个样:人浮于事,资源浪费,贪污腐败,效益低下。德国产品纵横天下,与德国几乎没有国企,没有关系?
报告显示:与民营企业相比,仅2001年到2008年间,国企少缴付的资金利息共计2.85万亿元,土地款3.09万亿元,资源费5000多亿元,亏损补贴1198亿元。合计起来国企少付的必须成本是6.48万亿元,国企享有的上述特殊待遇,远大于同期国有企业账面累积利润总额4.92万亿元。
这样的国企,真的有很大的存在价值?国企之所以成为巨无霸,是因为老百姓不断输血高价买单,是因为行政垄断保护,如此而已。
而不管国企赚钱亏损,真正捞取大量好处的都只是少数,与绝大多数老百姓几乎没有明确关系。
国企之病,看似是一趾之疾,但足以丧及七尺之躯。
格隆汇声明:
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关联公司股票。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来源“港股那点事”及作者。

加入格隆汇
投稿给格隆汇。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登录格隆汇官网(www.gelonghui.com)或格隆汇APP,注册、发文;
加入格隆汇各微信交流群。入群办法:添加微服妹妹的微信号“guruclub_cs”,附上您的行业背景、投资经验等基本资讯;
参加格隆汇三大线下活动:汇说、汇路演、汇调研
直接添加格隆本人微信:hk-guru
联系电话:0755-86533501
业务洽谈:[email protected]
港股那点事
微信号:hkstocks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