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金十七博客网)
原标题:我在所里跟人的故事
我进firm第一年没有多久,就做上了一个出名难缠的经理的项目。但我这人一向不是完全相信其他人的传言。我总是自信满满地认为,
什么事情到为了我手里能解决
。其实,对于新毕业的小朋友来说,
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积极工作态度
。所以,一开始我做这个经理的项目,并没有躲着他或者对付完这个项目闪得远远的这些想法,而是想认认真真地做好他的项目,让他了解我,也让我了解他。

做了一段时间,体会是两方面的:
  • 一方面是他确实有比别的经理思考细致的一面,他会对一些大家做事情的惯例提出疑问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这么做?”,尽管有些人把这个看作是“难缠”,但我觉得他逼着我思考得更深入;
  • 另一方面,他确实比较笨,经常会对别人一下子就能理解的事情傻傻地问“为什么”。这两方面有时很难区分开,他可能是对一个常识提出自己卓尔不凡的质疑引发你的思考,也可能只是大脑短路想不明白一个简单的事情,更多时候可能还是后者。所以,别人觉得他难缠是有道理的。
身在其中的我,每次给他做一件事情,能够得到他无数的问题 (Q) 。我的纪录是一次作为审计师去观察存货盘点并抽样,我回来照猫画虎地填一个存货监盘的checklist就完了。结果,    那一个10页纸的checklist,被他给我出了同样10页的问题Q,大概有150个Q!别人做一本auditfile可能也没有这么多Q要清。我不知道在四大里这么多年,有谁打破过我这个纪录。 
我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幸亏那一周没有其它事情),仔细琢磨他问的每一个问题,然后反复研究那个checklist,并向其他人请教。这一个星期下来,我得到了以下几点收获: 
1.
我这时候才完全明白了那个checklist。如果这时候的理解是80-90%的话,之前可能仅仅是30-40%; 
2.
我发现我周围那些人对这个checklist的理解,不管他们是做了两年还是五年审计了(我当时只做了半年),其实也都只不过是40-50天,我也敢说,大部分人仍然只是40-50%的水平。
你在firm里面随便抓几个人来,我拿那个checklist问他几个问题,他保证答不好。在金庸的《碧血剑》里,袁承志曾经用华山剑法的起手式教训了他二师兄的几个徒弟,而那几个徒弟以为起手式仅仅是一个对打时的亮相动作。
袁承志当时说,不要以为祖师辛辛苦苦创出来的招式没有大用。我对那个checklist的想法也是如此,不要以为firm里面的精英设计出来的checklist没什么用处,你要真的把里面每个问题是在为什么搞明白了,你就已经是大牛了。 
3.
三是关于那个经理,尽管给我出了10页Q,他对那个checklist的理解,大概是20-30%!还低于一般人!但他敢乱问啊。我也就是一开始以为他是经理,肯定比我懂得多了去了,所以没敢怀疑他。等到我自己的水平达到了80-90%了,我的眼光就能高明到直接从他的Q里看出他的水平太有限了。不过,我太感激他了,没有他这么把我往死里整,我哪能进步那么快呢。 
他大概也看出我和别人不一样了。别人老躲着他,对付他的Q,我是真的傻乎乎地认真回答他的Q。所以,他觉得我很好,决定下一个项目接着用我。弟兄姊妹们听到这个消息,看着我的时候都带着一种“在老友坟前上香”的表情。我呢,也没什么想法,觉得“生活就象被强奸,既然躲不开了,就好好体会”吧。看见了吧,小朋友们,这也是一个积极的工作态度。 
就这样,第二个项目做完了,又有第三个,第四个。我从他那里学到了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就是如何将一件复杂的事情表达得简明易懂。他总是向我强调,你自己没有搞明白的事情,先不要写出来给别人看,去把它真正搞懂了,再写出来给别人看。我经常被他搞得很郁闷,TMD,老子觉得这件事情就像1+1=2那么简单啊,我搞得很明白了,才写在memo里给你看的。你自己笨,看不懂,理解不了,为什么要怪我呢。但是,我的积极的工作态度又挽救了我。腹诽归腹诽,我还是向他认真请教,我写的memo里,哪里你觉得没写清楚,哪里你不太懂?你给我指出来,我好改啊。于是,他就会一二三地问我问题。 
你还真别说,他这人由于比较笨,思维的跳跃性远低于常人,所以思维上一环扣一环的能力就比常人要强。只要我在写的memo里,逻辑上稍微出现一点儿不清楚或者说跳跃性,他就看不懂了,就要问我问题。但这要换了一般人,可能自己思维上就自动把那点儿跳跃给补全了,谁还没点儿联想能力和推理能力?可就他没有。
中国画讲究"留白",赶上他是全白废了。所以,不管多么复杂的事情,如果我写的memo他能读懂了,别人再读的话,这事情就真的是1+1=2那么简单,根本不复杂。只有遇上真正复杂的事情,我实在没法子写得更简单了,也就意味着他是不可能懂了。但这样的情况,我跟他做了三年,没碰上过两三回。 
我从他这里练出来的presentation skill,后来是在任何一个经理/合伙人手里都受用。我甚至觉得,真要是把四大的人抓到一起进行一个将复杂事情表达清楚的presentation skill的比赛,我很有信心拿第一。你想啊,我都绑着几十斤的沙袋跑长跑,跑了几年了,一旦解除了这个沙袋,我跑得那速度,你们谁能比啊。所以,在我看来,“跟人”其实不太有跟对跟错之说的,只要你的态度正确,你总能有很多收获。 
至于我的升级呢,应该说前两年的时候,我的rating并不太高,因为这个经理的话,在高级经理和合伙人那里不太管用,这是可以想像的,他的水平,唉!大家都不是傻瓜。但是,当其他经理发现我总能将他的问题回答得较为圆满之后,其他经理就开始对我感兴趣了,他们就也想找机会让我做一个他们的项目试试。
这时,我已经锻炼出来的能力就开始发挥作用了。尽管其他经理也会指出,我有些做法是不符合惯例的野路子(这没办法,因为我跟的那个“老大”经常challenge那些惯例,其实有不少challenge也是有道理的,为了解决他的challenge,我的不少野路子其实也是有道理的),但其他经理仍然对我的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presentation skill很满意。所以,尽管“跟对人”是你的运气,但“跟人不淑”,也可能让你练出通天的本领的。想想欧阳锋吧。 
我还有另外一条自己的“名言”也一并贡献出来:“现在这社会,除了自己的能力(包括思考能力,做事能力和适应能力),别的都会变,都靠不住”。所以,你的上级赏识你,这个赏识靠不住;你在公司里升级快,这个级别靠不住;你现在工资高,这个工资靠不住;你过了CPA,ACCA,这些证书靠不住;你的专业好,工种好,这些东西也靠不住。最极端的,把你一个人扔到火星上,你还能生存下来,这个生存能力就靠得住了。 
我还有一句话是怎么说的--- “什么,你要升我的级,让我当合伙人?别寒碜我了,就我这潜力,只配当个合伙人?”这不是教你狂妄自大,而是提醒我们自己,别让那些闪亮的头衔把自己唬住。在事务所里,有种把合伙人、经理等一切级别比你高的人“神话”的倾向,我们需要用后现代的思考将合伙人解构,仅限思想意义上的,不是物理意义上的。 
所以,别管别人怎么评价你,你不才二十来岁嘛,人生之路还长着呢。先自己长经验,学本事,享受人生的思考、做事和游戏的乐趣吧,别让那些外在的东西束缚住你的心灵。即使你打算对上司溜须拍马,只要你自己觉得这也是长经验的一部分,你能享受到“拍马”之思考乐趣,也是一种体验。 
职场从来都是靠实力说话的地方
42号计划
系统的背景能力提升&面试保障
从本质解决问题,用结果说话
——END——
来源:中国会计视野,作者:金十七
http://bbs.esna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72914&orderby=lastpost
UniCareer诚意推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