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司马推送的第 657 个与众不同的人
平凡的梦想也能轰轰烈烈。
这是河森堡作为国家博物馆讲解员所理解的价值之一。2018年,已是双脚迈进国家博物馆成为1997号员工的第七年。
七年时间,足够改变一个人,足够去完成另一个梦想。河森堡却依旧站在这个位置上,用他自己的方式,告诉人们关于中国的历史和故事,没有要离开的意思
几乎是一夜之间,国家博物馆讲解员河森堡火了。24万知乎关注,263万微博粉丝,网友们封他为“国博最有价值的活宝”。
他上《一席》,和大家谈人类的发展史;他上《圆桌派》,和窦文涛、陈晓卿聊火锅;他上《你说的都对》,蔡康永都成了“乖学生”……
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他目标明确,他以”特别人类“的身份,站上《奇葩大会》的舞台,在马东、高晓松和蔡康永的目光中,以一个博物馆讲解员的姿态,诠释了“新型网红”的存在价值。
但他觉得,自己离“红”还差远了。
《圆桌派》里,河森堡打趣道:“在不吃碳水化合物的时间里,我的脑袋经常不自主的进入发呆状态。”
《你说的都对》里,河森堡的观点也极有趣:北京猿人和现代人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人类极有可能是食人魔的后代,一个人无名指比食指长,在性上的需求更强烈。

《奇葩大会》

身高1米83,寸头,单眼皮,戴一副细框眼镜,皮肤白,有肌肉,斯文、腼腆,却拥有12年搏斗经验,曾经摔跤赢过国家冠军。
这就是河森堡。真名袁硕,一个平凡的国家博物馆解说员。

在网络上,袁硕习惯以“河森堡”自称,上节目用,微博知乎的ID也用。
之所以叫河森堡,是为了向偶像海森堡致敬——“他的知识就像大海一样,而我只是知识的搬运工,就像涓涓小河,所以我是河森堡。”

2011年的某天,袁硕偶然被一则国家博物馆讲解员的招聘启事吸引,在他看来,国家博物馆解说员是一个浪漫的职业。
从首都师范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毕业之后,便投递了一份简历,填完一份有关文史常识的答卷,成功进了国家博物馆的最后一轮面试。
“你喜欢传统文化吗?”
“喜欢。”接着背诵一首韦庄的《送日本高僧敬龙归》,展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喜爱。“要是背《静夜思》,那肯定不行,这明摆着不喜欢传统文化。”

这年7月1日,袁硕领到一枚刻着数字的方形徽章,正式成为国家博物馆第1997号员工。
讲解员上岗的第一项任务是基本功训练,是讲解《复兴之路》展览,这是国家博物馆的常设展览,集中展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 多年的历史。
讲解词总共约4万字,语速要控制在每分钟200字左右,按这个速度从头到尾念一次,需要耗费3个多小时。
这40000多个字,袁硕花了一个月才背下来,甚至包括标点符号。

接下来是《古代中国》的讲词,总计8万字。
袁硕常带着讲词本到展厅里,边看文物边背。这个展馆面积达1.7万平方米,陈列了2500多件展品。光是走一趟下来,就累得够呛。

入职后第一次现场考核,袁硕靠死记硬背的知识点磕磕绊绊撑过了整场讲解,讲到朱元璋货币改革的时候干脆忘了词。
“刚开始时好多观众跟着我,后来有人悄悄说‘这个讲解员讲得不行啊’。最后只有一对情侣,出于礼貌听完了我的讲解。”
袁硕用了四个字总结——一塌糊涂。

那天回到办公室,袁硕打开电脑写起了辞职信。200字的辞职信,打了10分钟。
袁硕并不习惯打败仗,12年的搏击经验,让他习惯把生活里的一切都当成训练场,要理所当然地夺取胜利。
拿着辞呈,袁硕突然想起自己刚入职时的一个心愿——成为全国最优秀博物馆里最优秀的讲解员。意识到自己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很快,他撕掉了辞职信。
为了成功,必须得不停地看书,不停地学习知识,不断地复盘总结。扩充知识,引经据典。他思考着怎样让枯燥的讲解知识变得活灵活现、引人入胜。

别人讲通货膨胀,只说“国民党反动派通过发行法币的方式,造成通货膨胀,掠夺民间财富,造成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
袁硕却会说:“你去餐厅吃饭,点了碗面条,必须吃得特别快。因为物价变化太快,你可能吃之前是一个价钱,吃完就是另一个价钱了。

他不甘于教条式的讲解,而是寻找创新和更易记忆的讲解方式。
尽管这种方式开始并没有受到认同。曾经在一场讲解比赛上,没有照本宣科的他,满以为自己会赢得优秀评比,结果却被领导训了一顿。
但袁硕清楚地知道,能打动人的永远是故事和细节。
在不断的知识获取中,袁硕变成了“河森堡”。
“当我在做这些事情时,我觉得我是在战斗,并且不断地提升战斗指数。”
然而,这份看上去光荣的工作,却充满窘境。
曾有朋友请河森堡在北京市中心的西餐厅吃饭,向他提起自己老婆的收入,说完伸出五个手指头,意思是起薪过万。
但当时他理解成了5000块,“什么?五千?这么多,快到我工资两倍了。”
坐在对面的朋友听完便傻了眼,河森堡甚至觉得,自己low穿了他的认知底线。一旁倒红酒的服务生,强忍着不让自己笑出声。
这样的经历并没有击退河森堡。
在距离天安门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工作,有一种天然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因为博物馆是所有人想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第七个年头,袁硕的这种荣耀感只增不减。在他看来,博物馆是巨人的肩膀,而他要做的就是帮助大家站在上面。
平日里,领导交待他做事,他从来不多说什么,总是尽可能简短地回答“好的,老师”“老师,我知道了”。
以致于有一次见义勇为,受害人写了表扬信裱了块锦旗送到馆长办公室,馆长并不知道袁硕是谁。
“工作了五年,馆长仍然不认识我,没有存在感。”这个“非正式编制,月薪五千”的博物馆讲解员,因此感到沮丧。
于是几个月后,2016年11月28日,袁硕拿到《一站到底》的年度总冠军,登上微博热搜榜首,问到动机,回答也不过是“害怕平庸,渴望被关注”。

2017年3月,河森堡登上《一席》舞台,他被安排在12名演讲者之后压轴出场。前一位演讲者把话筒递到袁硕手里的时候,已近晚上9点,有人正趁着这个空档躬身离场。
他缓步上台,在红色圆形地毯中间站定,双手交叠垂放在身前,眼神从左到右在观众席里扫视一圈,接着开口讲起人类的发展史。
设置悬念,情景再现,穿插生物学和人类学的知识,结尾再不失时机地抛出个彩蛋。

这个带着京腔的冷面型男,爱用较快的语速开始讲解。他总是能给你意想不到的信息点,并且有力地证明它。
——绝对不能无趣。
无趣就没人听,没有人听的话,这个工作的意义何在?”河森堡不断在讲词中加入自己从论文和纪录片中看到的细节和故事,试着让讲解变得丰富有趣。
于是台下的观众,在接到河森堡抛出的梗时,立马笑得不能自已。

一夜之间,那场《进击的智人》演讲,
让河森堡成了10w+知识型网红。
那种走在人群里会被人认出
“诶,你就是河森堡吧”的网红,
那种走在人群中会被要求合影的网红。
但在河森堡眼里,博物馆讲解员依旧是个尴尬的职业。
这是一个小学文化水平就能干,但是大学教授都未必能做好的职业;也会有人脱口而出称呼自己“导游”或者“服务员”。

平凡的梦想是否可以轰轰烈烈?平凡的博物馆讲解员是否可以改变这个世界一点点?
在河森堡的世界里,问题的答案是yes。
于是他站上《奇葩大会》的舞台,和马东侃起“国博讲解员”的职业价值。
他说讲解员无法被讲解机取代,因为那些录音录得再好,它也只是录音。它不存在感怀和思考,而这正是讲解员存在的价值。

他说或许今生也不会离开讲解员这个岗位,
只是因为不想让另一些人,
丧失对这一份工作的信心。

上升通道非常有限,一眼便能看到自己退休的样子。这是大多数人的现状,也是河森堡的现状。不同在于,他正在这样的现状里,努力让自己变得闪闪发光。
他在知乎上开了自己的Live,一不小心成了“不得不知的网红”之一,一年获得412378个赞。
面对如潮的赞誉,他认为自己只是“害怕平庸,渴望被关注”。

他坦荡应对一些人关于名利与知识绑定的质疑,把自己比作“和时间赛跑的人”,而目前的主要矛盾确实是经济问题。
他说他喜欢《当幸福来敲门》,觉得自己跟里面的主人公Chris Gardner很像。那是一个特别狼狈落魄的中年男性,而河森堡也曾是一个狼狈的青年。
“我仰慕Chris Gardner,希望可以跟他一样,摆脱生活的重击,重新铸造自己的生活。”
即使信仰不堪一击,
即使生活一塌糊涂,
也必须用有趣去将它们粉碎。
感谢《奇葩大会》节目组提供素材,
每周六晚8点,
有很多像河森堡一样的特别人类在爱奇艺等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