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笃君按:奇迹会降临在那些有意识地提升自我生命的人身上。
你可能没有听说过贝纳德·贝伦森(Bernard Berenson,1865-1959)这个名字,但你大概听说过下面这句英文格言:“奇迹发生在那些相信奇迹的人身上。”(Miracles happen to those who believe in them.)这句常常出现在英文鸡汤教材中的名言就出自美国首位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品鉴赏家贝伦森之口,而他说这句话可不是为了给你的人生加上一味鸡精——他用自己的一生验证了此言不虚。
▲ 贝伦森(1950-1955)
书接前文。艺术史家、女权主义者玛丽·贝伦森(1864-1945)成长于一个富有的美国文学世家,她的父母史密斯夫妇为当时著名的贵格会传教士、原教旨主义“圣洁运动”领袖。玛丽本人博学洽闻文笔极佳,她还是诗人惠特曼的好友,作为一枚典型的“文傻”,玛丽擅长与诗人学者讨论一切与文史哲艺沾边的话题。
▲ 新婚之后的贝伦森与玛丽(1901)
现藏于佛罗伦萨伊·塔蒂别墅
(哈佛大学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中心)
出身立陶宛犹太移民家庭的贝伦森虽然热爱文学,但英文写作水平欠佳,因此玛丽总是坚持要亲自为他修改文章。一些学者认为,贝伦森的成名之作《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画家》(1894)全书大部分内容很可能都是出自玛丽之手,贝伦森只是作注而已。由于在这本书完成之时玛丽还是有夫之妇,贝伦森与她的关系尚不能公开,因此只能署名贝伦森。这部艺术史专著使贝伦森获得了一定的学术地位,为他在欧洲艺术品市场上进一步展开鉴定工作奠定了基础。后来,玛丽倾其一生帮助贝伦森进行学术写作,成为其背后强有力的“幽灵写手”;贝伦森原创的艺术鉴赏理论里所特有的诸如“触觉值”、“触觉想象力”、“提升生命”等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美学概念中很可能都有着玛丽思想火花的影子。
1900年,玛丽终于在前夫去世之后与贝伦森喜结良缘,二人搬入位于文艺复兴之都——佛罗伦萨郊外的伊·塔蒂别墅,开始了长达一生的互爱互助的合作伴侣关系。
▲ 佛罗伦萨郊外的伊·塔蒂别墅
(哈佛大学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中心)
贝伦森曾是一枚地地道道的文青,他在《自传》中坦承自己曾经有着一个“远大而又模糊”的理想——成为一名文学家、成为“新时代的歌德”。可见,贝伦森对歌德的作品和思想应该很是熟悉,有学者据此推测,贝伦森提出的“艺术提升生命”(Life-Enhancement)等美学概念很可能也受到了歌德艺术观的某种启发。
▲ 1955年,贝伦森参观罗马博盖塞博物馆
奇迹之所以会降临在贝伦森身上,当然并不只因为他相信奇迹,抑或他恰好有幸生于新大陆艺术品收藏的爆发期——那个充满奇迹的美国镀金时代;奇迹之所以总会降临到贝伦森身上,正在于他一生都在有意识地进行自我生命的提升:如果你每日浸润在伟大的艺术作品中,专注于那些几近完美的形象——那些“神迹”一般的美——你的生命必定会得到提升。所以,请将你的生活置于艺术之中,切莫让生活与艺术分离。
▲ 贝伦森收藏的油画《圣母亲子图》(1435)
韦内齐亚诺 作
现藏于佛罗伦萨伊·塔蒂别墅
(哈佛大学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中心)
▲ 1903年,贝伦森在伊·塔蒂鉴赏名画《圣母亲子图》
▲ 贝伦森晚年在伊·塔蒂别墅
“艺术提升生命”是文艺复兴艺术品鉴定家贝伦森的人生体悟,他将这种宝贵的个人体悟上升到了美学理论的高度,并与世人分享,形成了以艺术品科学鉴定为基础的艺术史,这使得贝伦森堪称“伟大的”艺术史专家。1956年,贝伦森将自己收藏在佛罗伦萨伊·塔蒂别墅中的全部私人藏品——其中包括上百件欧洲中世纪晚期、文艺复兴艺术品和来自古波斯、东亚等地的古代艺术品以及五万册珍贵藏书——连同伊·塔蒂别墅这一典型的托斯卡纳建筑艺术杰作本身,及其附属花园、橄榄园和葡萄园一起,全部捐赠给母校哈佛大学,从此才有了著名的哈佛大学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中心。如今,每年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大学的艺术史学青年学者获得资助来伊·塔蒂进修。
▲ 佛罗伦萨伊·塔蒂别墅花园(1925年夏)
美国著名女摄影家佛朗丝·约翰斯顿(1864-1952)摄
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
下期预告:伊·塔蒂的稀世珍品
往期文章链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